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出現“認購共享電單車騙局”已知受騙者遍佈多省

2018-09-14 13:16:28  來源:大河報  責編:趙瀅溪

【經濟速遞-文字列表】 【理財-圖片(頁面標題:漯河現“認購共享電單車騙局”)】【移動端-文字列表】漯河出現“認購共享電單車騙局”已知受騙者遍佈多省

【經濟速遞-文字列表】 【理財-圖片(頁面標題:漯河現“認購共享電單車騙局”)】【移動端-文字列表】漯河出現“認購共享電單車騙局”已知受騙者遍佈多省

  大河報訊:如今,“共享經濟”遍地開花,自行車、汽車、手機、房子……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不能共享的。但你聽説過共享電單車還能認購嗎?只要花888元認購一輛共享電單車,每天就能穩定獲得60元的收益,這樣的好事你信嗎?

  近段時間,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接到多人反映,稱他們遇到了一場圍繞著共享電單車展開的騙局,受騙者遍佈全國各地。9月13日,多名受騙者向記者道出了該事件的全過程。

  網上認購電單車,每天都可收益

  9月13日,目前在廣東打工的漯河人常先生,向記者細述了他被騙的經過。“大概是今年6月份左右,我看到微信上的一名好友,經常在朋友圈內發佈關於‘投資共享電單車今日獲得收益××元’的消息。”常先生告訴記者,這名好友每天都會發朋友圈,文字內容基本不變,配圖都是微信收到了××元,上面還標注有“×月×日共享電車收益”等字樣。

  由於此人是常先生的朋友,兩人也較為熟悉,經過詳細詢問,常先生得知朋友是花888元/輛的價格認購了共享電單車,所以每天都能獲得收益。

  8月15日,經朋友的引薦,常先生向一個微信昵稱為“風”的人轉賬1776元,認購了兩輛共享電單車,順利加入了一個名為“共享電單車收益群F”的微信群,群信息顯示該群內共有61人。據常先生介紹,他還加有另一個類似的微信群,裏邊共有七八十人。

  “這個微信名叫‘風’的人在微信群內名字叫做‘財務’,還有一個名為‘財務主管’的人,在認購完兩輛電單車後,每天下午6點至8點間,都會準時給我發來微信紅包120元。”常先生告訴記者,就這樣持續了一週,他看到賺錢較為穩定,決定再次認購3輛。9月5日,常先生又一次性認購了15輛共享電單車。就這樣,常先生前後共認購了20輛共享電單車,花費17760元。

  未見真人實物,全靠微信運營

  既然認購了共享電單車,那自己的車會投放在哪?每天又是如何賺錢的呢?據常先生介紹,他曾諮詢過類似問題,對方表示公司會把他的共享電單車投放到重慶一帶,在被人使用過程中所收取的費用就是他們的收益,並且限制認購時間為一年,到期後還需重新認購。

  “平時他們只説公司如何如何,但具體的公司名字我們都不知道,也從來沒有見過共享電單車的實物,對方僅僅靠著微信來發佈公告、發送紅包。”常先生説,不僅如此,微信群的管理員還要求他們將每天所獲得的收益截圖轉發至朋友圈,以便吸引更多人加入。

  記者在常先生的微信朋友圈看到,他每天發佈的朋友圈大致內容為:“本公司是做電單車經濟共享,這也是未來社會,經濟主流,本公司共贏模式如下。認購一台共享電單車會員價是:888元。每一輛共享電單車每天的收益為60元,兩輛120元,三輛180元,以起(此)類推。收益日結,直接微信轉賬或者微信紅包發放給每一位會員。每位會員最多只準認購100輛。”

  “按照他們的規定,推薦一個人認購就可以獲得50元獎勵,平時群裏經常舉行活動,活動期間拉人的話是每個人獎勵100元。”常先生説,微信群管控較為嚴格,除了群主和幾個管理員在群內發佈公告外,禁止群成員在群內聊天,同時也禁止發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

  突被移出群聊,這才感覺上當

  但好景不長,就在常先生認購了20輛共享電單車後第5天,常先生突然被移出了微信群。當他向這個名為“風”的微信好友詢問情況時,對方卻一直沒有回應,每天晚間準時發放的收益自然也沒有了。

  “後來我問了問微信群裏的人,發現他們也被移出了微信群,大家這才反應過來,是上當了。”常先生説,他認購20輛共享電單車共花費17760元,通過每天獲得收益回本了1萬多元,但還是被騙走了六七千元。

  目前,常先生等受騙者已成立了名為“漯河共享單車受騙群”的微信群,截至9月13日下午,群內已有85名成員。記者粗略瀏覽微信群內信息後,發現受騙者不僅分佈在漯河、鄭州、開封、週口等河南省多市,也涵蓋江西、河北等外省多地。

  今年50歲的徐先生來自江西南昌,據他反映,這種認購共享電單車的騙局在南昌也有,模式一模一樣,甚至給他們發錢的人也叫做“財務”或“財務主管”。“我們那也是888元認購一輛,每天號稱可以獲得收益60元。”徐先生説,今年7月份,他從朋友那裏知道這個共享電單車賺錢的消息,但一直在猶豫,“投資888元,每天返利60元,15天就能回本,這回報率實在是太高了,讓人害怕。”

  但眼看身邊有些朋友確實賺到了錢,徐先生於8月25日認購了一輛共享電單車,隨後增加至3輛。後續的情節也是一樣,剛開始每天都有人在群內發紅包返利,沒想到在9月10日下午5點多,全部人都被移出了微信群。

  “我的一個朋友,9月10日上午剛剛認購了20輛,當天下午就被人踢出了群。”徐先生説,剛開始他還以為只有南昌有這樣的騙局,但當他加入了一個有著約300人的共享電單車受騙者微信群時,才發現在全國各地竟然都有受騙者,著實令人驚訝。

  (線索提供尹女士)

  説法>>>

  9月13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了解到,針對這起認購共享電單車引發的騙局,漯河警方已接到了不少受騙者的報警,目前他們已高度重視並展開初步詢查。

  記者了解到,由於目前單個報警者被騙金額大都在5000元以下,數額較小依法尚不能進行刑事立案。警方表示,希望多名受騙者能聯手報案,幫助搜尋並提供多方證據,同時也希望受騙金額較大者也能早日報警。

  “目前,網絡投資項目名目繁多,稍不留意就可能陷入‘甜蜜的陷阱’。”針對這起因共享電單車引發的騙局,河南長風律師事務所劉文奇律師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如果這些認購者在人數和認購金上達到一定的數量,組織者也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集資詐騙。”

  同時,劉文奇律師也提醒道:投資時首先要了解項目的合法性、真實性,是否具備投融資的相關資質;其次要注意簽訂相關協議,保存相關憑證;同時也要注意防範非法傳銷和非法集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