原題:撬動社會資金,盤活城市建設 PPP模式加速海口城市變革
路面平整乾淨,兩旁安裝了節能路燈,墻面淩亂的“小廣告”不見蹤跡,店舖經過規劃後顯得整潔有序……這些變化讓多年生活在海口市美蘭區福安村的劉明權眼前一亮,“以前下點小雨走路都會濺上一腿的泥。”
自海口啟動“雙創”工作以來,背街小巷改造工作在全市鋪開,不少原本破舊老化的道路,僅用時數月就完成了升級改造,變得暢通整潔。在美蘭區2016“雙創”PPP項目小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項目負責人瞿汝東看來,海口背街小巷改造保質增速的背後,離不開PPP模式的助力。而這只是一個縮影。
提供更優公共服務
6月28日上午,海口港新海港區二期項目工地現場施工火熱。作為PPP模式項目,新海港區二期項目自2015年12月底開工以來,已累計完成投資3.2億元;去年11月30日,海口當時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紅城湖片區棚戶區改造基礎設施PPP項目奠基開工。作為瓊山區棚戶區改造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目將進一步推動紅城湖一帶道路、綜合管廊、綠化及學校等配套設施建設,加速海口老城區基礎建設……
近兩年來,海口通過PPP模式達成合作的項目還有很多。
PPP模式,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指民間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事務管理的一種模式。由於推廣PPP模式成效顯著,社會資本參與程度較高,不久前海口還被國務院“點讚”。
更可喜的是,在PPP模式的帶動下,海口在撬動社會投資的同時,有效地提速了城市變革。“通過採用PPP模式,我們開闢了多元化融資渠道,可將短期建設支出轉化為合作期內各年的可用性服務費和運營維護費,有利於加快相應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緩解海口財政壓力,從而騰出更多資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産品和服務。”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説。
提升百姓生活品質
每當聽到一陣悅耳的音樂聲,海口市興丹路上的商鋪店主們就知道,環衛一體化清運車來了。大家開始自覺收整店舖裏的垃圾,待音樂聲靠近時提袋出門,將垃圾裝車。
這是海口目前十分常見的垃圾清運模式。在店主王美平看來,從過去頂著太陽、提著袋子跑數百米扔垃圾,到現在在店門口就能輕鬆解決,“環衛一體化給老百姓帶來了諸多便利。”
2015年11月,海口保稅區開發建設總公司與海口市市政市容委、瓊山區政府、北京環衛集團共同簽訂了海口第一份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協議,首先以瓊山區為試點,將全區的清掃保潔、垃圾清運、公廁運營管理,以及二級轉運站運營管理等,統一運作、統一監督、統一管理和服務,以此實現環衛一體化全覆蓋。
取得良好的社會反響後,這種模式隨之在海口各個區逐一鋪開。海口保稅區開發建設總公司董事長章黔表示,在引入環衛PPP模式之前,海口的機械化清掃作業率僅為19%,PPP項目企業進駐後,4家環衛PPP企業共投入經費2.46億元,購置機掃車、清運車、護欄清洗車等環衛作業車輛3252輛、電動保潔車近3000輛,全市新增各類垃圾桶超過1.3萬個,新設果皮箱約1萬個,新建環衛基地3個,全市機械化清掃率已提高到60%。
海口市民們看到,城市的道路越來越乾淨,隨地丟垃圾的現象也越來越少。PPP模式在便利百姓生活的同時,也在改變著城市環境,提升著百姓的生活品質。
帶動地下管廊建設
在海口市長濱路,坐落著一座新建小房子,順著小門走進去,會發現裏面別有洞天:雖為地下密閉空間,但寬闊明亮,甚至能容納一輛轎車行駛。這裡是海口地下綜合管廊的施工現場。
作為全國首批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之一,海口要高品質完成三年國家試點建設任務。如何完成這個任務?海口的做法是,通過PPP模式帶動推進。
海口編制了到2020年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計劃,確定由政府與中標社會資本方組成聯合體,設立PPP項目公司,負責PPP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和運營管理。
在建設上,政府通過監理強化現場監管,委託第三方全過程跟蹤審計確保過程規範。在運營上,約定每公里綜合單價付費標準,同時明確考評指標。
海口市地下綜合管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PPP模式充分發揮了資金的撬動作用,中央補貼資金撬動的資金規模擴大了至少2.5倍。同時,在管廊PPP項目推進過程中,採用EPC模式,一次性完成了項目的設計、勘察、施工的採購。“在這種模式下,項目建設的各方同屬一個聯合體,大家通過配合增強了建設過程中的協調性,實現項目的高效整合,提高推進效率。”
據悉,海口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項目已被列為國家第三批PPP示範項目。截至今年4月底,海口已完成管廊主體建設21.132公里,完成投資24.61億元,三年試點管廊建設任務已完成近半。
借力PPP模式,海口的城市建設仍在不斷提速。(記者 葉媛媛)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