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讓更多的蛙鳴蟲叫回歸城市田園

2017-10-12 11:08:22|來源:海南日報|編輯:王俊嬌 |責編:杜娜

  原題: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示範市 讓更多的蛙鳴蟲叫回歸城市田園

  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與旅遊優勢,三亞,光環難掩。然而在邁向世界級濱海旅遊城市進程中,一系列關乎轉型發展、産業優化、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等方面的難題、痛點、短板隨之而來,制約著城市現代化發展。

  謀長遠發展破題“開方”,三亞積極貫徹中央、省委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系列決策部署,今天(10月)上午,經多輪調研考證、論證完善,三亞市委七屆四次全會正式通過《中共三亞市委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詳細部署29類任務,共計100條具體工作。

  三亞集群智明確“施工圖”,推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示範市建設,讓更多的“蛙鳴蟲叫”回歸城市田園。

  聚焦痛點 破解環境保護難題

  黑臉琵鷺時隔8年再回歸、“藍精靈”海豚成群騰躍三亞海灣、城市“蛙聲一片”引網友點讚……今年,三亞“自然圈”內喜訊不少,在社會各界努力下,如今,白鷺翩飛、海石“開花”、草樹繁茂,逐漸成為“鹿城品牌”。

  然而,快速成長的過程中常伴聚光燈下的“煩惱”:海岸線和近海資源屢遭破壞、老城區污水管網建設滯後、農村排污設施不完善等一系列發展不協調、不平衡難題猶存,綠色産業體系尚未完全構建起來,生態壓力日益加大。

  “中央有要求、省委有部署、三亞有責任,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這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亦是維護‘最大優勢’‘最大本錢’的發展責任,還是民生責任。”省委常委、三亞市委書記嚴朝君指出。

  9月24日,在認真領會省委七屆二次全會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精神內涵基礎上,三亞結合市情、自我加壓,由市委主要領導人牽頭負責,全面啟動《方案》起草工作。4天內,起草組逐條研讀省委有關決定部署,充分參考三亞現有的規劃方案等重要文件,生態文明建設“施工路徑”逐漸明朗。

  重民生、聽民意,9月29日,三亞緊鑼密鼓,面向各區、各相關單位等召開座談會、書面徵求意見129條,深入研究、認真核對,採納其中98條。經過深入調研、多輪論證、反復討論,《方案》於今日正式審議通過,29類、100項具體舉措落實、落地,聚焦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短板,為三亞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和示範市指明航道。

  落地見效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在《方案》起草小組主要負責人看來,《方案》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省委部署,提出三亞“生態文明建設100條”,目標要求更嚴、任務舉措更實,著眼于三亞的現實問題和發展定位,充分彰顯三亞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爭當先鋒的決心。

  細翻《方案》,既是工作清單,也是督查臺賬。比如,《方案》通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要求“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市委、市政府等各級部門定期研究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常態化工作。

  責任主體從嚴考核,發展模式亦要優化佈局。立足市情,《方案》對三亞産業佈局和項目建設從嚴做“減法”,力求釋放生態效益。三亞立規矩、劃紅線,一系列“禁止清單”助力城市呵護青山綠水、碧海藍天,要求將“用最好的資源吸引最好的投資,最好的資源讓廣大人民共享”作為招商引資中必須遵循的“不二鐵律”,堅持“多規合一”,在符合“一支柱兩支撐”的産業導向基礎上,堅持“兩低兩高一化”的準入標準,即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綠色化,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值得一提的是,三亞立足實際發展之需,促進重點項目、工作與生態文明建設緊密結合,全方位構築生態立市體系。根據《方案》,“雙修”升級版、“十鎮百村”工程、“創文鞏衛”、全域旅遊示範市等工作中亦將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涵,有力推動城市發展模式、治理方式轉型以及人居環境改善。(記者 林詩婷 黃媛艷)

分享到: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