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舊州發現唐朝開元寺遺址

2017-07-25 14:53:10|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李玥

  海口舊州發現唐朝開元寺遺址

  揭開塵封千年的古寺歷史

  【海南視聽圖文】【即時快訊】海口舊州發現唐朝開元寺遺址

  開元寺地理位置。

  【海南視聽圖文】【即時快訊】海口舊州發現唐朝開元寺遺址

  調查採集的青花碗、碟、粉彩杯瓷片。

  【海南視聽圖文】【即時快訊】海口舊州發現唐朝開元寺遺址

  現場遺留的地基石。海南日報記者袁琛 實習生陳斯華攝

  不久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佈調查報告,明確海口舊州開元寺遺址——位於海口市瓊山區舊州鎮聯豐村委會卜創坡經濟社。

  近日,記者來到遺址現場探訪。在挖開的磚紅色土壤中,可以看見一些殘磚斷瓦,拭去磚上的泥土,可見磚呈青灰色,四五釐米厚,瓦片看似粗糲卻又不失雅致,依稀可見瓦雕痕跡。此處西距南渡江不到兩公里,走上荒地西側的高地,可遠望悠悠南渡江向北流去。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王育龍告訴記者:此處便是唐代開元寺的遺址。

  開元寺所在瓊山區舊州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是古代瓊州州治之一,大約始建於唐貞觀五年,即西元631年,廢于宋熙寧四年,即西元1071年,歷時441年。唐玄宗是一位信奉佛教和道教的皇帝,他在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詔令天下各郡州治都要至少建寺院和道觀一所,在南溟之濱的海南也照例如此,在當時崖州的治所,今天的海口瓊山區舊州鎮一帶修建了一寺一觀,稱為開元寺和開元觀。

  一座千年的古寺在歷史的長河中經歷了多少次的劫難與重生我們不得而知,只能從零星的記載和殘存的磚瓦碑石中尋找那段塵封的記憶。

  興起:千年前的佛緣

  夢回盛唐,談到崖州開元古寺最初的故事,離不開一位僧人——鑒真。

  唐玄宗天寶七年,西元748年,鑒真和尚已屆61歲。這年秋天,他決定再次嘗試東渡日本,他此前已失敗過五次,數次險些喪命。天意難測,這一次鑒真出海不久便遇上颱風,船隻失去方向,在海上漂流了十幾天。正是這次意外,使本欲東渡的鑒真來到海南島,開啟了他與海南的故事,也促成了他和崖州開元古寺的邂逅。

  鑒真一行最先漂到振州,即今天三亞的崖州。在振州休整了一段時間後,鑒真一行沿海南島東岸北上,來到當時的崖州治所,即今天的海口瓊山區舊州鎮一帶。

  “彼處珍異口味,乃有益知子、檳榔子、荔支(枝)子、龍眼、甘蕉、枸莚,樓頭大如缽盂,甘甜如蜜,花如七寶色;瞻唐香樹叢生成林,風至香聞五里之外;又有波羅捺樹,果大如冬瓜,樹似檳楂;畢缽草,子同今見,葉如水蔥,其根味似幹柿。”唐代的日本人真人元開所著的《唐大和上東征傳》中這樣描述鑒真所看到的崖州,宛若一個四季花果飄香的異域仙境。

  彼時自皇帝至百官都崇尚佛教,因而鑒真一行在崖州也得到當地官員的禮遇,《唐大和上東征傳》中這樣記載:“州遊弈大使張雲出迎,拜謁,引入,令住開元寺。官寮(僚)參省設齋,施物盈滿一屋。”“出迎、拜謁、引入”,我們可以從這三個詞中感受到鑒真在崖州受到上賓之禮。

  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開元寺曾遭火災焚燬,鑒真主持重建。“彼州遭火,寺並被燒”,短短八字描述了火災的過程,我們也無法得知前因後果。都督遊奕大使張雲出面請鑒真主持重建,而建寺造像本是鑒真專長,此前由他建造的佛寺已有800多間,於是“大和上受大使請造寺”。鑒真推遲北返的時間,為開元寺修建了佛殿、講堂、磚塔,又用多餘木料造“釋迦丈六佛像”。廟宇落成後,鑒真就在寺內授律、修渡。在完成了修寺宏法的事情後,鑒真一行乘舟北返。也許正因在海南宏法種下善因,鑒真之後一次東渡日本一舉成功,終得善果。

