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綏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三個到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2021-06-08 17:27:3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 通訊員 張松):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綏化市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始終堅持黨史學習教育與業務工作緊密融合、相互促進的主基調,以“黨史學習教育求實、服務管理務實、制度機制夯實”為工作標準,切實整改提高,確保黨史學習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經常。

  豐富載體形式 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覆蓋到位

  綏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始終堅持高點定位、精心組織,為黨史學習教育開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堅實基礎,緊跟市局工作部署,嚴格落實各項工作。一是集體研討,分享體會。該支隊積極開展集體研討,每週舉行黨史學習教育研討會,分享學習體會,確保黨史學習走深走實。二是領導帶頭,專題輔導。該支隊通過支部書記講黨課,黨史百年天天讀,每天一考,每週一測等方式,確保黨史學習有密度、有深度、有熱度,引導全體民、輔警跟學、互學、自學,汲取奮進力量,提升思想意識。三是建立長廊,重溫黨史。該支隊建立出入境“黨史紅色長廊”,重溫黨史,追憶先輩,傳承紅色基因,築牢陣地建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四是觀看經典,激發信念。該支隊觀看《金剛川》等紅色影片展,重溫歷史,感受偉大成就來之不易,激發信心信念,胸懷理想砥礪前行。五是專項活動,共同提升;開展“對照先進找差距”專項活動,採取“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全面查找在思想境界、黨性修養、擔當作為、工作作風等問題,真正發揮先進個人“傳、幫、帶”作用,教之以言,導之以行,深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開展。

  創新為民服務 確保便民利民舉措落實到位

  綏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充分結合實際工作,依託黨史學習教育,以提升窗口服務能力為宗旨,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全面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一是創新措施,惠民利企。出入境管理支隊通過綏化日報、綏化晚報、出入境管理支隊微信公眾號等多方式,全方位在全市範圍對“便利老年人辦證8項新舉措”、12367齣入境管理服務等服務進行廣泛宣傳,及時暢通宣傳渠道公佈各類惠民政策。二是“送教上門”,夯實基礎。支隊組織業務骨幹力量,深入全市肇東、安達、海倫等九個縣市開展出入境業務培訓。此次“送教上門”具有“準備足、內容精、針對強、覆蓋廣”四大特點,有的放矢的解決基層出入境工作中存在的具體困難,進一步強化了全市公安管理出入境部門服務能力。三是“問需於民”,務實服務。同時,支隊全面發揮大廳優勢,立足“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在出入境接待大廳發放徵求意見函,設立徵求意見箱,公佈24小時諮詢、投訴、服務電話,深入北林區各涉外院校機構,開展走訪評議,全方位多角度“問需於民”,全面梳理群眾問題,細化服務群眾措施,推動隊伍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

  優化整章建制 確保工作長效機制效果到位

  綏化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鬥激情、為民情懷,立足主責主業,堅持問題“當下治”和服務“長久立”的管理宗旨,總結梳理成功經驗做法,整章建制形成長效機制。一是“問效於民”,建立《滿意度回訪工作制度》。支隊在全市出入境管理部門開展“群眾滿意度”回訪工作,詳細規定回訪目的、對象、時間、方式、程式、內容、反饋及簿冊歸檔8方面內容,通過廣泛徵求群眾意見,梳理出入境工作堵點難點,解決群眾“愁、難、急、盼”問題。二是措施惠民,推出“8+n”、“5+1”惠民舉措,建立“五辦”工作制度。“8+N”,即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的基礎上,依據群眾實際需求,適時延長工作時限;“5+1”,即每週5個工作日的基礎上,開通週六綠色通道服務,靈活解決群眾辦證時間衝突的問題。支隊建立《“五辦”制度》。我幫辦,即設立諮詢臺、諮詢電話、建立“我幫辦”服務號,對老弱病殘孕等辦證群眾,實行全程幫辦服務,解決申請人實際困難;當場辦,即一次辦結,實現只跑一次承諾;預約辦,即採取公安“互聯網+”、微信公眾號24小時預約辦證多種方式,分時段預約,省時省力;自助辦,即提供群眾“智慧化”、“便利化”辦證空間,提升出入境證照辦理工作效率;滿意辦,是衡量支隊所有工作的根本標準,支隊將群眾滿意度作為最終目標,不斷優化服務品質,提升服務能力。三是“監督於民”,建立《綏化市公安局出入境投訴受理和核查反饋制度》。支隊依託12367齣入境管理服務平臺,進一步強化24小時預約電話、社會監督員、“互聯網+公安政務”平臺的監督機制,暢通“當面、電話、信件、網絡”四大監督投訴途徑,細化監督登記、投訴移辦、轉辦、催辦、查辦、反饋、回訪等環節,從程式上、制度上、環節上,強化監督,提升服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