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中謀劃扶貧大格局 繪就富美鄉村新藍圖

2017-09-08 09:35:18|來源:海南日報|編輯:陳愛暖 |責編:杜娜

  原題:瓊中謀劃扶貧大格局 繪就富美鄉村新藍圖

  “扶貧+”戰略促中部山區綠色崛起

  “從三亞嫁到這裡,母親説我太傻,偏偏要嫁給‘苦日子’。”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紅毛鎮什寒村村民陳華説。記者今天從瓊中有關部門了解到,短短幾年,瓊中累計整合投入各類涉農資金2000萬元,發展什寒村旅遊扶貧民生工程。當初生活清苦的陳華,如今成了“年薪10萬”的農家樂老闆娘。

  “來鴨坡,看富美鄉村,體驗割稻撈魚。”瓊中鴨坡村貧困戶王一凡説,村裏不僅有美景,還有好玩的項目可供遊客體驗。據了解,近年來,瓊中縣政府推進産業扶持惠民政策,鴨坡村走出了稻魚共生“一田兩用”發展新格局,貧困戶從中受惠。

  熟悉海南的人知道,瓊中地處海南中部生態保護核心區,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縣域經濟總量偏小、貧困人口基數大、可持續發展稅源不足一直是棘手難題。

  省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落下一個海南百姓”的要求,瓊中應如何謀劃出路,煥發出“綠富美”式生機?

  瓊中縣委書記孫喆表示,砥礪奮進的五年,瓊中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全局,以生態保護為前提,以富美鄉村建設為載體,以産業發展為支撐,以整合資金為手段,以基層黨建為保障,全面推行“扶貧+”模式,大力實施“十二個一批”脫貧工程。

  喜人成績振奮人心,2016年,全縣脫貧3242戶13395人,建檔立卡貧困村評議退出9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713元,榮獲海南省2016年度扶貧成效考核第一名。

  在經濟發展方面,種瓊中綠橙、種桑養蠶、山雞養殖等9大類特色産業,走出海南中部山區農業發展、農副産品推廣新路子。

  而危房改造、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能夠幫助百姓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民生工程,也在齊頭並進,富美鄉村建設新藍圖正在大山深處徐徐展開。

  推出“四種模式九産支撐”

  新理念

  “靠著養殖泥鰍和羅非魚,去年底,我摘掉了‘窮帽’。”瓊中灣嶺鎮長邊村村民王存説,村裏的“金池塘”圓了他的致富夢。

  不僅如此,腰包鼓起來的王存,還成了村裏養殖合作社的致富帶頭人。

  “瓊中産業發展速度快,相關扶貧政策貼心,給了我們好機會!”王存説,自己雖是農民,但卻能將瓊中産業扶貧新模式的內容倒背如流。

  原來,在産業扶貧“四種模式九産支撐”的政策暖風下,瓊中大山深處的貧困村迎來了發展生機。

  瓊中扶貧辦主任吳坤俊介紹,瓊中每個自然村、每個鄉鎮都有産業扶貧示範基地、縣級産業扶貧基地,瓊中創新推行“龍頭企業+貧困戶、專業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經濟+基地+貧困戶、種養大戶+基地+貧困戶”四種産業扶貧模式,實現自然村和貧困戶“兩個全覆蓋”。率先實施農村“三變”改革,按貧困戶人均3000元左右的標準,引導貧困戶將扶貧資金或種苗折算入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保底分紅+經營分紅”方式,深化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

  截至目前,瓊中共建成234個産業扶貧基地,帶動5212戶貧困戶實現“抱團”發展。

  “加入村裏的養雞合作社後,我們不僅學會了養殖技術,還成了推銷員,合力賣出了幾千隻雞,到年底,合作社至少能收入16萬元呢!”近日,和平鎮塹對村貧困戶王宏安算著這筆脫貧賬,感慨地説,抱團發展就是好。

