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精準發力解深貧 推“加強版”“創新版”舉措

2018-04-27 11:44:47  來源:新華網  責編:趙瀅溪

  新華網鄭州4月27日電: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越要攻堅拔寨。河南洛陽牢牢抓住轉變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這個關鍵,下好“繡花”功夫、做好精準文章,推出一系列“加強版”“創新版”的超常舉措,很多“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脫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

  易地搬遷挪窮窩

  “活了大半輩子,終於趕上這‘滋膩’好光景啦!”去年,欒川縣秋扒鄉雁坎村崔戰松一家不花一分錢,搬進了敞亮的新房,眉眼裏儘是笑意。

  然而,就在去年村裏發動搬遷的時候,老崔還輾轉反側,拿不定主意。“不花一分錢,搬下山住樓房,做夢都想。在山上,日子緊巴,但開銷少。要是下了山,一家人張嘴吃飯,都要錢啊。”讓他最揪心的就是收入。

  搬出來,換了片天地,也換了種活法。如今,讓崔戰松高興的,不僅是窗明几淨的三居室取代了破敗不堪的土坯房,更緣于莊稼把式有了新營生。“自己當上了護林員,妻子在扶貧車間加工電子産品,全家每月都有3000元收入。”老崔説。

  洛陽6個貧困縣中4個屬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易地搬遷任務佔全省1/5,深山區群眾早一天搬遷,就能早一天脫貧。

  “十三五”以來,洛陽確定“五年任務三年完成”目標,要求在2018年底前讓16649戶貧困群眾搬入新居。2016年至2017年,洛陽市已累計完成搬遷入住10630戶38983人。按照計劃,今年,全市剩餘納入搬遷範圍的6019戶20497名貧困群眾將全部搬遷入住,圓滿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目前,76個安置點已全面開工,並按計劃推進。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在工作推進中,洛陽堅持搬遷與脫貧“兩手抓”,“挪窮窩”與“換窮業”“拔窮根”並舉,通過大力發展來料加工、勞務輸出、公益性崗位開發等渠道,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産業扶貧拔窮根

  走進嵩縣舊縣鎮馬店村,昔日荒廢的道路邊溝已被平整,並安裝上了鱗次櫛比的深藍色光伏電池板,電池板在陽光下熠熠閃光。

  “過去,種莊稼望天收,一窮二白;今後,光伏發電依舊‘望天收’,收的可是真金白銀。”馬店村黨支部書記郭來有激動地説,該村光伏扶貧項目工程覆蓋97戶300名貧困群眾,每年可分紅3000元左右。

  在距離洛陽市區70多公里的宜陽縣高村鎮豐澗村,140個草莓大棚給村裏的貧困戶帶來了發展的希望。已經脫貧的喬倍志老人正跟兒子在草莓大棚裏摘除多餘的葉片。“從去年冬天到現在,一個大棚大約可以帶來12000元的收益。澠池、義馬、洛寧等周邊市縣的人都跑俺這來採摘。”老喬滿懷喜悅地説。

  再來到汝陽縣劉店鎮紅裏村,掀開一個食用菌大棚的門簾,淡淡的清香撲鼻而來。只見,一個個菌棒整齊地排列在架子上,大棚深處傳來陣陣爽朗的笑聲。“自從到這兒上班,我有了這輩子第一張銀行卡,每個月發2000元。”王忙菊笑著説。如今,該基地建成148個四季恒溫的食用菌大棚,帶動貧困群眾50余戶就業。

  近年來,結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洛陽市大力發展溝域經濟、來料加工、鄉村旅遊、光伏扶貧等産業,推廣股金、租金、薪金“三金”帶貧模式,欒川生態旅遊、嵩縣中藥材種植、孟津都市農業等已經形成氣候,越來越多的群眾搭上産業發展的“快車”。

  民生保障兜底線

  脫貧攻堅不能留下“鍋底”。近年,洛陽市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低保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的基礎上,著力提高社會保障標準,不讓一家一戶一人在小康路上掉隊。

  伊川縣高山鎮草場村的宋會傑年過花甲,10多年來獨自拉扯一雙智障兒女,須臾不能離身,生活基本靠政府救濟。如今,一雙兒女免費住進了由衛生院改擴建而成的托養中心,吃住全包,還能接受醫療康復。

  此外,按照每2名托養人配備1名護理人員的政策,宋會傑被優先聘為護工,專門照看自己的兒女,每個月還有1500元工資和300元生活費,一家人的生活和收入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集中托養中心是洛陽針對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家庭脫貧出臺的特殊政策。“在農村,如果一個家庭有一名重度殘疾人,那麼整個家庭將面臨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洛陽市扶貧辦行業扶貧科負責人表示,2017年,洛陽著眼“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探索採取集中托養方式解決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脫貧問題,並先期在伊川、宜陽開展試點。

  今年,洛陽市將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在有脫貧任務的鄉鎮建設110個托養中心,確保符合條件的重度失能殘疾人基本實現集中托養。

  不僅如此,針對因病致貧問題,洛陽正在加快構建貧困人口醫療再保險制度。該項政策由市縣兩級財政出資,為貧困群眾購買醫療再保險,在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困難群眾大病醫療補充保險的基礎上,為貧困群眾就醫報銷再添一道“保障線”。(李亞楠 白雲飛)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