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優化金融服務 助力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
2023-02-15 16:52:06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劉才星責編: 趙瀅溪

  日前,在大慶市高品質發展大會上,建設銀行大慶分行喜獲市委、市政府授予的“2022年度全市經濟發展貢獻突出金融機構”榮譽稱號。在助力大慶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征程上,建設銀行大慶分行勇擔金融使命,爭作普惠金融服務的“領頭雁”、助力鄉村振興的“先行者”和百姓美好生活的“守護者”。

  支持實體經濟 做好普惠金融服務“領頭雁”

  “我們是一家從事增材製造裝備研發、設計、生産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多項知識産權專利,資金需求比較旺盛。但我們苦於缺乏相應的資産進行抵押擔保。” 黑龍江多維時空自由製造有限公司法人李先生向客戶經理訴説了他的苦衷。

  得知這一情況後,建設銀行大慶開發區支行主動上門走訪,以“技術流”對接企業,應用專門為科創企業量身定制的創新産品“善新貸”提供融資支持。從走訪企業、收集資料、業務審批到貸款投放僅用時5個工作日。

  據建設銀行大慶開發區支行客戶經理王海蘭介紹, “‘技術’無法賦值,這一直是很多科創企業都面臨的問題, 建設銀行‘善新貸’産品有效解決了眾多科創企業融資難的痛點,拓寬了科技型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建設銀行大慶開發區支行客戶經理王海蘭指導客戶申請“善新貸”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紮實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六穩”“六保”。為更好地助企紓困,該行成立了13支“張富清普惠金融服務隊”,在支持實體經濟中打頭陣、當先鋒。他們秉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叫響擔當精神,無數個日夜迎風雨、戰嚴寒,累計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377家,普惠金融貸款餘額達到10.6億元。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該行提供線上無接觸服務,引導客戶優先通過電子渠道辦理還款、延期還款等業務,與市場主體共克時艱,共為853戶小微企業辦理延期還款11億元,為穩企穩崗貢獻了一份金融力量。

  堅持服務為民 做好助力鄉村振興的“先行者”

  “這是我第二年在建設銀行做農業貸款了,近兩年玉米價格持續處於高位,土地承包價格也不斷上漲。隨著不斷擴大種植規模,我的資金壓力也比較大,建行的助農貸款利率特別優惠,幫我解決了大問題。”説起辦貸經歷,大慶遠峰穀物種植合作社負責人感慨道。

  “為助力龍江鄉村振興,建設銀行目前有多種貸款産品幫助解決農民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通過金融科技,讓貸款流程變得簡便,讓農民得到實惠。”建設銀行杏五井支行客戶經理付曉紅表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建設銀行杏五井支行客戶經理付曉紅下鄉為農戶辦理土地流轉

  為積極貫徹鄉村振興戰略,建設銀行大慶分行深化與縣域政府、企業的合作,以金融支持涉農領域全産業鏈和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為主線,以全方位優化涉農服務為突破口,全面助推鄉村産業興旺。截至2022年末,建設銀行大慶分行“裕農通”服務點發展到411個,代收77.8萬名農村居民醫療保險。同時,該行圍繞農村特色産業,不斷探索服務鄉村振興新路徑,創新推出了“花生貸”“水産貸”等産品,持續提升農貸服務的針對性和契合度,2022年累計發放涉農貸款6.93億元。

  搭建平臺促消費 做好百姓美好生活的“守護者”

  “我們一家子剛從嘎日迪風景區回來,用‘建行生活’APP買的門票,真的是太優惠了。剛才我們看‘建行生活’口碑排行又選擇了一家飯店,我看還有‘滿200元減100元’的活動,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在‘建行生活’都能解決,真的是太方便了!”市民盛女士一家人用“建行生活”APP在大慶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享受愉快的假期時光。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在支持地方經濟高品質發展中爭創佳績_fororder_3

市民在“建行生活”APP平臺領取優惠券

  建設銀行大慶分行依託“建行生活”平臺,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惠民生、促發展政策,發放多種優惠券,便捷於民、讓利於民,涵蓋美食、商超、外賣、電影、加油、旅遊、充值繳費等多種生活場景,時幫助商戶獲客引流,平臺累計交易量達到11.36萬筆,交易金額474.16萬元。(文/圖 杜衝 秦薏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