  鑒真漂泊到海南,是開元寺安頓了他,同時他也成就了開元寺。他在開元寺停留期間,開壇講法,法音嘹亮,信仰者眾,影響深遠。在促進了海南佛教文化發展的同時,也使得開元寺得以史書留名,為後人所知。

  沒落:百年來的劫難

  宋熙寧四年,即西元1071年,省舍城(今天的舊州鎮一帶)歸入瓊山,從此舍城逐漸沒落,古舊州城遺址稱為“郡城南北街村”,至清末改稱“舊州村”。李德裕詩“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繞郡城”所説的那個郡城不在了。

  由於州城的沒落,開元寺便逐漸遺失在歷史中,史料不再去記載它,無從得知它這幾百年中有著怎樣的際遇。再去尋找它,能得知的是它毀於清末。

  據聯豐村委會鳳門村90多歲的黃奕春老人介紹,“後市鋪地方建有開元寺,俗稱庵堂,還有後市鋪村,鼎盛時期還開當鋪和集市,現已廢棄。”

  至於廢棄的原因,眾説紛紜,但時間大多集中在清末到民國這一時期。《印象舊州》編著者陳嘉祿老先生告訴記者,開元寺大約是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時期被學生破壞的,那時候流行的口號是“提倡科學,反對迷信”,古寺不能倖免被毀。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調查報告顯示,開元寺歷史上一直沿用,在清末時毀棄。走訪周邊村落,也有村老告訴記者,開元寺是1946年被破壞的。

  而大家共同認可的是,卜創坡經濟社西南面的這片荒地確是古寺遺址,在解放之後,這片地方尚存半截矮墻,上世紀50年代才被村民搬去蓋房子了。而此地至此越長越荒蕪,草木蓋住了僅存的墻基和磚瓦。

  重生:這一世的喚醒

  7月中旬,在陳嘉祿的帶領下,記者到開元寺遺址探訪。在聯豐村委會卜創坡經濟社西南面,有一處丘陵間的洼地,周圍已被開發為熱帶作物園,惟有這幾百平方米的一塊荒木雜草滿布,使人不得深入。

  陳嘉祿告訴記者,過去這一片草木荒蕪,荊棘密布。“三亞的唐振州,鑒真只住了一年,而現在三亞南山寺,開發規模是海南最大最輝煌的,連萬寧的唐萬安州,鑒真路過僅住三天,萬寧都舉行紀念活動,只有海口市還在‘沉睡’中,沒有驚醒。”陳嘉祿在《印象舊州》一書中感慨開元古寺還沒被發掘紀念,甚至知道的人都不多。

  當地62歲老人羊永梁告訴記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有公司在村裏承包土地種植綠化植物。“我當時被公司聘用來開墾土地,曾挖出過墻基磚塊,當時並不知道這些石頭磚塊的來歷。”30年過去了,雖然有熱心者如陳嘉祿一直在走村問巷、踏舊訪古,希望能發掘保護這些古跡遺址,但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

  直到今年5月份,省文物考古工作隊來此做地表考古調查,確認了當年舊州開元寺的遺址。後經媒體報道,開元寺這個千年古寺才又慢慢走進人們的視野。此次調查初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明確了開元寺遺址位於現今舊州鎮轄區內,具體位置為聯豐村委會卜創坡經濟社。二是初步明確了開元寺遺址建築佈局和規模。

  踏著荊棘往古寺遺址中間,結合此前看的調查報告,古寺當年建築佈局和規模漸漸清晰:寺院坐西朝東,東西長約60米,南北寬約80米,大殿面開三間,寬約10米。兩側建有回廊,供僧侶往來前後寺院。寺門東南方向20米處還有一眼古井,舊時僧侶在此取水煮粥。

  另外,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在此次調查中,在寺院範圍和周邊地區採集到較多遺物。建築構件有筒瓦、板瓦、青灰磚、灰磚、火山岩石塊等,部分磚上殘留有石灰痕跡。瓷器多為青花瓷,可辨多為碗、碟、小盅等日用器皿,還採集到1件粉彩小杯。從建築構件的尺寸、規格和瓷器的器形、紋飾等特徵,初步判斷多為明清時期遺物。

  開元寺遺址地面考古調查報告提出,開元寺及其佛塔,對研究鑒真和尚相關的史跡、佛教文化在海南島的傳播,以及佛教東傳等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採訪中,陳嘉祿笑盈盈地指著不遠處的一條村道説,這條路是古時候的官道,舊州出發經過這裡可以到府城,“你看,這條路現在還有人在走。”

  一座千年前的古寺,沉睡了太久。而隨著更多的考古發現,世人也將慢慢認識它,了解它。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