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7月24日,黑龍江省延壽縣安山中學操場上人頭攢動,吶喊聲、加油聲、助威聲此起彼伏,一場別具一格的趣味農耕競技比賽正在這裡精彩地進行著……
農民“變”運動健兒,農活“變”競技項目。“黃金萬兩”“播種小康”“拯救大米”等一項項源自農村日常生産生活的趣味競技項目,讓參賽者們在炎炎烈日下揮灑汗水和笑容的同時,感受著農耕文化和全民健身帶來的快樂。
據悉,此次賽事為延壽縣安山鄉慶祝建縣120週年系列活動之一,來自全鄉12個行政村的145名農民朋友和中小學生參加了當天的18個競技項目。他們中既有勤勞躬耕的新時代農民、也有務實肯幹的村幹部;既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老年人,也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青少年;既有種養殖能手和“草根”農技專家,也有上得廚房下得田塘的巾幗農家女……
“黃金萬兩”1分鐘內手搓2升玉米粒
“都多少年沒手搓玉米了,有些生疏了。”在比賽現場,來自光明村的參賽選手梁延彬感嘆道。他剛剛參加了“黃金萬兩”的比賽。
“黃金萬兩”比賽是安山鄉設置的農耕競技趣味項目之一,比拼選手們手搓玉米速度。比賽規則為參賽選手在1分鐘內,向前奔跑20米後,在玉米袋中拿出玉米棒,不得借助其他外在工具,將玉米棒徒手搓成粒並裝入小盆內,規定時間內手搓玉米粒多者勝利。
搓玉米是個技術活,更是個體力活。44歲的王偉峰是安山鄉適中村人,在比賽中,王偉峰像往常一樣,先快速搓光一根玉米芯,再用這根玉米芯作為工具,與玉米棒相互搓揉,將玉米粒剝下。在他奮力搓玉米的同時,王偉峰的隊友和親友們則在場外加油,還不忘為選手們“指點”:“雙手擰八字搓更快!”最終他在1分鐘內共搓玉米粒2升,多於其他參賽選手,贏得此項目第一名。
王偉峰種植150余畝農田,種植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平日裏自家玉米收成時,因為産量較大,一般都用機器打比較方便。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正式的運動比賽:“感覺很好玩!想起來以前幹這些農活的時候,今天還是覺得沒發揮好,希望鄉里以後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比賽活動。”
“播種小康”36棵秧苗33秒插完
“播種小康”比賽同樣熱鬧非凡。該比賽項目模擬的是水稻插秧,考慮到比賽現場情況,使用塑膠秧苗和空瓶代替,參賽選手將手中的36個“秧苗”插入36個空瓶內,用時最短者獲勝。
記者在比賽現場看到,有的選手採用雙腿穩扎馬步彎腰插秧方式,有的選手則採用蹲姿。不少選手則在一旁加油鼓勁,不時點評手法打趣。“現在都用機器插秧,又快又好,省時省力,一個人一上午能弄完十幾畝地。”來自金平村的孫曉飛説,“比賽裏有的手法若是放到以前,那可真得累壞嘍!”
“只要順手!熟練、快!就可以。”獲得本項目冠軍的興福村村民于瑩,僅用33秒就將36棵秧苗全部插完。賽前她一直觀察著其他參賽選手的比賽,並總結出了不需要嚴格按照正常插秧手法參與比賽的經驗。“這個比賽,不用管是直的還是斜的,只要插進瓶子裏就可以了。”于瑩介紹説,常規插秧時,需要蹲下身體,用類似拿毛筆的方式,捏住秧苗垂直插入水田中。
平日裏,于瑩也喜愛跳廣場舞、扭秧歌,加入了興福村的文化活動隊,幾乎每天都和隊友們在村裏的文化廣場排練節目。“現在日子越來越好過,吃穿不愁,農活也都比以前輕鬆多了,所以也有心思做一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農體融合”18個競技項目賽出鄉村多彩生活
“鄉土”氣足,農味十足。延壽縣安山鄉首屆趣味農耕競技比賽除“黃金萬兩”(巧搓玉米粒)、“播種小康”(模擬插秧)2個特色活動外,還根據參賽農民的不同年齡和性別,分別設置了“拯救大米”(扛米袋折返跑)、“百里挑一”(挑豆子)、“扭轉乾坤”(擰草繩)、“‘桶’一思想”(擔水折返跑),以及“沙包集結號”“企鵝漫步”“手榴彈大作戰”“搭橋過河”等18個競技項目,綜合了農耕文化和體育競技,以農業生産要素為特色,把“農村勞動”原型演化為體育健身項目,讓人們在享受樂趣的同時傳承農耕文化,體驗田園時光的美好。
據介紹,年初以來,延壽縣安山鄉以慶祝建縣120週年為契機,結合深化能力作風建設“工作落實年”活動,以“基層黨建大提升、農林之鄉啟新程”為主題,將加強群眾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群眾多元文化生活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共設計了“鄉村振興杯”籃球賽、全民唱紅歌、健步走、“共建美麗鄉村”等30余項各類載體活動,旨在滿足廣大黨員幹部和農民朋友對全民健身及業餘文化活動的需求。
“通過一項項豐富多彩的活動,把工作落實到群眾中,既促進了農體文體智體融合,又加強了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推進力度,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為民服務的品質。”延壽縣安山鄉黨委書記蔣安文表示,下一步將全力打造“特色農林之鄉”,持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助力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助推鄉村振興全面發展。(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