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訊:近日,《求是》雜誌旗下的《小康》雜誌、中國小康網首次發佈“2018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排行榜”,新密榜上有名,居全國第32位、中部六省營商環境十強區縣第2位、河南省首位。
居省會鄭州西南一隅,處資源型産業脫“殼”轉型之途,新密何以在中國營商環境縣域中脫穎而出?
新密的答案是:按照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所提出的——要把營商環境當作發展的“命門之穴”來抓,將“服務”視為“第一”投資環境。
優化環境不走“捷徑”
剛結束不久的“新密2018‘創新引領創業’高端峰會”上,國內創意經濟、企業戰略諮詢、重構理論、大眾創業等領域專家教授,新密市創業代表、規模企業、行業協會、金融機構、職能部門負責人等900余人云集薈萃。
“這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創業者精心打造的一場高品質發展盛宴。”參會的趙廣超興奮地告訴記者,在新密建設千億級新材料(新型耐材)産業基地政策引導下,他利用“互聯網+”新的商業模式,2015年、2016年分別成立了新密市耐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河南匯海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兩家公司均在中原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上市,企業大踏步發展,他發自內心為新密的營商環境點讚。
近年,新密將“服務”視為“第一”投資環境,提出“服務不僅是招商部門的服務,而且是每個部門的服務,是每個人的服務,是氛圍的服務,是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務”。
優化營商環境,新密不走捷徑,從多方面著眼、多領域發力:
從嚴治黨,以“治權”為重點,管住權力“任性”,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幹部培訓,結合群眾路線教育、“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幹部隊伍,助推經濟社會發展;開展重點項目建設服務年活動,實行重點項目掛牌辦理,製作推進清單,提供上門服務;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落實政務服務“一口受理”、集中審批、“肩並肩”輔導、AB崗等;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實現“辦事最簡、效率最高、收費最少、服務最好”目標。同時,還開展了機關內設機構專項整治、作風建設年活動,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梧桐葉茂鳳凰登枝
8月中旬,34家先進製造業、新興産業項目集中簽約落戶新密,總投資達到427億元。集中簽約儀式上,參會企業家的共識是:鳳非梧桐不棲。
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讓新密在産業轉型與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內步履輕盈、穩健前行。
以文化産業、全域旅遊為代表的新密現代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鄭州銀基集團、河南美景旅遊地産集團、香港路勁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紛紛投資,目前在建和新建的文化旅遊項目91個,總投資額963億元。投資260億元的軒轅聖境文化産業園、投資200億元的溱洧國際文化新城、投資100億元的銀飾文化産業園等項目正有序推進。
新材料(新型耐材)、家居和品牌服裝2個千億級産業基地,環保科技、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8個百億級産業集群,正在構建起新密以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現代産業體系。
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市實現生産總值371.1億元,增長8%,在鄭州五縣(市)總量第一,工業投資增長155.5%,增速居五縣(市)第一位,全市三次産業結構優化為2.5:50.8:46.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新密招商引資簽約重大項目17個、總投資1577億元,實際吸收境外資金1.4億美元,增長96%,全市新增掛牌上市企業10家,累計達到142家,總數居全省縣(市)第一位。
未來,新密將瞄準政務、商務、市場、人文、法治、城市建設六大重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全面融入對接“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航空港區、跨境電商綜試區、中歐班列等開放體系,加快推動新密由高速增長向高品質發展轉變,由經濟轉型向全面轉型轉變,由傳統縣城向現代化城市轉變。(本報記者 李林)
數字連結
■新密新一屆“村官”7000余人分26期在市委黨校進行專題培訓,提高綜合素能和服務意識,加快優化營商環境的服務隊伍建設。
■2018年度確定第一批重點建設項目300個,1至8月份完成投資247億元,佔年度計劃投資56%,已開工建設項目227個,開工率76%。
■24個具有行政審批職能部門的116項審批事項,全部編制完成,所有行政審批事項已配置到河南省政務服務網並固化到“四級聯動網上審批系統”,實現網上辦理。
■審批職能向一個科室集中、審批科室向辦事大廳集中,窗口授權到位、事項進駐到位,實現“一站式審批”。對存在私設機構、擅自變更機構名稱、隨意在內設機構加掛牌子的62家單位下發督辦函,要求限期整改。
■開展“千名幹部幫千企”活動,為24家企業申請獎補資金1083萬元。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