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物質文明到精神文明,最後落實到生態文明
內涵漸豐的海口“雙創”
核心提示
海口“創衛”先一步成功之時,也意味著“創文”到了關鍵時期。
大家都説“國家衛生城市”是“全國文明城市”的基礎,有一個先後關係,因此國內沒有一個城市“創文”與“創衛”同時啟動。如全國第一個國家衛生城市由山東威海市于1990年拿下,但2015年威海才成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相隔25年;再如湖北的省會武漢市,雖2015年同時拿下了兩塊招牌,但“創衛”用了25年,“創文”用了12年。
一般而言,打下了環境衛生的良好基礎,才能慢慢提升人的文明素質,且隨著創建標準的與時俱進,“創文”的難度還在不斷增加。現全國27個省會城市中,僅9個不是全國文明城市,海南至今沒有一個全國文明城市。海口要同一個時間段拿下兩塊牌子,談何容易?
海口市委副書記、“雙創”工作指揮部指揮長吳川祝認為,“創文”“創衛”作為規範城市治理管理、提升城市品質的重要載體,兩個目標相輔相成,核心都是市民、遊客的滿意度,老百姓是否擁有更多幸福感和獲得感。因此“雙創”拿牌,要一鼓作氣。
“城市更新”“生態文明建設”等現階段任務擺在海口面前,充實了“雙創”升級版的內涵。打掃環境衛生的行為決定了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由“創衛”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文明,轉化為以市民素質提高為代表的精神文明,最後落實到生態文明的具體建設中,這樣一個從行為到意識,再從意識到行為的過程,海口螺旋式上升了一個層面。
市民在海口市龍華區“雙創”廣場休閒散步。海南日報記者 張茂 攝
壹
改造環境 生活提質
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生活品質就很難倒退,更多市民認識到,改造環境的方法需要講科學
“三隻蚊子一盤菜、三個老鼠一麻袋”,有人曾這樣誇張地形容海南蚊蟲、老鼠之多、個頭之大。不過,這樣的歷史,已經在海口翻頁。
“創衛”之前,幾乎沒有人相信,海口可以將老鼠的數量迅速控制住。事實卻是,在人們還沒有察覺時,海口街頭曾經倡狂的鼠患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生活環境的改造,離不開專業的指導,一旦養成良好的習慣,也就很難讓生活品質倒退。
海口金碧雅苑小區業主邢芬記得去年上半年,因為小區裏老鼠多,垃圾清運不及時等,物業被處罰了好幾次。如今垃圾桶蓋上了蓋,每天都有保潔員清洗。垃圾轉運過程封閉,看不到散落物和液體滲漏。小區院子裏每一個角落都很乾淨。
邢芬家裏前幾天突然出現了一隻蟑螂。這是一年多來,第一次在家裏看到蟑螂。“難道是衛生反彈了?”邢芬打算去買幾張蟑螂貼,偶然瞥見海口“雙創”滅四害宣傳單:蚊子來自水,蟑螂來自縫,蒼蠅來自臟,老鼠來自洞;要滅蚊子先治水,要滅蟑螂先抹縫,要滅蒼蠅先治臟,要滅老鼠先堵洞。
順著找“縫”的思路,邢芬果然發現一個洗手間的地漏沒有蓋好。滅了那只蟑螂,邢芬蓋好地漏,這幾天再沒發現蟑螂。
“如果看到蒼蠅,200米內必然有垃圾沒有蓋蓋;如果看到蚊子,200米內必然有積水沒有清除……”參與了城市的大掃除,更多市民認識到改造環境的方法需要講科學。
如今全市配備農村保潔人員1829人,保潔覆蓋率達到100%,並建立“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惠及農村人口60多萬人。全市新建公廁131座(移動公廁51座),建成餐廚垃圾及糞渣無害化處理廠和建築垃圾資源化處理廠,病媒生物防制防蠅設施合格率和防鼠合格率分別達95.46%、95.24%,全面達標。
“海口集中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後,‘四害’孳生地基本消除。”海口市市長倪強表示。
統計部門對海口市民衛生狀況滿意度調查顯示,2016年上半年為93.7%,下半年為98.74%。
貳
移風易俗 品位提檔
兩年時光,街邊攤的陋習徹底被改變,小店的環境升級,品位也開始提升
“‘創衛’一開始陣勢很大,給我挂了個黑牌,我挺害怕。整改後,我達標了,生意越做越舒心。”瓊山諶之味瓦罐煨湯店老闆範文波説起自己的心理變化。
範文波先是抵觸,心想改造要花錢,依常理,等“一陣風”過了,一切照舊。沒想到海口食藥監人員三天兩頭上門,從所員到所長,範文波每次都把他們轟出去。
