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打通動脈 疏通毛細血管 哈爾濱加速推進重點城建項目建設
2022-07-08 09:06:44來源: 黑龍江日報編輯: 于靈爽責編: 趙銀平

打通動脈 疏通毛細血管 哈爾濱加速推進重點城建項目建設

焊接工人作業。

  東三環快速路項目將於年內竣工通車;哈成路打通工程施工正酣;民力街、中醫院規劃路等一批新建道路陸續啟動施工……2022年,哈爾濱市在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持續發力,在城建項目上以治堵為重點,經過打通斷頭路、道路拓寬改造以及施行跨區域遠間隔快速交通體系等多種類路橋建設,緩解老城區人口飽和、交通擁堵等“城市病”,完善哈爾濱市整體交通路網,改善交通環境。

  重點路橋項目施工正酣

  近日,記者來到東三環快速路項目施工現場,該項目正在實施主橋施工作業。戴著口罩的工人們有序推進各環節作業,綁扎鋼筋、輔助機器打樁……現場一片繁忙。“目前項目全線樁基礎已完成1/4,整體建設正在順利推進中。”該項目現場指揮伊紅男告訴記者。

  伊紅男介紹,自3月復工以來,項目採取倒班施工,目前已進入蓋梁施工及橋墩樁基施工階段。該項目高架橋部分將力爭實現年內通車,屆時,將與在建的北門街高架相接,實現三環路全線閉合。由此,將有效疏解江北過江車流,極大改善化工路與公濱路、長江路及先鋒路交叉口交通環境,促進和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

  “我經常走這一路段,早晚高峰有時20分鐘都過不去,現在這一路段新建了這條快速路,出行會更加便捷,盼著這條快速路能夠儘快建成通車。”居民杜先生説。

  除了東三環外,北門街高架橋、機場第二通道迎賓路高架橋、哈五路跨鐵立交橋等重點項目施工也緊鑼密鼓,計劃今年完工。屆時將帶動周邊信息流、科技流、資金流往來流動,吸引人流、物流、房地産、旅遊以及落戶哈爾濱新區的眾多産業快速集聚發展。

打通動脈 疏通毛細血管 哈爾濱加速推進重點城建項目建設

施工現場。

  通梗阻暢循環讓出行更便捷

  “斷頭路”猶如城市交通中的梗阻,阻礙著城市經濟發展。為暢通城市“動脈”,打造更宜居、更便捷的出行環境,哈爾濱市將改善中心城區道路微循環交通作為重中之重,採取打通斷頭路的方式全面優化城區道路交通,通過打通“經脈”,破解城市交通困局。

  哈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哈成路以香坊區香福路為起點,向東穿越環城高速延伸至成高子鎮,並與江南中環路連接,是哈市近年來實施的城市東部對外交通的重要幹道之一。近年來,隨著道路周邊區域城市開發建設、産業項目持續引入,區域車流量日益增多,經常出現交通擁堵,已難以滿足周邊企業、居民出行和城市對外交通物流的需要。該工程通車後,市內車輛可由三環路經哈成路直接到達四環外的城市郊區,進一步完善哈市東部區域路網,大幅提升周邊區域城市開發建設、産業項目發展的潛力。

  哈爾濱市還先後啟動了尤家街等道路打通工程,陸續啟動建設民力街、中醫院規劃路、凱利廣場周邊規劃路、群力第五大道(崑崙路-秦嶺路)等新建道路項目,進一步打通區域堵點,暢通微循環。

  “不見面 容缺辦”為項目建設提速

  目前,哈爾濱市已啟動重點城建項目72個。疫情防控期間,為精準推動建築企業開復工,哈爾濱市住建局積極推行“線上審批 容缺辦理”模式、資質和行政許可延期申請辦理等方式,助推城建重點工程提前開復工。

  “為防止人員聚集,併為重點城建項目搶出黃金施工期,哈爾濱市住建局充分利用‘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立審批全流程線上運行機制,開展疫情防控期間的審批服務。”哈爾濱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施工許可證、建築業企業資質核準、建築施工企業安全生産許可證核發等5類行政審批事項全部網上可辦,實現“不見面”審批,並在審批服務過程中與項目主體無縫銜接。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為確保順暢實施網上辦理施工許可證,哈爾濱市住建局在哈爾濱市政務網上公開施工許可證經辦人電話,確保申請人快捷便利辦理網上施工許可證申請,實現網上即時查詢審批進度,網上自行下載列印施工許可電子證書,網辦率達到100%。同時,針對哈爾濱市權限內審批的建設類企業資質、人員執業資格以及行政許可證有效期到期的,可延期到疫情結束後1個月內再辦理延續、變更、換發等業務,為項目建設按下“加速鍵”。( 文/攝 黑龍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韜 邢漢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