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我省多舉措支持鄉村教育,近2萬名鄉村教師努力提高教學品質 深山遠鄉,他們點亮教育希望
秋風送爽,第33個教師節即將來臨。這一次,我們將目光投向山野村莊,投向為鄉村教育默默奉獻半生的他們——鄉村教師。
據省教育廳統計,海南省中小學教師共計106204人,其中有19761人在鄉村中小學執教,約佔教師總數的18.6%。對於他們而言,一方三尺講臺,便是人生舞臺。
引進人才,為鄉村教育雪中送炭
因長時間在潮濕的山區站立教書,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中平鎮雙萬田小學教師彭家衛落下了腿疾。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腿腳不便的老師,卻被學生們帶著敬意奉為心中的“變形金剛”。
“變形金剛”意味著堅強,更意味著“全能”。但彭家衛的“全能”裏卻帶著許多無奈。
1983年,他來到萬田小學時,學校因地處偏遠、條件艱苦,總是留不住人。每天從清晨早讀到下午放學,他不得不穿梭在不同班級間,教授語文、數學、品德、美術、音樂等課程。
彭家衛不是個例。長期以來,海南的許多鄉村小學師資十分緊張,“語文教師教音樂”“體育老師教數學”的情況比比皆是。
為了緩解教師壓力,同時給孩子們提供更優質的義務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多個文件、採取多項舉措,為我省農村地區輸送了大批教育人才——每年為我省公辦鄉村小學定向免費培養“一專多能”師範生約200名;先後為保亭、東方、白沙等14個市縣招聘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特崗教師2382人;連續面向全國為24所思源學校招聘了26名校長和229名學科骨幹教師……
省教育廳師管處負責人介紹,這三年,我省面向全國引進的300名“好校長”“好教師”中,有超過71%的人自願到貧困市縣、民族市縣、鄉鎮學校工作,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
加大投入,為鄉村教育補齊短板
“省委、省政府對鄉村教育的重視樁樁件件地落到了實處。你看,這個學期,我們又迎來了兩位新教師!”儋州市蘭洋鎮中心學校番打小學教學點教師王金花細數著教學點的變化,心裏充滿了希望。
她在這裡工作已有30餘年,回想剛剛參加工作時,教學點只有一間茅草房。沒水,就下山挑;沒電,就點煤油燈;沒有活動場地,就人手一把鋤頭,把小山包平整成“運動場”。
再窮不能窮教育。多年來,我省各級財政持續加大投入,全面落實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標準化,啟動總投入52.1億元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保障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學及教學輔助用房、實驗儀器設備等教學設施。目前,我省已有14個縣市(區)通過了國家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
教師待遇也較前些年有了明顯提高——在生活上,我省先後投入9.4億元為農村學校建設教師週轉宿捨近1.2萬套;在收入上,我省實行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傾斜政策,建立偏遠貧困地區教師生活補助制度,惠及8千多名偏遠貧困地區行政村以下農村教師,形成了“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
澄邁縣文儒中心學校教師王和安很有體會,他執教的36年間,學校的教學樓從不堪風雨的瓦房變成堅固美觀的樓房;運動場從泥濘不堪的紅土地變成平坦堅硬的水泥地面;教學設備從“兩根木棍支起一塊木板就是黑板”變成“投影儀、麥克風、電子白板啥都有”……一批又一批農村孩子從這裡展翅飛向未來。
投桃報李,為鄉村教育付出真心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鄉村教師把一片真心交給學生,振興海南鄉村教育的熱情也越來越高。
有的學校教學硬體設施不夠完備,教師就把手機當作投影螢幕,給孩子們播放教學視頻;有的學校現代教學資源比較短缺,教師就創新利用田園資源開展教學,帶著孩子們量田埂、數秧苗、繪果蔬……
省教培院培訓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海南省鄉村教師的學習主動性很強,每年的“國培計劃”“省培計劃”“邊遠鄉村教學點小學教師培訓計劃”等,都得到了他們的熱烈響應。越來越多鄉村教師通過這些培訓項目走出大山、走進城市,甚至走出海南,接觸到更多更新的教學方法。
變化在一點點發生——原本對新媒體一竅不通,甚至有些排斥的老教師,主動從電腦開關機學起,現在已能熟練製作教學課件、使用網絡“同步課堂”;原本對讀書不感興趣,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如今在課上踴躍舉手發言,在課下與同學打成一片……培訓還衍生出不少對應教學點“學生少、硬體少”特點的教研成果:小學校本教研、複式教學模式等,為我省乃至全國推進鄉村學校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複製的樣本。
“鄉村教師的春天來了,鄉村教育的希望‘燃’起來了……”正如記者在採訪中聽到的這句話,一份鄉村教育的高分答卷,就是省委、省政府為全體鄉村教師送上的節日禮物。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