  此外,瓊中還深入開展“百村百社、千人萬戶”創富計劃,以九大類特色産業為抓手,走短平快、中長期相結合的産業化扶貧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桑蠶、稻魚共生、養雞、養鵝、養蜂、養羊、養牛、益智、油茶等特色産業。

  2016年以來,瓊中整合投入資金1.5億元,實施農業特色産業項目186個,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63家、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1100名。

  幫百姓實現

  “兩不愁、三保障”

  “去年底,家裏靠種桑養蠶掙了一萬多元。”雖然脫了貧,但瓊中長征鎮潮村村民劉清海卻還有新的憂慮。

  原來,劉清海的兩個小孩都在上幼兒園,目前他們一家四口還同父母、哥哥住在一起,雖然目前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家庭住房、子女上學的問題依然困擾著他們。

  在瓊中,像劉清海這樣處在脫貧臨界點上的家庭還有很多。他們雖然暫時脫掉了貧困的“帽子”,但是制約他們發展的“三保障”問題——醫療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依然是擺在他們眼前的一道難題。

  “過去,村裏瓦房破爛不堪,別説遊客不願來,自己住著都不舒服。”今天上午,長征鎮新村村民王家華指著村口“整村推進項目”建設牌,高興地説,現在政府補貼力度大,全村人都在忙著建新房。

  據了解,為了解決農民建房資金難題,瓊中縣委、縣政府多措並舉,借助危房改造、富美鄉村、整村推進、“兩權”抵押貸款等方法,積極整合資金,攥指成拳,為農民解憂。

  如今,瓊中實行“危房改造指標三年滾動”制度,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居住危房的低保戶和整村推進貧困村所有農戶不設指標限制,給予重建(新建)、修繕加固等的每戶農戶1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補助。

  此外,瓊中通過農房抵押貸款方式,向農民提供10萬元以下8年貼息的金融服務項目,引進保險公司實施農村信貸風險轉移機制,為農民改善住房條件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目前,瓊中已被列為全國農民住房財産權抵押貸款試點縣、全省農村金融改革試點縣。

  “政府重視民生工程,我們這些鞏固提升戶還能享受到和貧困戶相同的優惠待遇。”劉清海説,現在,不光是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兩個孩子上學所需的學費也全免了。

  構建“五片八區十線”

  新版圖

  一程山水一程歌,驅車前往瓊中紅毛鎮什寒村,富有黎風苗韻的民居,訴説著淡淡鄉愁。

  近年來,瓊中依託富美鄉村建設,點、線、面結合打造一批旅遊村莊,紅毛鎮什寒村、和平鎮塹對村、什運鄉便文村等一批昔日落後村寨,如今已蛻變成黎苗文化特色突出的旅遊村莊。

  紅毛鎮什寒村村民李明松説,什寒村的遊客越來越多,昔日再平常不過的蜂蜜、山蘭米、牛大力等農副産品,如今成了搶手貨,每年靠它們能掙3萬餘元。

  近年來,瓊中縣委、縣政府結合什寒村的生態環境、資源稟賦、民族風情等獨特優勢,依託“黨員驛站”黨建服務品牌,推行“扶貧+旅遊”模式,引領農民逐步走上了旅遊致富路。

  遵循“什寒模式”,瓊中不斷擴大旅遊鄉村建設版圖,強化頂層設計,打造“東西南北中”五大鄉村旅遊片區,八大景區以及建成以水果採摘、黎苗風情、農事體驗等為主的10條“奔格內”精品旅遊線路,扶持貧困戶參與農家樂、民宿客棧、旅遊商品開發等新業態,結合“瓊中綠橙”“三月三”等活動打造旅遊品牌。

  2016年,瓊中接待旅遊人數超過8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56億元。2017年1月至7月,全縣共接待旅遊人數超過73.3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9686萬元,同比增長28%,其中鄉村旅遊收入約10984萬元。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