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蔡:村與村一體佈局 戶與戶一起致富

2019-03-25 09:35:2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趙瀅溪

  編者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在談到“堅持嚴格執行現行扶貧標準”時指出,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降低標準,也不能擅自拔高標準、提不切實際的目標,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産生貧困村和非貧困村、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待遇的“懸崖效應”,留下後遺症。

  在實際工作中,如何促進村與村之間均衡發展、推動群眾生活水準一體提升?請看記者從河南發回的報道。

  走過一村,見道路平坦、墻體刷白,公園裏種滿綠植、廣場上裝飾一新,問行人,竟是貧困村。再到一村,見道路失修、路燈不明、産業不足、文化缺失,卻是非貧困村。

  “貧困村吃得撐,非貧困村吃不飽。”一位基層幹部説,在脫貧攻堅中,不少地方的人、財、物往貧困村集中,非貧困村受重視不夠,造成新的不平衡,甚至是“懸崖效應”。

  河南新蔡縣“跳出脫貧抓脫貧”,把非貧困村與貧困村一體佈局,同建基礎設施,同有幹部幫扶;讓非貧困戶與貧困戶一起致富,共享醫療救助、公共服務。一條農村均衡發展、群眾長遠受益的脫貧致富路正在鋪開。

  決不搞大水漫灌 好政策精準到戶

  不久前,今是街道前樓村的“金滿香農家樂”開張了。一大早,主人管繼洲出大門,開上三輪車,順著寬闊的柏油路,跑到10公里外的集貿市場,採購鯉魚、草魚、地皮菜、小河蝦。時近中午,客人漸多。一家人倒茶、炒菜、端菜,忙活起來。

  “日子變紅火,感謝好政策。如果沒有醫療報銷,老伴兒生一場大病,就把我們變成了貧困戶,還説啥致富?”管繼洲説,2012年前,兒子在外開飯館,日子過得還不錯。沒成想,老伴兒患上直腸癌,尋醫問藥,先後花了10多萬元,手頭驟然緊巴起來。

  家人説,可以申請當貧困戶。老管擺擺手:“咱好歹有生意,不能去搶貧困帽。”

  話雖這麼説,老管的眉頭仍是緊鎖。新農合報銷醫藥費後,管繼洲聽到一個好消息:新蔡推進健康扶貧,實行“三提兩免兩突破”,其中“兩突破”包括“突破非貧困人口住院合規醫療費用救助政策”,最大限度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管繼洲到縣民政局,第二次報銷,多報1萬多元,自掏腰包只剩2萬多元。之後,經過摸底、評議,老伴兒吃上低保。兒子回鄉創業,幹起農家樂,旺季一天純收入500多元。

  新蔡縣扶貧,不搞“大水漫灌”,搞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對於非貧困戶來説,也能享受醫療救助、小額貸款、技術培訓、兜底保障、扶貧車間等政策。

  在余莊村扶貧車間,最多一天有8萬雙襪子完成最後一道工序,然後走出國門。今年65歲的非貧困戶王寶雲,站在工作臺前,拿起一雙雙襪子,定型、折疊,碼放整齊,一天下來,能掙50多元。“工序簡單,一學就會,在村頭上班,方便照顧家。”王寶雲説。

  “像這樣的扶貧車間,新蔡有193座。鄉鎮根據各村區位、現有資源,自主申報。縣裏評估、投資建設。不僅貧困村有,非貧困村也有。不管是貧困戶,還是非貧困戶,一樣有活幹。”新蔡縣扶貧辦主任孟長青説,非貧困戶發展産業,可以通過信用評級,免擔保貸款。

  新蔡縣長申保衛説: “我們對貧困戶‘應扶盡扶’,對非貧困戶‘應給盡給’,鼓勵大家一起致富。”

