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11項舉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05-25 10:13:10來源: 央廣網編輯: 于靈爽責編: 周經韜

  近日,黑龍江省民政廳印發《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方案》,出臺11項舉措,強化政策集成、資金集成、力量集成,全面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一是保持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産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納入農村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人員、重度殘疾人可參照“單人戶”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保障標準可按照當地人均補助水準+低保金加發計算。在核算家庭收入時按照每年兩個月務工地最低工資標準給予扣減就業成本。

  二是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健全多部門聯動的防貧動態監測、風險預警、研判、處置和幫扶機制,加強部門間數據共享和精準比對,及時預警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農村低收入人口,精準分析返貧致貧原因,分類納入幫扶範圍,實行動態清零。

  三是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全面推進社會救助審核確認權下放鄉鎮(街道)改革,簡化社會救助申請程式,能夠通過政務平臺查詢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加強社會救助制度城鄉統籌,農村特困人員在城鎮供養機構供養的參照城市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提高其供養水準。建立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全面推行“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

  四是持續做好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工作。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駐村幹部、社會工作者等基層工作力量的強制報告、應急處置、評估幫扶及監護干預職責,完善定期探訪制度,做好“三留守”人員定期摸排工作。

  五是持續做好孤困兒童福利保障工作。建立孤兒基本生活費自然增長機制,強化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嚴格保障標準、細化保障措施。省民政職業技術學校對困難家庭學生落實優先招生、優先選擇專業、優先享受助學政策、優先安排實習、優先推薦就業“五優先”措施,確保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實現就業。

  六是持續做好殘疾人、精神障礙患者福利保障工作。細化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鼓勵和支持社會工作者、個人、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照護服務,不斷加大康復工作力度。省社會康復醫院通過手術矯正、康復訓練、配置假肢矯形器和康復輔助器具,做好農村貧困殘疾人救助工作。

  七是提升殘疾人保障水準。全面開展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申請“跨省通辦”,實現殘疾人異地申請補貼不受戶籍地限制。研究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拓展補貼發放範圍。加大“福康工程”等公益項目實施力度,加強公益性康復輔助器具服務機構建設。

  八是健全農村養老服務網絡。加強公辦鄉鎮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項目建設,推動服務設施達標。建立縣、鄉、村相銜接的農村養老服務設施體系,指導發揮鄉鎮敬老院在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基礎上,輸出服務,輻射帶動周邊農村開展互助養老服務。

  九是加強農村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成員,選優配強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指導健全村務監督有關制度。進一步規範村級議事協商形式,村規民約實現全覆蓋,充分發揮其在民主管理、農村基層治理中的引領規範作用。推進農村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持續提升農村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

  十是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設立龍江慈善獎,鼓勵更多自然人、法人及社會組織通過投入資金、捐助物資、捐建設施、開展培訓、實施慈善項目等方式,參與慈善事業,助力鄉村振興。實施全省鄉鎮(街道)社工站“蒲公英”計劃,積極孵化社會服務組織,培育農村社會工作人才。力爭“十四五”實現全省鄉鎮(街道)社會服務工作全覆蓋,村(社區)有社工服務的目標。

  十一是做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區劃地名工作。支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指導地方優化調整鄉鎮行政區劃,進一步規範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和地名標誌設置,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和信息化建設。

  同時,要求各級民政部門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服務能力、建立長效機制,把落實政府購買社會救助服務,推進鄉鎮(街道)社會工作服務站建設,作為鞏固拓展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分級分類開展養老服務員、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社會工作者、社區工作者業務培訓,提升各類人才業務素質和綜合素養;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救助監督檢查長效機制,確保各項銜接政策得到有效落實。(記者 馬俊瑋 實習生 齊佳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