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功率提高120%!哈工程這項研究讓物聯網感測器實現弱磁“自發電”
2022-03-17 14:44:30來源: 龍頭新聞編輯: 牟海微責編: 周經韜

  當下,社會生活各領域的智慧化發展離不開物聯網,而對物聯網技術起決定性作用的感測器始終面臨能量供應的難題。近日,哈爾濱工程大學一支深耕磁感測器和探測領域研究的團隊,設計研發了一種新型弱磁能收集器結構,可使感測器無需安裝電池實現“自發電”,且輸出功率比傳統磁能收集結構提高約120%。

  據介紹,以往使用電池供電的感測器,需要人們及時更換電池才能保證感測器正常工作,這為傳感網絡運行帶來諸多不便。面對感測器供電的棘手問題,近年來,研究者們嘗試利用磁場能量收集技術來代替電池為無線感測器供電,懸臂梁式的磁-機-電(MME) 俘能器件應運而生,但其一般只對大於5個Oe的磁場有較好的能量收集效果。但人體可接觸的安全磁場是不高於1個Oe弱磁場環境,由此研究設計新的器件結構,提高磁場俘能器件的弱磁響應十分必要。 

功率提高120%!哈工程這項研究讓物聯網感測器實現弱磁“自發電”

研究相關示意圖 供圖 哈爾濱工程大學

  日前,哈工程水聲學院“海洋磁感測器和探測”團隊青年教師儲昭強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能源材料領域國際著名期刊《先進能源材料》發表的學術論文“兩端夾持磁-力-電俘能器件中顯著增強的弱磁能量回收性能”,在能源材料領域産生了重要影響。該論文提出了一種兩端夾持式的諧振結構,為磁場能量收集技術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其二階工作模式降低了磁性品質塊的動能,在增加磁鐵體積的情況下大大提升了系統在弱場條件下的輸出性能。實驗表明,相同激勵條件下,該能量收集器的輸出功率比傳統懸臂梁式結構提高了約120%,完全可以使沒有安裝電池的感測器正常工作,並與手機終端進行通信連接。(記者 趙一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