  不盯亮點盯短板 軟硬體全面提升

  “饅頭,0.4元/個;素菜,0.5元/份;稀飯,0.5元/碗……”在磚店鎮周寺村愛心家園,一週菜譜、價格表明明白白挂在墻上。正值晚飯時間,就餐的老人説説笑笑。

  90歲的張書英吃完飯,和女兒回到“家”——一間15平方米的宿舍。電視、衣櫃、床、呼叫器,一應俱全。

  “以前,我們住老宅子,沒人串門,沒人説話。出門買個菜,添瓶醋,也不方便。住到愛心家園,有人聊天,吃住方便,一個月才花100多元。”老人不住地誇。

  周寺村愛心家園負責人説,不管是不是貧困戶,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申請入住。目前,已經集中供養農村五保戶、單身老人、殘疾人等65戶。周寺村每年拿出10萬元補貼,為老人免費提供用水、洗衣、洗澡服務。

  新蔡基礎弱、資源少、貧困深。縣裏不造盆景,不造亮點,緊盯短板、弱項,提升農村軟硬體。縣裏累計投入22億元,用於農村養老、危房改造、道路建設、環境衛生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新修道路1800多公里,是過去15年新修農村道路的總長。實施“危房清零”計劃,危房改造2.5萬多戶;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安全飲水全覆蓋,衛生室、文化活動室全面達標。

  龍口鎮龍口村是非貧困村,和貧困村一起新蓋了村室,新換了路燈,綠化了街道。

  “過去,村裏垃圾亂堆、污水橫流,塵土飛揚。現在,成立物業公司,和城裏一樣講衛生。”龍口村支部書記時海寬説,村集體購買了垃圾清運車、灑水車,清理垃圾桶,灑掃路面。村民在房前屋後種花種樹,在河渠水塘栽荷養魚,美了環境,鼓了腰包。

  生活困難有救助 服務群眾全天候

  宋圈村80多歲的張老漢遇到一件糟心事:膝下5個子女,因為分攤老人住院費産生矛盾,都不願意盡孝。網格員胡海青走訪發現後,會同駐村幫扶隊員,協調醫院出具費用清單,列出“明白賬”。老人的幾個子女見狀,不僅均攤了住院費,還承諾輪流照看。

  “網格員不僅聯繫貧困戶,更關注那些雖然不是貧困戶,但生活有困難的特殊人群。”胡海青説,自己聯繫的30戶中,有兩戶是貧困戶,還有幾戶是五保戶、殘疾人、患大病家庭。每週,他都要走訪一遍,查漏補缺。

  “網格員負責收集、反映群眾訴求。駐村幫扶工作隊實際解決問題,制定脫貧規劃。”孫召鎮大吳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宏偉説。

  新蔡選派1195名幹部和8000多名網格員,實現戶戶明確分包責任人。在選派的350名第一書記中,有217人兼任非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長,覆蓋所有貧困村和非貧困村,成為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脫貧攻堅靠實幹,提振士氣是關鍵。新蔡創新機制,從正反兩方面提振幹部的精氣神。

  抓黨建,促脫貧,重一線實績。實行縣級幹部、鄉科級幹部、村組幹部、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六崗同責”。33名駐村第一書記表現優秀,被提拔為副科級幹部。樹立農村黨支部“十面紅旗”,村支書可招聘為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時海寬當了12年村支書,待遇一直比較低。前年,在爭創紅旗活動中,村子脫穎而出,本人順利轉了身份。

  放權力,強監督,重考核運用。全縣24個鄉鎮分為6個“戰區”,細化任務成立14個專業組,下放項目、資金使用權、人事安排建議權。扶貧項目“掛牌督戰,限期銷號”。僅2017年,縣督察局發出通報186期,點名批評567人次,問責正科級幹部16人,其中,建議免職2人。創新開展村支書業績考核,48名不勝任、不稱職的村支書被調整。

  “我們兩年時間,脫貧10萬多人,一舉摘掉貧困縣的帽子。2017年摘帽後,我們堅持不摘政策,不摘責任,不摘幫扶,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脫貧品質,讓農村全面、均衡發展。”新蔡縣委書記王兆軍説。(記者 馬躍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