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氣象新,水潤沙澧景色秀。
打造美麗的沙澧風光,構建生態宜居的城市環境,是漯河人的美好願望和不懈追求。
持續推進沙澧河開發建設,使城市大變樣,“一城春色半城水、兩河四岸皆美景”成為活生生的現實。
建設中原生態水城,構建“水綠相映、水在城中、城在園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色生態基底,將使沙澧大地更富魅力;建設生態優質、環境優美、設施優良、生活優遊的公園城市,將使美麗漯河更加宜居。
建設中原生態水城,大美漯河提檔升級,一幅氣勢恢宏的壯麗畫卷徐徐展開。把美好的願景變為現實,需要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
重點實施八大工程
河湖水系建設與修復治理工程
水污染防治與中水利用工程
海綿城市建設與防汛排澇工程
飲用水水源保護與地下水資源保護工程
森林漯河建設與植物多樣性工程
水安全保護與植物安全保護工程
健康設施與文化植入工程
水上交通與水上旅遊工程
總體目標
中原生態水城建設圍繞構建高品質的生態系統、高顏值的城市風貌、高效能的基礎設施、高品質的生活環境展開。到2035年,生態優質、環境優美、設施優良、生活優遊的公園城市全面建成,“一城綠樹染沙澧,半城秀水匯雙河,林隱村莊纏玉帶,綠色長龍臥青波”的生態水城將矗立在中原大地。各項指標全部達到較高水準。
城區水域與綠地面積佔城區面積達到50%以上,水體感知區域覆蓋城區80%的範圍。城市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主要河道水質保持在Ⅱ至Ⅲ類;城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於70%,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水質達到Ⅳ類標準,出境水質達到Ⅲ類標準,中水回用率100%;生態廊道總長度1440公里,寬度30—100米;全域綠化覆蓋率≥30%,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建成區綠地率≥38%,建成區街道林蔭化率10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城市公園綠地的佈局滿足城市居民“300米見綠(遊園),500米見園(社區公園)”的要求。
實施步驟
近期目標
2019年—2021年,中原生態水城建設全面展開,各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中心城區沙澧河大二期、幸福渠、龍江生態城水系、西城區水系、臨潁五里河綜合整治、舞陽舞北水系等水系工程全面建成,京港澳高速、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孟寶鐵路、漯阜鐵路和沙河、澧河、潁河等綠色廊道基本建成,建成文化公園、古城遺址公園、潁北森林公園等一批遊園。開工建設淍河濕地公園、南水北調調蓄湖、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四湖等水系工程。全面開工建設森林生態廊道。沙河、澧河、潁河、汾河、三里河穩定達到Ⅲ類水質以上,唐江河、黑河等水體基本達到Ⅳ類水質以上,市域內主要河流干支流水域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斷面總體比例達到75%以上,市區和各縣城集中飲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質達標率100%,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與水災害防治能力明顯提升;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取得明顯進展;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治理,全市雨污分流主管網工程完成60%以上;水景觀打造、健康及文化植入取得明顯效果。
中期目標
2022年—2025年,中原生態水城建設工程基本建成,水城框架基本形成,各項主要目標取得系統性進展,全域水系基本形成,雨污分流工程全部完成,全面消除市域內劣Ⅴ類水體,森林、濕地、流域、農田、城市生態系統基本建成,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漯河全面展現。
長期目標
2026年—2035年,各項生態環境指標全面達標,生態優勢全面呈現,水綠風貌全面凸顯,城市競爭力顯著提升,人民群眾環境福祉明顯提高,幸福和諧、美麗宜居的中原生態水城全面建成。
