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依託産業發展優勢 培養集聚産業創新人才
2022-01-04 09:26:21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原標題:齊齊哈爾依託産業發展優勢 培養集聚産業創新人才

  今年23歲的王樂棟從昆明理工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後,被齊齊哈爾招引人才的政策所吸引,來到黑龍江紫金銅業有限公司就職。目前作為企業信息管理員的王樂棟,已在崗位上工作了八個多月。“公司對新入職人員專門制定‘師帶徒’制度,讓我更快地適應工作環境,掌握了許多專業知識和工藝常識,真心感謝公司這個大平臺提升自己、鍛鍊自己。”談起現在的發展,王樂棟動情地説。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突出服務全市産業人才需求,堅持問題導向,以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為主線,把培養集聚創新人才作為産業轉型升級動力引擎,促進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形成具有鶴城特色的人才制度體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賦能推動齊齊哈爾經濟高品質發展。

  創新産才融合工作機制 構築集聚人才強磁場

  堅持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聚焦産業需要吸引集聚人才,推動人才引進與産業發展同頻共振。建立“雙招雙引”機制,堅持“招商引資、招才引智”並重,納入市委中心工作同步謀劃、同步推進,12個産業部門牽頭産業人才引進工作,對縣(市、區)、市直部門招商引資和高層次人才引進任務指標同步下達。目前,全市通過“雙招雙引”機制引進産業人才1217人。建立政企協同引才機制,實施重點産業引才“豐羽計劃”,堅持“事業引進、企業使用”,拿出事業編制支持重點企業自主引進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為中國飛鶴、紫金銅業等89家重點企業引進319名人才。

  建立校企合作常態機制,出臺科技成果轉化獎勵辦法,鼓勵企業通過與高校成果對接,解決發展制約性問題。全市先後與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40余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開展技術合作。在2021年省委省政府舉辦的省校合作推進會議上,促成省校合作項目17項,全市4個重點項目實現會上簽約。

  2021年上半年,在市衛健部門的推動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與齊齊哈爾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簽署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協議,“引”“育”並舉,提高醫療人才隊伍品質數量,促進齊齊哈爾醫療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

  齊齊哈爾市商務部門突出齊齊哈爾烤肉這一特色産業,積極對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協助本地龍頭企業提升核心養殖技術,在省校合作推進會議上,高端肉牛品牌企業龍江元盛與國家肉牛改良中心正式簽署合作協議,聯合開展龍江華牛選育研究,龍江縣政府配套政策給予支持,政校企共同推動産業發展。

  打造優勢特色創新平臺 壯大産業人才主力軍

  依託重點産業發展優勢,加快構建創新平臺體系,培養集聚産業創新人才,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齊齊哈爾市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出臺科技創新平臺補助政策,建成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科技平臺最高可獲500萬元資助,支持中國一重與哈工大聯合組建“國家大型鑄鍛件極限製造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全市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平臺發展到129個,集聚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1238人。打造産學研用平臺,發揮全市3支“頭雁”團隊引領作用,建立“頭雁”團隊工作站42個,以項目合作形式柔性引進譚久彬、馬軍等25支領軍人才團隊,在精密製造、污水處理等領域轉化了一批科研成果。給予新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企業補貼30萬元,建成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7個,中車齊車趙延治博士在站期間研究成果,填補了我國高鐵應急保障裝備領域空白。

  “多虧了馬軍院士,困擾公司多年的污水處理等關鍵性技術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廢水處理難一直是許多馬鈴薯澱粉加工企業面臨的瓶頸。談起當年情景,齊齊哈爾弘旭澱粉有限公司總經理冷州雙十分感慨。

  經過齊齊哈爾市科技局的“穿針引線”,齊齊哈爾弘旭澱粉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馬軍院士的“馬軍頭雁工作站”正式簽約,經過共同努力,有效處理後的污水,COD、BOD、氨氮和總磷皆符合國家排放標準,既可排放到城市管網,又可以進行二次開發利用。

  打造技能人才培育平臺,創新“人教崗”相結合的産教融合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技能人才“政校企”聯盟,建成畜牧、生物制藥等4個産業學院。三年來,聯盟院校實現訂單招生4940人,惠及企業82戶。齊齊哈爾市産改推進專班與碾子山區加大溝通協調力度,促成了齊齊哈爾技師學院(中國一重技師學院)與黑龍江北鷗衛浴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開設技能人才“訂單班”,3個“訂單班”計劃招生60人,專業包括鑄造成型、數控加工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此次校企合作強強聯合、優勢互補,促進了碾子山區技能型人才培養開啟了聯動發展的新征程。

  優化政策支持體系 提升企業人才承載力

  全市創新人才評選方式,激勵突出貢獻人才,出臺《齊齊哈爾市事業單位突出貢獻專業技術人才認定辦法》,市級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在評聘本專業技術職務時可不受本單位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限制,為全市事業單位留住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用好人才提供了制度保障。2017年以來,先後評選市優秀中青年專家、市政府特殊津貼、鶴城科技英才、優秀企業家、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等700余人次。

  齊齊哈爾市健全政策體系,兌現人才政策待遇。嚴格落實選調生提拔重用、生活補助、安家補貼等政策待遇,凡被確定為全市“名校優生”引進人員的,“雙一流”建設高校畢業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分別給予5萬元、3萬元一次性補助。全市同步推進人才公寓建設,先後建成公寓1350套,面積71772平方米,其中市直225套,面積26407平方米。持續兌現“名校優生”購房公積金優惠政策,最高可貸款100萬元,567名“名校優生”在齊購房安家,購房總金額達3.33億元,其中享受優惠政策473人,貸款金額3億元。

  以産業創新發展為主線,不斷完善政策舉措,充分發揮企業承載人才主體作用,打造聚才、用才優質環境。支持企業自定人才標準。賦予重點企業人才認定自主權,根據企業稅收情況匹配認定指標,在薪酬獎勵、休假療養、配偶安置、子女入學等方面享受市級高層次人才同等待遇,三年來為全市138戶企業574人兌現人才待遇。進一步支持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出臺企業吸納大學生一次性就業獎勵和社保補貼政策,實施重點産業引才、“名校優生”引進等8項引才計劃,近三年累計引進大學生2.88萬人,為企業發放補貼2400余萬元。支持企業市場化引才,出臺鼓勵仲介機構引進人才政策,建立人力資源服務産業園,孵化引進人力資源服務企業78戶,全市519家企業引進人才8217人,為鶴城高品質發展注入了強勁的人才動能。(王新 記者 姚建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