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上午,雞西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文明創建 讓城市更美好”雞西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系列新聞發佈之加強社區治理情況專場新聞發佈會。雞西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洪福圍繞“強化社區治理,繪就高品質宜居生活”作主旨介紹。雞西市衛健委四級調研員王春紅、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四級調研員王鐵強、市房産服務中心四級調研員遲振剛、市公安局戶政支隊支隊長勾秀麗答記者問。
新聞發佈會現場
創城工作開展以來,雞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生活環境改善,堅持從老百姓的“家門口”做起,以城鄉社區建設為基礎,以強化社區治理為核心,組織生活環境組各單位和各縣(市)區精誠協作、密切配合,積極動員社區群眾和廣大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努力打造和諧宜居的生活環境,繪就城鄉高品質宜居生活,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提顏值,打造小區環境“升級版”。雞西市聚焦城市老、破、舊等問題,住建部門全力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在市、縣(市)區層面成立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領導小組,推動完成改造小區198個。今年,全市計劃再改造小區148個,將有33879戶居民因此受益。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部門以清除小區私搭亂建為突破口,全力拆違治亂,整治樓道“牛皮癬”、空中飛線、立面破損、停車難、棄管樓環境衛生等問題。年初以來,全市小區共拆除各類違章建築294處21208平方米,清理小區90個,剷除“牛皮癬”5萬餘處,清理垃圾210噸,綠化小區8萬餘平方米,規範設置小區垃圾分類收集容器700余個。同時,該市組織開展物業紅黑榜評選活動,監督、激勵物業管理上臺階,切實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
增功能,建設便民服務“生活圈”。雞西市精心謀劃社區功能服務,充分利用閒置場地、金邊銀角,因地制宜建造社區服務中心、運動場地、醫療服務機構等。目前,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已實現全覆蓋,300平方米以上達標社區超過70%。積極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加快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布點,全市已建設社區養老服務站(日間照料室)47個,年底覆蓋率將達到90%以上,中心城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加快構建。衛健部門根據服務人口、服務半徑等合理分配醫療資源,增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全力構建15分鐘健康服務圈。截至目前,該市已設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62個、村衛生室494個。另外,該市立足社區群眾文化需求,統籌建設62個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室)和近270個全民健身場所,整合社區體育服務資源,全力建設15分鐘健身圈;以全省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創建為契機,通過政策引領、市場推動等方式,力爭用三年時間建設覆蓋全市90%以上社區城市便民生活圈。
優服務,繪就智慧管理“新平臺”。雞西市積極探索“數字化+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按照“合理定界、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動態調整”的原則,在全市城鄉社區劃分基礎網格5071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5227人,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解決居民的煩心事、鬧心事;積極推動數字賦能,在雞冠區試點開發了“智慧雞冠”數字化信息服務平臺,通過PC端、APP端和微信小程式拓展服務功能156項,在平臺管理端蒐集錄入1700余萬條數據信息。在生活環境的創建中,公安部門不斷深化社區警務工作,通過推動基層派出所“一室兩隊”建設、“楓橋式派出所”創建、開展“百萬警進千萬家”等,建立起三層級責任制、多警種協作、多部門聯動和群防群治、共建共管的社區治理工作模式。今年以來,該市有效化解各類矛盾糾紛611件,發放反詐宣傳資料34000余份,群眾的安全感顯著提升。
強治理,構建鄰裡守望“同心圓”。全市各社區堅持“居民的事居民議,居民的事居民定”,廣泛開展民主協商,居民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發揮“兩約”作用,規約“不亂搭、不亂建,容貌提升家園美”“移風易俗除舊,紅白家事創新”等事項,培育了居民遵守法律、依法辦事意識和習慣。全市“兩約”制定覆蓋率達到100%。同時,該市大力實施社會組織“安家”工程,建設了市級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整合資源構建“五社聯動”機制。目前,全市社會組織發展到570家,今年以來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700余個,年底將達到1000個以上。另外,該市積極引導社工服務進社區,實施“蒲公英”計劃,在城子河區建設了雞西市首家社會工作服務站,全年計劃再建設31個,全力打造“社會工作+慈善公益+志願服務”模式。今年以來,各類社會組織、專業社工、社區社會組織累計開展社區公益慈善、志願服務3000余次,協助黨委政府部門開展各類服務累計時長600余小時。
下一步,雞西市將聚焦文明創建,科學規劃推動,著力搭建功能完備的城鄉社區服務設施網絡,切實提升社區為民便民安民服務功能,打造宜居、宜遊、宜學、宜養的社區生活共同體,努力讓城市更美好。 (圖/文 王洋 曲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