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臨潁縣“四力驅動”助力脫貧攻堅

2018-10-13 17:16:35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2018年以來,漯河市臨潁縣緊緊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目標任務,嚴格按照中央和河南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結合實際,以“三為主、一落實、兩保障”為工作主線,重點做好體系建設、産業建設、精神建設、保障建設,不斷增強脫貧攻堅發展動力,“四力驅動”助推脫貧攻堅取得實效。

  建立完善制度體系,保障工作執行力。臨潁縣成立政策落實、産業扶貧、資金管理等19個專項工作組,各個專項工作組均明確一名縣委常委牽頭,縣四大班子成員全體參與,形成了分工明確、團結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以省市縣《三年行動計劃》為總綱,出臺了《臨潁縣進一步打好脫貧攻堅中保障救助性政策落實硬仗專項工作方案》等16個脫貧攻堅專項工作方案,建立了牽總負責、常態推進、問題導向等工作機制,19個專項工作組分別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每月組織召開一次例會,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針對省市督查反饋的問題,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進一步落實縣級領導脫貧攻堅責任的通知》,編印了《臨潁縣脫貧攻堅工作手冊》,印發了《臨潁縣脫貧攻堅集中整改月活動方案》《臨潁縣脫貧攻堅集中整改月問題清單與整改臺賬》,縣級幹部帶頭,逐級明確整改任務。目前,省市反饋的問題,縣級層面自查的120條問題、鄉鎮層面自查的890條問題和縣直單位層面自查的21條問題,均已精準完成整改。

  進一步強化督導力量,在成立5個縣級督查巡查組的基礎上,高標準成立了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政協主席,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察委主任任副組長的綜合督查巡查組,帶頭深入鄉鎮和行業部門開展督查巡查工作。對各級督查巡查的結果在全縣進行通報,截至目前,已開展專項督查巡查19次,形成《臨潁縣脫貧攻堅戰督查專報》19期,印發《臨潁縣脫貧攻堅戰工作簡報》10期。

  優勢産業帶動,激發脫貧活力。“四彩”高效農業帶動‘堅持“四個著力”,以土地流轉為抓手,發展紅(小辣椒)、黃(煙葉)、白(大蒜)、綠(蔬菜、花卉苗木)“四彩”高效農業,引導貧困戶以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到種植園區打工等方式,破解傳統農業收入低難題,實現增收脫貧。三大主導産業帶動。依託休閒食品、裝備製造、現代傢具三大主導産業,大力培育産業扶貧帶貧基地,強化幫扶基礎。以縣産業集聚區、現代家居園區兩大園區為載體,外引內育、多點發力,引進培育壯大工業企業總數196個。目前,全縣新培育産業扶貧帶貧基地60余家,1632名貧困群眾實現轉移就業。特色商業拉動。以黃龍特色商業區、潁川歷史文化街區兩個特色商業區為載體,創新“貧困戶+”模式,探索“合作社+貧困戶”“互聯網+貧困戶+訂單+基地”“金融+貧困戶”等模式促就業,全縣入駐服務類企業116家,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放金融扶貧貸款1.55億元,帶動3085戶貧困戶戶均收益1000元至3000元,已初步實現金融扶貧全覆蓋。

  豐富精神扶貧,增強脫貧內生動力。該縣注重思想教育和精神引導工作,豐富完善精神扶貧措施和活動,做到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深入開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貧政策宣講,結合農村實際,在全縣大力開展“宣講進村入戶、助力脫貧攻堅”“我來嘮嘮十九大”等活動,深入到貧困戶家中進行走訪,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和扶貧政策家喻戶曉。廣泛開展精神扶貧百姓講演。採取“文藝節目+理論宣講”的形式,編排了《習總書記叫俺來扶貧》《扶貧路上好支書》《懶漢脫貧》等一批反映幹部群眾在脫貧攻堅中精神面貌和生動實踐的作品,在全縣進行巡迴演出,激勵貧困群眾增強脫貧信心。

  紮實開展富裕宜居、文明守法“雙示範村”創建。把貧困村全部納入“雙示範村”創建對象,幫助貧困村在實現物質富裕、環境美化的同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優秀傳統文化、道德法治等浸潤到群眾思想、工作和生活中,實現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齊步並進、互促互惠。精準開展精神扶貧志願服務。組建由160名精神扶貧志願者參與的隊伍,分組包戶對全縣各鄉鎮(街道)首批篩選的115戶精神扶貧戶開展志願服務,實現全縣精神扶貧全覆蓋。針對有個性化精神幫扶需求的貧困群眾,採取“一對一”“多對一”的方式,對貧困戶精準開展心理疏導、愛心幫扶等活動,疏導不良情緒,破除“等、靠、要”等思想。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精神扶貧幫扶活動280余次。同時,探索設立新時代傳習所,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等各類培訓活動60余場,培訓貧困群眾1200多人次,增強了貧困戶脫貧的內生動力。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保障發展持續力。發揮村級組織優勢,採取強村帶、試點引、政策扶三項舉措,著力推廣“十種模式”,大力實施“十項舉措”,全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保障脫貧攻堅工作持續有力。“十種模式”即:農工貿一體化集團發展模式;城中村集體改造發展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集約發展高效農業模式;通過“三違治理”、土地整治,增加耕地發展模式;“飛地經濟”模式;通過村集體為群眾搞服務實現增收的發展模式;通過流轉土地、村民入股、集體入股,與涉農企業搞合作增收模式;把土地徵收補償款入股城投公司增收的發展模式;收儲村莊集體建設用地,用活村莊資源的發展模式;通過清理整頓村管田增收的發展模式。“十項舉措”即:實施“頭雁工程”,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經濟頭腦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設立專項基金,著力解決村級發展啟動資金不足問題;整合政策資金,實行項目化運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爭取試點資金,支持培育一批新強村;建設創業園區,由縣國有投資平臺投資,在皇帝廟鄉、固廂鄉建設2個集體經濟創業孵化園區;設立村級集體經濟工業園,提升集體經濟發展總體水準;開展清産核資,理清村級集體資産現狀;建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庫,為集體經濟提供發展依據和經驗;強化科技服務,成立“科技人才服務團”,助推村集體經濟發展;開展村企共建,“一企帶一村”結對共建發展。通過“十種模式”和“十項舉措”,既解決了貧困群眾就近務工難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村集體無經濟基礎參與扶貧的問題,為長期互助幫扶提供了有效支持。(文 張曉 王九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