建設任務
堅持“以水潤城、以綠蔭城”,實施八大工程,構建“水綠相映、水在城中、城在園中、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綠色生態基底,突出自然環境之美,塑造景觀風貌之美,打造文化特色之美。
八大工程詳解
河湖水系建設與修復治理工程
構建河湖相連的水網體系。市區構築“三河潤名城、六係匯沙澧、復育三濕地、鑲珠十六湖”的水城格局,臨潁縣構築“三河貫潁城、六湖相依偎”的水城格局,舞陽縣構築“一河兩帶、五湖六脈”的水城格局。
大力營造小微水系。形成水系“小循環”。依託小微水系與河渠支溝的銜接,構築景觀排水系統。
著力水生態改善與水資源配置。結合河渠連通工程,增強河水流動性,改善流域水生態。加快建設市區主要河渠連通及閘壩導流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
修復自然水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構架生態環境走廊。
水污染防治與中水利用工程
● 嚴格落實“河長制”。積極開展河道綜合整治,按照相關要求建立完善河湖檔案,制訂並落實“一河一策”管理機制。
● 提升河道自凈能力。採用河道疏浚清淤、底泥原位生態修復、建設生態濕地和生態長廊等多種措施,提高河流自凈能力。
● 加強水域岸線污染防控。持續岸線排查整治,實施水系沿線雨污分流。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雨水污染控制體系。
● 提高污水處理能力。確保所有污水經過處理後排放。
● 提高中水利用率。2025年之前中水回用率達到100%。
● 搞好農村農業污染治理。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實現全市村莊整治全覆蓋。
海綿城市建設與防汛排澇工程
大力推廣海綿體建設。分片區統籌防洪排澇,分片區推動雨污分流改造,污水進管網,雨水進“海綿”。
新老城區統籌推進。老城區重點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等問題,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優先保護自然生態本底。
飲用水水源保護與地下水資源保護工程
落實飲用水水源保護,嚴格地下水資源管理,加強農村飲用水安全管理。
森林漯河建設與植物多樣性工程
開展全域綠化行動。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實現城市公園化、城郊森林化、廊道林蔭化、農田林網化、鄉村林果化、庭院花園化。
提升城區綠色生活圈。按照城市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1000米見林”的要求,加快各類公園綠地建設。
建設環城森林防護圈。在城區和縣城週邊構建環城林帶,聯動鐵路、公路、河道防護林帶,建設生態廊道網絡,串聯濕地公園、郊野公園、森林公園。
開展鄉村綠化美化行動,建成一批園林特色小鎮、創建一批綠色村莊。
堅持適地適樹。融入漯河要素,塑造水城特色,通過植物群落營造柳浪杉峰、楓紅杏黃的具有漯河特色的風貌景觀。
水安全保護與植物安全保護工程
強化城市防洪和鄉村內澇治理。加快沙澧連通城市防洪工程建設。建設農田防汛抗旱水利工程,保障農田安全。
加強植物保護。構建全方位植物保護與病蟲害防禦體系。加強外來物種監控,防止外來物種對森林生態的破壞。
健康設施與文化植入工程
植入健康設施。利用水綠空間和慢行系統,建設體育設施,植入體育公園、健身步道、騎行道、綠道,拓展水上運動空間,佈局多功能的休閒驛站,打造“康體空間”。
植入文化標誌系統。建設漢字文化公園和城市文化書屋。挖掘河運文化,修復碼頭文化。統一規劃水上橋梁,形成多彩多姿的藝術造型,打造“文化空間”。
植入公共活動。圍繞沙灘音樂節、百姓戲曲舞臺、龍舟賽、廣場舞、心意六合拳、馬拉松等公共活動增配設施。通過舉辦大型賽事,提升公共空間品質和城市知名度,打造“樂享空間”。
水上交通與水上旅遊工程
建設全省最具特色的水上旅遊精品路線。以遊船觀景體驗為主要方式,構建“城市景觀+沿河鄉鎮歷史特色景觀+沿河鄉村大地田園景觀”的沙澧河精品水上旅遊線路。
建設水上公共交通系統。將沙澧河水上公交與沿線綠道等慢行系統相銜接,構建“水上巴士+共享單車”聯動的綠色交通體系,打造漯河水城特色的交通出行新模式。
景區提檔升級。將沙河國家濕地公園在現有基礎上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推動沙澧河風景區提質升級和“數字景區”建設。
(來源:漯河日報)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