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臟亂差的小街巷是如何重煥生機的?

2017-08-14 14:14:57|來源:中國新聞網|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今日焦點+摘要】【即時快訊】這些臟亂差的小街巷是如何重煥生機的?  摘要:近兩年來,海口改造整治了2400多條背街小巷。

  海口龍華區大同裏改造前後對比

  背街小巷,往往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記憶和人文基因。然而,由於城市管理歷史欠賬,曾經的“市中心”很多變成臟亂差之地。

  近兩年來,海南省海口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工作為契機,改造整治了2400多條背街小巷,使“邊角地帶”重新煥發生機。

  沒落:巷里巷外“兩重天”

  海口的背街小巷大多都“上了年紀”,隱藏在主幹道和商圈的邊角地帶。走在裏面,仿佛能觸摸到歲月的年輪。

  龍華區中山街道坐落著有600多年曆史的老社區“居仁坊”,幾百年來,居仁坊一直是海口政商薈萃之地。

  明代千戶府、清代同知署、參將署都建於此。

  “居仁坊是海口最有代表性的老社區。”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街道工委書記王小燕介紹。

  被稱作“府城”的海口瓊山區,是舊時瓊州府駐地,堪稱海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走進府城,被幾條繁華街道和眾多高樓大廈包圍的金花村,村裏34條小街連接著1.5萬名居民。

  在一條名為“金花四橫路”的小巷子裏,明代大學士邱浚的故居靜靜地坐落於此。

  位於龍華區的大同裏,過去數十年一直是老海口的製衣一條街。

  那時的大同裏,巷道兩側聚集著幾十家裁縫鋪,幾平方米的小鋪面擺滿了花布、真絲等各式衣料。

  近些年來,這些曾經繁華的老街區慢慢被現代化城市所遺忘,缺乏投入和治理的小街巷“顏值”直線下跌。

  “海口基礎設施建設欠賬多,過去只注重主幹道整治和建設,小街小巷顧不上。”海口“雙創”工作指揮部項目保障組副組長鐘鉅告訴半月談記者。

  在居仁坊社區工作7年的居委會主任謝榮花深有感觸:“道路坑洼,黑燈瞎火,沒有綠化,居民也習慣了在小街巷裏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一下雨就積水嚴重,出行困難。”

  巷里巷外的強烈反差,讓世代居住在此的居民心裏很不是滋味。

  “生活的街區似乎被遺忘了,我們也好像成了城市建設發展中的邊緣群體。”有市民説。

  重塑:從頭到腳都要變

  背街小巷雖然空間小,人口密度卻很大;雖是城市小角落,卻是百姓生活大舞臺。

  自2015年開始,海口市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雙創”工作,著力補齊城市建設的短板,解決老百姓的民生問題,其中就包括對居仁坊和大同裏等老街在內的背街小巷進行專項整治。

  海口市發動各個區和職能部門,拉網式排查背街小巷,進行分期改造提升。

  據介紹,自2015年7月起,截至2016年底,海口市一共改造了2434條背街小巷,共200萬平方米。在此基礎上,今年將繼續查漏補缺,完成169條背街小巷的整改。

  “改造提升難度不小,對背街小巷的整治要從最基礎的‘腳下修路,頭上點燈’開始。”鐘鉅説。

  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是一項精細活兒,隨著平整道路、規整管線、拆除違建、粉刷建築立面等“整容”工作逐一開展,栽花種樹、見縫插綠、墻畫雕塑等“美化”措施也一項項完成。

  “硬化、亮化、綠化、美化、文化”讓背街小巷面貌煥然一新。

  夕陽西下,歸家的人、點亮的燈,居仁坊內的小巷裏漸漸熱鬧溫暖起來。孩子們在空地上追逐嬉鬧著、老人們聚在長椅上閒談。

  “以前黑燈瞎火的,晚上我都不出門的,現在我晚上還要出去歇涼、去老街坊家裏串門。”一位老阿婆説。

  巷口的小吃店裏也如往常一樣坐滿了食客。很多沒有座位的顧客就站在門口大快朵頤起來。

  當被問及為何不在外面擺一些桌子,老闆娘給的理由很簡單:“本來巷子就窄,擺在外面不就佔到公共通道了嗎?不能自己方便了,卻給大家添堵。”

  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一些背街小巷週邊的南洋風格騎樓,內街網狀小巷,不同建築形式的民居和廟祠大院,以及歷史建築,都被一一保留下來,延續了老街的風貌。

  大同裏和金花村,街巷不光是乾淨整潔了,老百姓的“生態系統”也完全沒有遭到破壞。賣肉賣菜賣水果,修鞋修傘修鎖……便民生活圈完全沒有改變,與以前相比,變化在於一切都井然有序了。

  “我們感覺這個工程得民心,絕大多數老百姓都滿意。”海口市委副書記吳川祝告訴記者。

  2016年4月和2017年4月,海口市委託第三方評測機構對背街小巷改造效果開展評估,群眾滿意度分別達到95.07%和97.05%。

  觀念:在改變中轉換

  “變化大不大?變化得厲害!”祖輩居住在大同裏的充叔是“老海口”,説起街道的變化,他數次豎起了大拇指。

  大同裏社區80條背街小巷全部改造完畢,以前道路兩邊私搭亂建的鐵皮屋已經拆除,如今果蔬攤位都擺放在商鋪門內,沒有一家佔道經營,每家商鋪門口都用白線劃出了電動車停車位,市民將電動車整齊停放在線內。

  充叔高興的是,社區環境改善了,感覺腰杆兒都直了,自己也有了面子。

  謝榮花説,以前外人從路口看到社區黑燈瞎火、雜亂不堪,都不敢進來。現在環境好了,很多外地人慕名前來了解海口文化。“居民現在以社區為榮,自豪地帶著親戚轉悠。”

  老百姓自覺維護環境衛生的意識提升了。過去反正巷子裏爛泥污水,街坊鄰居亂吐亂扔也沒覺得有啥不妥,現在生活環境改善了,會潛移默化地自我約束。

  談到背街小巷的變化,一位負責衛生的志願者説,最大的變化是居民開始主動維持環境,誰都不好意思做出破壞環境衛生的行為。“現在一天下來也看不到多少垃圾了”。

  記者採訪看到,市民鄭大姐在街邊賣魚,她把刮下來的魚鱗、內臟等都裝在一個盆裏,集中丟到外面的垃圾站,還用一塊塑膠布接住切魚的臟水。她説,現在街坊鄰居都是這樣做的。

  百姓的自覺意識在提升,對海口的城市管理者而言,從背街小巷改造整治中收穫的是治理理念的轉變。

  採訪中,能在不同場合聽到海口城市管理者的自省: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欠賬多,城市的“裏子”和“面子”以前沒有兼顧……

  城市管理于細微處見功夫。背街小巷的改造整治,看上去不是“大工程”,卻關乎百姓的幸福指數,甚至關乎老百姓對城市管理者的人心向背。

  “小角落裏是市民的大民生。”吳川祝説。(王暉余 代超)【今日焦點+摘要】【即時快訊】這些臟亂差的小街巷是如何重煥生機的?  摘要:近兩年來,海口改造整治了2400多條背街小巷。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