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報道:2019年1月30日,哈爾濱市雙城區希勤鄉希勤村69歲的馮學傑銀行卡裏一次性收到了19500元的轉賬,這是他與飛鶴乳業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後,得到的一年租金,馮學傑臉上笑開了花。和他一樣高興的,還有希勤村400多戶農民,他們將土地流轉給了飛鶴,得到的流轉金比過去自己種地的年收入還多,鄉親們覺得日子越過越好了。
2018年底,經過雙城區全力爭取和多次洽談,與飛鶴乳業達成雙投資的意向協議,其中正式簽約的一個重要前置條件是先期流轉10萬畝土地。在這場“土地流轉攻堅戰”中,希勤鄉主動請纓、迎難而上,組織各村承擔流轉任務。希勤村率先一步,2019年初,僅用5天完成土地流轉1.88萬畝,帶動全鄉最終流轉土地7.5萬畝,助力了飛鶴項目落戶雙城。
召開會議,成立組織,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希勤村是曾經的“全國合作化第一村”,具有深厚的土地改革基礎和“基因傳承”。希勤村黨支部書記羅正龍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召開了土地流轉討論會。經過討論,村黨支部當即決定,在參會人員中選出黨員、幹部和村民代表共20人,成立土地流轉工作隊,馬上啟動這項工作。
搞好調查,摸清底數,掌握耕地經營情況。流轉土地時間緊、任務重,不亞於一場戰役。羅正龍説:“工作不能亂幹,得先摸清村民的想法和實際情況,再制定戰略戰術。”個別大戶購買農業機械投入大,有的達上百萬元,如果村民將土地流轉給飛鶴,相當於斷了他們的財路,一旦機器被閒置,損失巨大,所以他們堅決反對這件事。
黨員帶頭,逐戶動員,打消群眾多重顧慮。工作隊開會時,參加過全國首屆婦代會、80多歲的老黨員劉孝貞第一個站出來表態:“黨員一定要帶好頭,先流轉,還得發動親戚朋友的力量。”全村所有黨員幹部第一批簽了約。工作隊分組入戶動員,發動親戚熟人先簽約,再找抵觸情緒大、不願流轉的農戶談,反復講政策、講效益。經過動員,第一天就有80多戶農民簽了合同,流轉土地2000多畝,實現首戰“開門紅”。
因勢利導,攻堅克難,形成整村流轉態勢。希勤村土地流轉如火如荼,簽約的越來越多,但很多種糧大戶不但自己反對,還發動親戚朋友對抗。對此,羅正龍親自帶隊,上門反復做工作。針對機車大戶擔心的“沒活幹”問題,村幹部反復協調,最終和飛鶴達成了“在春秋兩季農播、收運時節,優先使用本村農業機械”的約定,同時幫他們聯繫到周邊鄉鎮農活,讓他們機車設備有活幹、有錢掙。
統籌調配,集中擇優,實現流轉土地成塊連片。除了已經簽約的農戶,全村還有80多戶農民沒有簽約。這些地東一條、西一塊,處理不好,就成了已流轉土地中的“釘子戶”。對此,經村“兩委”研究,並徵得剩餘80多戶農民的同意,從全村最好的土地劃出連片的4000多畝,替換給未流轉戶。原來的次地換得了好地,原來的好地也沒吃虧,並且成功破解了“插花地”影響連片的問題。
填補差值,承擔損失,保障農民利益最大化。飛鶴計算土地流轉金時以確權面積為準,而由於農民自行開墾和“樹影地”等因素,在實際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時,産生了部分農民實際面積大於確權面積的“賬實不符”。對此,經過多次開會研究,希勤村最終決定村集體拿出幾百畝機動地填補差值,保證了農民利益不受損害。
據介紹,在黨員幹部和全村人的努力下,希勤村在5天內完成整村土地流轉,打響了全鄉土地流轉“第一槍”,創造了“合作化第一村”新的歷史,加快了飛鶴乳業入駐雙城的步伐,促進了後續資金、設備、人員的投入,為打造“農場、牧場、工廠”三位一體的産業集群奠定了良好基礎。土地流轉也打破了村民的“守地”思想,轉變了農民的傳統觀念。農民原本寸土必爭的執念和害怕土地被“折騰壞”的心理,因為這次大規模土地流轉改變了。他們看到政府牽頭引領,企業有實力,地價給得高,自己不吃虧,固守田園的思想逐漸扭轉。同時,村民也調整了耕種方式,農業生産模式也轉型升級。隨著飛鶴項目落地,打破了原來一家一戶的傳統耕種模式,在種植過程中,村民運用高端種衣、GPS導航、深耕起壟、分層施肥、大垅雙行栽培等新技術,實行大型機械連片作業,有力推動了農業生産向規模化、綠色化、科技化、品牌化轉型發展。農民的收入增加,改變了傳統的收入結構。通過土地流轉,村民平均每畝土地增收200元,全村每年增收近400萬元。而且全村釋放出500多人勞動力,他們有的搞物流運輸,有的搞餐飲服務,還有的“組團”打工,外出務工人員平均年收入在2萬元以上。對於還在耕種的農民,引導他們從種植糧食轉向種植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提高了農産品商品率和綜合收益。樹立威信,鞏固村級黨組織核心地位。村黨支部主動擔當、攻堅克難,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保障了村民權益。
希勤村黨員幹部,用實際行動實踐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得到了村民的廣泛信任和支持,全面提升了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影響力和號召力。很多村民表示,村幹部沒日沒夜幹工作,為老百姓辦實事,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他們也越來越有信心了。
群眾利益無小事。希勤村黨員幹部時刻為群眾著想,挨家挨戶上門訪查困難、查找問題,用心用力解決實際困難,不拖延不敷衍,讓群眾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獲得真真切切的實惠,以行動實踐人民至上理念,始終堅持了正確的工作方向。(文 王立春 陳朝 編輯 劉才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