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海口將美舍河鳳翔濕地公園打造成生態新名片 源頭治理除病灶 生態修復現生機
美舍河治水是海口城市更新7大板塊的首場“戰役”。通過“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景觀提升”的多元系統水環境提升戰略,經過9個多月的治理,鳳翔濕地公園從昔日的垃圾堆填場變成河水清澈、鳥飛魚躍的生態公園。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第七次黨代會,省委七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海口不斷推動城市更新工作,加快生態文明建設。
源頭防治:截污納管練好治水基本功
吳淑群是海口市瓊山區排水養護隊隊長,今年2月開始,他明顯感覺工作量加大。幾乎每天要穿著膠皮“蛙人”服,戴上防毒面具,下到4米多深的井下,追查污水源頭。
“污染在河裏,根子在岸上。”每次現場會、治水通氣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分院資源能源所副所長王晨幾乎都會提到這句話。
雖然過去多次對美舍河進行治理,但效果反復,治標不治本的原因何在?王晨分析説,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前進行的是末端截污,截住了少部分污水,但沒有根本解決排水管道結構性缺陷和排水口不完善問題,下雨的時候仍是雨污混流。
為了對症下藥,此次美舍河治水的第一步就放在了控源截污上。為了弄清楚美舍河究竟有多少個排水口,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海口市城市規劃設計院、海口市環境監測站等單位,合力聯動,反復對美舍河沿岸216.8公里管網的每個排水口逐一進行排查。
經排查,美舍河沿岸排水口共計339個,其中排污口130個,雨水口209個,每日排放污水約8萬噸,現通過各種污水處理設備已基本全部處理。同樣在美舍河鳳翔段,也發現了約30個污水口,項目工程隊鋪設了近3700米的截污管道,截住了污水。
除了對排污口進行截污,海口還對私排污水的行為進行嚴管重罰。啟動全天候排查污染源機制,發現企業存在偷排行為第一次將被處罰10萬元,第二次被發現則將被頂格處罰50萬元。
如今走在河畔,過去的臭味聞不到了,河水清澈、魚蝦漂遊、水草浮動,治水成效初步顯現。
生物凈化:梯田濕地成生態污水處理廠
“如果説基礎設施修復,是為了給生病的美舍河開藥、治療。那麼生態修復則是讓美舍河‘鍛鍊’‘出汗’,增強抵抗力。”王晨用一個形象的比喻闡明瞭兩者之間的關係。
“三面光”(兩側硬質護岸、河床硬化)現象導致了河水自凈能力急劇下降。美舍河首要的生態修復舉措就是破除河道。
今年2月底,海口通過無人機拍攝首次在美舍河鳳翔公園發現了白鷺。北京土人景觀設計研究院海綿城市建設分院院長王欣分析説,因為河堤降下來,泥質坡岸露出來了,白鷺能喝到水了,也有地方站立了。
在鳳翔公園東南側的坡地上,有一處佔地1.4萬平方米的8級人工梯田凈化濕地。美人蕉、睡蓮、再力花,每一塊田地都種上了不同的水生植物,五彩斑斕、暗香飄溢。
梯田濕地還可通過生物凈化作用,降解水中污染物。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築規劃設計研究院海綿城市建設分院景觀設計室主任張建喬介紹,梯田濕地每層高80釐米,從上而下分別是植被、種植土、生物凈化填料、細石子、粗石子。現在公園周邊小區的生活污水被收集至此,通過泵站提升至梯田頂端,在預處理設備中進行預處理後,順著梯田一層層向下凈化,最終流入美舍河。
記者看到,水從管道淌出,順著梯田流下,無臭無味。通過濕地處理後的中水、雨水,都將成為美舍河的景觀補水。“它融合了10余項中國科學院水處理專利技術,近期可日處理0.5萬噸的生活污水,遠期可日處理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尾水。”海南天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彭坤説。
除了生態環保,人工梯田濕地同時具有低能耗、低成本的優勢。經測算,污水處理廠、租用一體化設備、梯田濕地處理1噸污水的成本分別為0.95元/噸、1.2元/噸、0.2元/噸,梯田濕地經濟成本優勢最為明顯。
良性循環:山水林田湖草和諧共生
12月1日上午,當眾多媒體記者聚集在美舍河岸邊時,大家驚嘆于乾坤湖中央的湖心島上有人放牛耕作。在城市喧囂之中,還能保留田地供人耕種,實為難得。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梳理可發現,在鳳翔公園中,這些元素都能找到對應。
鳳翔公園生態修復,第一件事是“退塘還濕”,營造濕地空間;破除堤壩“退塘還河”,在美舍河下游閘門的作用下,可提高30萬立方米的雨洪調蓄能力。湖心島上、湖邊高地的樹木,湖岸農田菜地保持功能不變。由此保留了完整的“山水林田湖草”景致。
走在鳳翔公園,地上的大葉油草翠綠欲滴。相比于普通的草皮,大葉油草葉片大而茂盛,耐旱、耐踩、養護成本低。
公園內的樹木以椰子樹為主,還有散落的荔枝樹、蓮霧樹。據了解,這是公園計劃建設的市民果園,面積約5公頃,特意選擇了海南熱帶特色濃郁的木瓜、檳榔、蓮霧、咖啡樹等。
修建鳳翔公園,除了尊重自然、尊重歷史、尊重人文,還體現在對鳥的尊重上。公園為白鷺調整修建方案的故事更是傳為佳話。
鳥與人的距離,是鳳翔公園生態修復中尤其注重的生態細節。海口市治水辦副調研員鄧新兵介紹:“為了保證鷺鳥的生活環境,海口市政府下決心調整了鳳翔公園最初的規劃方案,去掉了沿河慢行的飄橋,讓湖心島獨立,不再通過橋梁與遊人活動區連接。同時還調整了燈光方案,並計劃在鳳翔公園二期完工後,加強對公園噪音的管理。”另外,專家們還仔細研究了乾坤湖及周邊環境,由此選址、營造生境並劃分滿足人的親水需求的活動空間,劃定遊人活動影響範圍。
“鳳翔公園是一座生態公園,同時也融入了人類對生態的解讀。”海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顧剛説。(記者 計思佳 梁君窮)
五源河和美舍河國家濕地公園對外開放受到了海口市民的廣泛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