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開幕 “金葉子”飛向全世界

2018-04-29 18:00:52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萬慶麗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孫雪華):山水信陽,休閒茶都。4月28日,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開幕式隆重舉行。

【河南原創】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隆重開幕 “金葉子”飛向全世界

開幕式現場 (孫雪華 攝)

  看紅看綠看藍天,品山品水品毛尖。據了解,本屆茶文化節以“興茶富民強市”為宗旨,以傳承和弘揚茶文化為使命,更加突出專業性、文化性、開放性和參與性。

  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産茶區之一。“淮南茶光州上,義陽、舒州次。”光州即信陽市光山縣古稱。古時包括今信陽市的固始、商城等縣。義陽,信陽的古稱。“淮南茶,信陽第一”,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嘗遍名茶而揮毫讚道。

  2017年,信陽被授予“中國毛尖之都”榮譽稱號,2018年信陽毛尖又榮獲“國家生態原産地保護産品”稱號,進一步提升了信陽茶的認可度、美譽度和市場競爭力。

  “一器成名只為茗,悅來客滿是茶香”。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也醉人”,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

  開幕式由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主持。中共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尚朝陽,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監事會主任宋璇濤,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張家坤,浙江省政協原主席,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會長周國富先後致辭。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王鐵宣佈第26屆信陽茶文化節開幕。

【河南原創】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隆重開幕 “金葉子”飛向全世界

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尚朝陽致辭 (張敬輝 攝)

  “信陽茶文化節已經舉辦了25屆,見證和推動著信陽的觀念之變、城市之變、茶鄉之變、發展之變。我們堅持開放辦節,以茶為橋梁和紐帶,把茶文化節打造成全行業溝通合作的平臺,逐步形成了信陽與外界經濟交流、文化交往、産業融合、跨界合作的新格局。”中共信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尚朝陽表示。

【河南原創】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隆重開幕 “金葉子”飛向全世界

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正式啟動 (張敬輝 攝)

  本屆茶文化節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信陽以茶為媒、以茶交友、以茶會商、以茶合作。

  信陽毛尖不僅走俏國內,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遠銷日本、美國、德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來自比利時的余安來中國已有十年,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中國的茶文化,茶的口感很好,飲茶有利於保護人們的健康。余安不僅愛茶,更做起了茶産業,每年他百分之七十的時間都在中國,遍品中國大江南北的各種好茶,並將這些茶銷往歐洲市場。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旦喝了茶,醍醐、甘露之類的上古絕妙飲品都要做出讓步,皆為附庸。茶就是“人在草木間”。草木如詩,美人如織,在中國人的觀念裏,天人合一就是自然之道。

【河南原創】信陽第26屆茶文化節隆重開幕 “金葉子”飛向全世界

信陽毛尖發源地 (孫雪華 攝)

  信陽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獨特個性,其顏色鮮潤、乾淨,不含雜質,香氣高雅、清新,味道鮮爽、醇香、回甘,從外形上看則勻整、鮮綠有光澤、白毫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0年開始,信陽茶葉在信陽毛尖之外,又添了一成員—信陽紅。信陽紅以其“外形條索緊細,色澤棕潤多金毫,內質湯色紅亮,香氣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葉底嫩勻紅亮”的品質,迅速紅遍全國。

  來自福建的客商廖河成對信陽紅茶青睞有加:“今年我們公司將與信陽紅茶葉有限公司簽約100噸紅茶,價值880萬美金。産品主要銷往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客戶對信陽紅茶的品質和口感都非常滿意。”

  近年來,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關心支持下,信陽市上下緊緊圍繞省、市茶産業發展規劃,強力推進茶産業不斷做大做強,茶産業呈現又快又好發展的良好局面,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截至2017年,信陽茶園面積達210.8萬畝,茶葉總産量超6萬噸,總産值達105億元,已成為我國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茶葉産銷集散地、“南茶北銷,國茶外銷”的重要平臺和獨具特色的茶文化旅遊目的地。其中,紅茶産量7740噸,其他茶類産量2660噸,已形成綠茶、紅茶比翼齊飛,其他茶類並肩發展的可喜局面。

  在廣大茶農的心中,信陽茶葉更是名副其實的“金葉子”,信陽現有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0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超過5500元,茶業助力廣大村民實現脫貧致富。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顯示,信陽毛尖品牌價值59.91億元,居2017全國茶葉品牌第二位。

  依託信陽茶文化節這一重大品牌活動,信陽著力走好改革路、架牢友誼橋、打好文化牌、唱響經貿戲,讓信陽茶和茶文化更好地走進千家萬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