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金融監管部門獲悉,黑龍江省金融機構充分發揮金融活水作用,全面助力2022年度龍江春耕備耕。截至2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投放備春耕貸款1056.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28%。
提前組織部署 備足支持春耕備耕金融資源
在黑龍江銀保監局記者了解到,該局大力引導轄內銀行業保險業早部署、早行動,提前預留信貸額度,備足各類資金,提供差異化金融産品,全力做好春耕備耕金融服務工作。
從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記者也了解到,該行要求全省各金融機構緊抓備春耕生産重要時點,創新服務方式和手段,為全省春耕備耕農業生産提供堅實金融服務。該行積極落實支農再貸款政策,截至目前,全省支農再貸款餘額103.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65.1億元,同比增長168%。
農行建三江支行青年突擊隊幫助客戶申請貸款
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充分調動各級金融力量。截至2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累計投放備春耕貸款1056.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0.28%。其中,支持約52.97萬戶農戶春耕備耕,累計投放貸款825.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15%;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約4.89萬戶,累計投放貸款190.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0.77%。各農業保險經辦機構按照“應賠盡賠”“快賠早賠”的原則,全面完成上一年度農業理賠工作,為受災農戶春耕備耕提供資金支持,彌補農戶因旱災、冰雹等自然災害産生的損失。2021年度政策性種植業保險預估理賠約35.80億元,截至2月末,已賠付34.79億元,賠付進度達97.17%。
創新金融産品 滿足差異化涉農主體春耕需求
在採訪中,記者進一步了解到,黑龍江省銀行保險機構結合龍江春耕實際,面向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各類涉農主體,因地制宜豐富金融産品,精準滴灌涉農主體農資儲備、農機裝備等方面的金融需求。農業銀行加大“惠農e貸”線上信貸産品推廣力度,截至目前,“惠農e貸”産品貸款餘額48.37億元,佔農戶貸款的88.58%。建設銀行應用“金融大數據+農業大數據+政務大數據”模式,持續延展産品創新鏈,先後推出墾區快貸、農戶信用快貸、土地託管貸等10餘款信貸産品。全省農信系統研發“易農貸”“農情貸”“接力貸”等9款信貸産品支持備春耕,打造滿足多類春耕備耕涉農主體需求的産品體系。截至3月20日,全省農信系統已投放備春耕貸款30.2萬戶、金額達516億元(同比增加67.7億元),約佔全省金融機構備春耕貸款投放的50%。
人民銀行延壽縣支行工作人員深入當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調研 了解備春耕用款需求
保險方面,人保財險開發推出商業性“保險+期貨”收入、價格、氣象指數類高保障農險産品,支持防範自然災害和市場變動雙重風險,並結合春耕主要作物品種,設計研發塑膠大棚及蔬菜種植成本保險、溫室大棚及室(棚)內作物種植成本保險、甜菜及漢麻種植等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産品。太平洋財險主動研發木耳、漢麻、肉牛、肉羊等商業性保險産品,以及玉米、水稻、大豆的商業性産量補充保險,通過“政策險+商業險”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保險需求,提升保險保障水準。
優化金融服務 全面提升涉農主體滿意度
“推動銀行機構開闢綠色辦貸通道,強化金融科技支撐,推進服務網點智慧化,充分結合線上線下貸款渠道,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切實做到讓農戶少跑腿。”黑龍江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如是説。
同江農商銀行同江支行客戶經理入戶調查備春耕貸款情況
據介紹,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銀行機構積極與北大荒集團合作,深度參與“數字農服”項目建設,開展數據信息共建,實現對農墾農戶線上貸款投放,運用科技手段簡化業務流程,為墾區農戶提供高效、便捷、優惠的貸款服務。堅持讓利於農,降低備春耕生産融資成本,今年前兩個月,中國銀行農戶貸款平均利率為3.97%,較上年度同期下降了1.03個百分點,預計為農戶節省利息支出697萬元。哈爾濱銀行農閒時主動為農戶進行“備春耕預授信”,使農戶“足不出戶”享受“雲”農貸。哈銀金融租賃公司為滿足農戶購買農機具的融資需求,打造“零接觸租賃服務模式”,通過提供遠程簽約的全流程線上服務,全力保障特殊時期不誤農時。
“黑龍江省保險機構積極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提升保險科技化水準,為春耕備耕貢獻保險力量。”説到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水準,黑龍江銀保監局有關負責人娓娓道來。
據了解,陽光財險持續加強與衛星遙感科技公司合作,利用衛星遙感便捷移動處理、快速對接氣象及農業生産數據等功能,及時為農戶提供防災防損、風險預防服務,提升農業保險服務效能。陽光農險加速推進科技應用,充分利用3S技術,進一步提高3S地號圖標注品質,擴大遙感驗標面積,提升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工作效率和精準度。(通訊員 張依可 記者 李播 供圖 黑龍江銀保監局和人民銀行哈爾濱中心支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