可是越轟官越大,最後區食藥監局局長張佳上門了,怎麼轟都不走,反倒要跟範文波聊天。範文波不想聊天,因為黑牌一挂,客人越來越少,正心煩意燥。張佳就説:“你把轟我走的勁頭放在轟老鼠蒼蠅上,沒準就能過舒服日子、睡好覺,還能多掙點錢。”
張佳幫範文波疏下水道、拍蒼蠅、清死角,還一起做了一次搬家式大掃除。接下來一段時間,廚房異味沒了、蒼蠅蟑螂少了。張佳説還有高招,範文波就跟著他把廚房的水泥地板重新鋪了瓷磚,加裝了風幕機、洗菜盆、防鼠網,還添置了一個貨架,把貨品都整整齊齊擺在貨架上。如今,每天打烊前,範文波都會清掃廚房,把臺面、砧板和刀具擦洗得乾乾淨淨,小店越來越乾淨,客人也越來越多。
“白天一個樣,夜晚一個樣;大街一個樣,小巷一個樣。”兩年前,一到夜幕降臨,海口小巷的店舖就會將座椅移出來,上演“街頭大食堂”,以至於成了“海口特色”,甚至不少人認為,正規餐館沒街邊攤有味道。
“創衛”之後,海口嚴格執行“門前三包”,強令所有經營回歸到店舖內,一度讓經營戶怨聲載道。
兩年時光,海口街邊攤的陋習徹底被改變。經營戶關起門來建設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除了衛生乾淨,還要琢磨有點品位。露天的餐飲攤規範進了夜市,夜市還在不斷升級改造;主城區範圍內“15分鐘便民生活圈”完成了39處;特色餐飲街(區)達到21處……全市先後分三批公佈了260家放心特色餐飲名錄供市民、遊客參考。
參
安全便利 滿意為上
一切以百姓滿意為標準,實現群眾滿意、遊客開心、幹部清正三大目標
“在短時間內,極大地改善了一座城市的食品安全整體狀況(海口市政府獲得2016年全省食品安全考核總分第一);改變了食品小攤販臟亂差、亂擺賣的現象;改變了食品餐飲單位無序管理的狀況,行業管理基本指標從‘雙創’前的20%,提升到‘雙創’後的90%;改變了生産經營者的管理方式,從原來的‘靠政府管’到現在的‘我要管’,樹立了生産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改變了城市管理‘各自為戰’的局面,形成‘1+N’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海口市食藥監局局長符勇總結道。
符勇認為,民以食為天,僅僅圍繞食品安全,一切以百姓滿意為標準,就有了工作的“準心”和“抓手”,實現了群眾滿意、遊客開心、幹部清正的三大目標。
“蔬菜要進筐、垃圾袋子裝、人員要著裝”……全國愛衛會專家何愛華指導海口農貿市場規範管理時的順口溜,如今已經廣泛實現。為了保證農貿市場綜合管理常態化,海口形成了三級聯動多部門聯合監管、巡查考評督促整改、建設改造促進整體提升的齊頭並進常態化管理模式。
根據海口市“十三五”規劃中《關於社區商業的規劃佈局十五分鐘便民生活圈服務網點規劃佈局、業態設置等總體要求》,海口規劃佈局了一批管理規範的社區便民生活服務點。
“讓附近的居民在15分鐘左右的步行範圍內,可以享受快遞收發、早餐、夜宵、補鞋、補衣服、擦皮鞋、修拉鏈、修鎖、修理家電、平價理髮等日常生活服務。”海口副市長文斌表示,海口將全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納入15分鐘便民生活圈服務網點統籌佈局,以市場分佈為依託,構建市民15分鐘步行即可實現一站式服務的覆蓋網絡。此外,以適度補貼為鼓勵,動員所有改造市場預留鋪位,開展10余項便民服務,最大程度滿足市民生活需求。
市場經高標準改造後,市民、遊客在舒適整潔的環境裏享受購物;市場業主、攤主也獲得更多的收益,市場規模和攤位的增加帶來就業數量的提升;市場周邊租房和售房生意也更為火爆。
海口市坡巷路的“馬路市場”得到規範。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肆
健康習慣 幸福民生
“創衛”過程中,領導幹部有了成就感,廣大群眾有了獲得感,創建自覺性不斷增強
去年初,濱湖路李傳偉家邊上落成了一座“雙創廣場”。這片曾經“鬧心”的36畝廢棄地,3個月就變成了漂亮、整潔的市民樂園。
“原本是政府儲備地,因閒置多年,疏于管理,被周邊村民佔用無序出租經營。”海口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方中裏介紹。如何改變燒烤、大排檔、練車場、廢品收購站混搭,臟、亂、差集中的現象?海口市索性將其設計成一個市民活動公共空間。
