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前縣馬樓鎮黃那裏村村民黃良德“觸電”辦起加工廠,帶領群眾脫貧 高崟人 攝
河南日報訊:火熱6月,呂國偉的生意也是愈發紅火。作為郵翼臺前運營中心的負責人,這段時間他正忙著把合作的6家農業合作社生産的大蒜、鵝蛋等農特産品,通過各大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
“我們的客戶遍佈全國各地,去年我們還創造了網上3分鐘熱銷3000單的臺前電商銷售紀錄。電商,正在讓我們臺前走向前臺。”呂國偉所言不虛。臺前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近年來搶抓“互聯網+”發展機遇,大力發展電商産業,走出了一條“電商+扶貧”的特色脫貧致富路。
通過“觸電”火起來的不止呂國偉一人,還有他身後的36名貧困戶。他們有的是呂國偉的“加盟商”,由呂國偉協助開設網店並提供貨源和行銷指導;有的是呂國偉的“打包工”,負責打包快遞包裹,一些手快的貧困戶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
這只是臺前縣電商扶貧的一個典型事例。近年來,臺前縣將電子商務列入重點培育發展事項,在濮陽市率先建成電子商務産業園,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縣電商辦,制訂出臺了《臺前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臺前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工作實施方案》《臺前縣農村電商扶貧支持辦法實施方案》等文件,積極打造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新格局,廣大農民也搭上電子商務快車,疾馳在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
現如今,臺前縣已發展電商企業300余家、農村網店4800余家、電商從業人員3.5萬餘人。“店小二”“增粉”“網店流量”等時髦的名詞,更是成為當地群眾的口頭語。
已成燎原之勢的臺前電商,不僅有力拉動了縣域經濟的增長,還開闢了一條精準扶貧新路徑。離黃河不到1公里的臺前縣馬樓鎮黃那裏村,以前由於交通不便,群眾就業門路有限。隨著電商在臺前縣的蓬勃發展,頭腦靈活的村民黃良德率先“觸電”,不僅在“線下”辦起了生産成人圍兜、尿墊等産品的加工廠,還積極在“線上”開展産品行銷。目前,他已在電商平臺開設了5個店舖,年銷售額上百萬元,並吸納了13名貧困戶就業,成為當地電商扶貧的典範,向他“拜師學藝”的村民更是絡繹不絕。
臺前電商發展如此迅速,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強力推動密不可分。圍繞開闢電商扶貧新路徑,該縣高標準建設了電子商務産業園,打造了汽配館、羽絨館、相框館等電商基地,開設了9個鄉級農村電商扶貧服務站和280個村級電商扶貧服務點,構建了資源共享、覆蓋廣泛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實現了“鄉鄉有網店、村村通快遞”的良好電商生態。
電商扶貧,培訓先行。圍繞“互聯網+縣域新經濟”及“電子商務實操”等內容,臺前縣常年開設免費電商人才培訓班,著力激發貧困戶的電商創業熱情。截至目前,該縣已組織97期公益電商培訓,惠及700余名貧困戶。
“以前上網也就是打打遊戲,去年參加縣裏的電商培訓後,我才知道網上也能掙大錢。”臺前縣打漁陳鎮馬街村貧困戶馬懷申在縣電商辦的幫扶下,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已在電商平臺開設了3個店舖,平均日銷售額接近2000元。現如今,他已作為電商扶貧帶頭人,積極幫助和引領更多的貧困戶“觸電”致富。
“讓群眾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是我們開展電商扶貧工作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臺前縣電商辦主任付純靈表示,今後,臺前縣還將按照“電商+精準扶貧就業基地+貧困戶”“電商企業+貧困戶”“電商+農業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著力壯大電商産業,積極放大電商扶貧效應,引領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本報記者 王映本 報通訊員 王金勇 徐興國 趙現榮)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