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菊為媒,助力脫貧

2018-10-12 11:14:27  來源:大河報  責編:趙瀅溪

【河南好項目-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以菊為媒,助力脫貧

  女工們將採摘的鮮菊花按照厚度、大小等標準分成不同等級

【河南好項目-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以菊為媒,助力脫貧

  農戶採摘菊花

  大河報訊:開封市通許縣長智鎮的貧困戶們對於順霞的稱呼有兩種。在記者與他們的交談中,這兩種稱呼自由切換,在表達關係親昵的時候,他們會直接叫她于順霞;在表達感激敬佩的時候,他們則叫她于老闆。

  于順霞靠做大蒜貿易發家致富,在朋友的啟發下,立志彌補開封菊花只可觀賞,無法實用的“缺憾”,並由此創辦了開封岳家湖千菊實業有限公司以及三千多畝的千菊種植園。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她的第二次創業還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扶貧之路,也正是這條扶貧之路,才讓鄉親們對她産生了既敬又愛的特殊感情……

  家業兩不誤,農村女家門口就業

  金秋十月,天氣晴朗。通許縣長智鎮岳家湖獨特而優質的小環境,讓千菊種植園的空氣顯得特別清新。穿上白大褂和鞋套,給手部清洗消毒後,記者得以進入種植園的菊花加工車間。

  在這裡,女工們將採摘的鮮菊花按照厚度、大小等標準分成不同等級,然後送入烘乾車間進行72小時的恒溫烘乾,進行包裝後,再次進行分揀,最後鮮菊花變成了包裝精美的菊花茶。

  車間主任劉霞告訴記者,在這裡工作的100多名女工絕大多數都是附近村子的貧困戶。這當中又有很多女工是第一次出來打工掙錢。因為家裏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而家門口又沒有合適的打工機會。種植園的開辦恰恰給了她們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女工武亞琴是岳寨村人,家有兩位老人、三個孩子共六口人。2014年爺爺得胃癌病逝,之前還有個孩子因病夭折。兩位親人的離去不僅給這個家庭帶來巨大的悲痛,而且帶來了數十萬元的鉅額花費,愛人常年在外打工,患上了慢性胃病,現在也無法外出,這些使得這個原本條件尚可的家庭一貧如洗。奶奶、丈夫、孩子都需要照顧,武亞琴也寸步難行。

  2017年10月份,于順霞創辦的種植園開始招收女工,她特意告訴周邊村的村幹部,村裏有貧困戶一定要介紹過來。武亞琴經過介紹進入種植園工作,這解決了她家的大問題。武亞琴告訴記者:種植園離家走路只有十幾分鐘,上班時間固定,她不僅可以照顧家人,農忙的時候公司還允許大家請假種地。現在她每個月能有2300元的收入,基本上顧住了一家人的各項開支。

  和武亞琴熟識的工友告訴記者:過去一提起家裏的事兒,亞琴都不由自主地流淚,現在她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

  老有所養,種植園成貧困老人的家

  青壯年可以外出打工或者在家門口就業,那麼老無所依的貧困人口如何脫貧呢?

  岳朝傑、李美玲老夫妻倆都70歲了。前幾年,老兩口唯一的兒子得了白血病去世,兒媳改嫁,家中只剩下他倆和孫子三口人。岳朝傑胳膊有傷,無法伸直,李美玲患有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加上年事已高,兩人都無法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孫子剛上高中,每年需要花費將近兩萬元。岳朝傑可以在附近打點零工,每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加上政府每月給的120元低保,這就是三口人所有的收入。

  “于順霞把我們照顧得很好。”李美玲邊抹眼淚邊説,“要不是于老闆,我們一家人都不知道咋過了。俺家有五六畝地,于順霞給俺承包了,一畝地一年收入1200元,這一塊就能收入6000元。俺倆歲數大了,尤其是我站不直、蹲不住,都幹不了重活,于順霞就讓俺倆在種植園的菜地裏幫忙,每個月每個人開2000多塊工資。這些收入不僅夠孫子上學,俺倆養老也夠了!”

  東蘆氏村的王朝安今年60多歲,2015年的時候,他脊柱受傷,臥床一年多才養好,老伴兒患有嚴重的脊柱側彎。雖然兩人有個兒子,但兒子落戶汶川,幾年才回來一次。兩人成了實質上的孤寡老人。“于順霞安排我來這兒幹活我心裏才好一點。”王朝安告訴記者,“不僅是因為能掙錢,還有很多老夥計可説説話,精神頭好多了!”和岳朝傑一家一樣,王朝安家的地也被流轉入種植園,每年可以獲取比種糧食高得多的收益。

  菊花種植合作社讓糧農變菊農

  農民出身,從事的又是和農業有關的行業。于順霞對農民的辛苦自有一番體味,加之扶貧政策的引導,不管從事大蒜貿易還是菊花實業,扶貧都是于順霞的自發之舉。

  在進入菊花種植加工這個行業後,于順霞越來越覺得這是一條扶貧的黃金之路。她告訴記者:“開封以菊聞名,菊花有很強的觀賞性、食藥同源,可以搞文化旅遊、也可以搞深加工,産業鏈條長,附加值高,同時菊花種植和加工又屬於勞動密集型産業,再沒有比這更合適的扶貧方式了!”

  經過充分論證,于順霞成立了岳家湖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重點發展菊花種植産業,讓農民從“糧農”變成“菊農”。

  于順霞以菊花種植基地為依託,成立了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戶以自有土地及個人田間管理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打工進行田間管理。目前已與四個貧困村簽訂了土地流轉及菊花種植田間管理協議書,公司負責大棚搭建、種苗培育、有機肥料供應、技術指導、産品回購、加工銷售。胡莊3組的代愛勤家裏老少共9口人,老弱病殘,欠有外債,靠種莊稼難以維持生計,非常貧困。加入了岳家湖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後,在田間種植菊花,合作社提供菊花種子苗,提供技術指導和有機肥料,他們全家專心種植,勤拔草、精修苗,認真呵護,花肥苗壯,菊花收穫時合作社負責收購,以1斤5元錢,畝産1500斤,收益相當可觀。還有西蘆氏村的李偉、東蘆氏村的宗獻花等50多戶貧困戶,都加入了岳家湖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的“菊農”們種植菊花1000多畝,涉及10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人數307人。

  扶貧三原則,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

  但是于順霞也知道,要想讓貧困戶永久脫貧,必須強化他們的脫貧意識,而非消極等待,唯有這樣才能徹底擺脫貧困。她帶著公司員工全面走訪種植園周邊的岳寨村、東蘆氏村、大智村、袁莊村、胡莊等,並歸類建檔,確定了扶貧的重點對象共102戶約307人。她發現致貧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喪失勞動能力;有的是年老體弱;有的是家有病人;有的是多生子女;有的是債務纏身;有的是缺乏技術和生産資料等。于順霞確定了三條扶貧原則:一、能幫則幫;只要屬於貧困戶,就要納入幫扶對象。二、因人制宜,不管貧困戶自身條件如何,只要不是徹底喪失勞動力,就安排其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三、土地流轉價格就高不就低,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解決孤寡老人、徹底喪失勞動力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

  此外,她還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貧困戶到種植園內參觀等辦法,激發貧困戶就業創業的熱情。

  于順霞告訴記者:她的目標就是貧困戶做到戶戶有産業,人人能脫貧,建立菊花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行岳家湖旅遊+宋韻千菊園觀光+生産基地+農戶合作社的連結,增加就業機會,形成旅遊、休閒、服務、加工一條龍産業鏈,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徹底實現脫貧致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鄭松波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