李傳偉沒想到,過去這片城鄉結合部的區域,如今成了孩子們玩耍的開闊場地。廣場邊的公共廁所乾淨、衛生,老人、孩子戶外活動時很方便。李傳偉也恢復了年輕時的晨練習慣,每天早上4點半起床,跑步去世紀大橋,再繞萬綠園一圈,剛好10公里,然後騎共享單車回家。
“現在清晨跑步路上非常乾淨。”李傳偉記得,兩年前,天未亮時小街小巷遍地垃圾,走路都怕臟了腳。如今每天穿過城市去公園、海邊呼吸,一圈下來鞋子還很乾淨。
據統計,海口城鎮戶籍總人口每千人口有2.4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92.07%的社區有體育健身設施,濱江路和西海岸建有健康步道25公里,市、區自發組織的足球、排球、羽毛球、籃球、乒乓球、田徑、武術、太極拳、健身舞等民間體育運動隊伍越來越多,市民中經常參加全民健身的人數已經超過五成。
“市容環境整潔有序的城市,從側面促進了市民對公共財物的愛護。”海口市政協副主席、“雙創”工作指揮部副指揮長馮鴻浩調查發現,近一年來,海口公用電話、郵箱、報欄、座椅等公共設施被弄臟、損壞現象明顯減少;公共場所亂扔雜物、隨地吐痰、損壞花草樹木、吵架、鬥毆等也明顯減少。
海口市市長倪強認為,海口“創衛”在治理“臟、亂、差”的過程中,各級領導幹部在城市建設和管理方面有了越來越多的成就感,廣大群眾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了越來越多的獲得感,人們的創建自覺性隨之不斷增強。
伍
生態文明 城市更新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口發展的最大本錢,也是海口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今年5月以來,5歲的蔡浩軒每天嚷嚷要去家附近的美舍河棧道走走。而過去,一家人對這條河的態度還是唯恐避之不及。
蔡浩軒念著美舍河施工展板上的文字,問媽媽什麼叫“濕地”?媽媽一愣,仔細研讀,才發現這條曾經渠化嚴重的河流,已經破除了“三面光”,在岸邊和水裏種上了大量植被,能夠像濕地那樣起到雨水滯蓄與凈化的作用。
與大多數市民一樣,蔡浩軒的媽媽開始稱讚“雙創”之後,城市進一步改變帶來的美好。
“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全力打造‘雙創’升級版。”省委常委、海口市委書記張琦認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海口發展的最大本錢,也是海口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海口市副市長顧剛介紹,海口正在關注南渡江兩岸及東、西海岸帶周邊區域的生態修復與提升,將城市更新的重點鎖定在水體網絡、綠地網絡、城市交通網絡、歷史文化網絡和公共服務設施網絡等方面。為實現城市更新的目標,海口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並下設規劃統籌、交通優化、棚戶區改造、水體治理、城市增綠、文化復興、土地修復、品質提升、項目統籌等9個工作專項組。
在水體治理中,海口率先推行“河長制”,整合水利、環保、公安、農業、市政、園林、住建、交通、海事等11個部門涉及城市水體治理的相關職責,統一由市政市容委牽頭負責水體整治和保護,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目前海口全市水環境品質已得到明顯提升。
為了重整城市生態本底,海口力邀國內外生態專家來海口講座,讓全市黨員領導幹部牢固樹立生態意識,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通過“營林、復綠;治水、通海;增園、宜人;海綿建設”等措施,重點推進鳳翔公園、五源河濕地公園等一批濕地公園、31條內河治理、城市綠道體系等項目建設,實現城市“300米見綠,500米見林”,讓市民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地保護生態。
“生態文明建設不僅直接影響著人類物質文明的進步,而且直接影響著人類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進步。‘創衛’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城市生態文明的成功不單靠技術實現,還需要全市的共同努力。”顧剛表示。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