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走進博物館赴一場文化之約

2019-05-17 10:03:28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劉徵宇

【中原文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赴一場文化之約) 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走進博物館赴一場文化之約

以古代瓷枕為原型製作的糕點

【中原文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赴一場文化之約) 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走進博物館赴一場文化之約

小學生進行考古體驗

【中原文化-文字列表】(頁面標題: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赴一場文化之約) 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走進博物館赴一場文化之約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海報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

  曾經,博物館因“靜止不變”而被稱作“少數人散步的空間”,鮮有遊客。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需求的提升,博物館正日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又打出“文化中樞”牌,則意味著各級博物館正在重新定義自身,更加關注觀眾和社區的需求,在靈活性、適應性和可移動性方面大大提升,以期讓歷史遺跡成為現代生活中的鮮活元素,讓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

  連日來,記者走進省內幾家博物館,深入了解了它們在社會教育、文化交流、文創産品開發、青少年研學和文化扶貧等諸多方面的努力和嘗試,深深地感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正在走進博物館,而越來越多的博物館也在不斷的創新和探索中,主動融入和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如果有時間,不妨走進博物館,來一場文化之約。

  把歷史記憶帶回家

  雖然主體展館仍在修繕中,但來河南博物院參觀的遊客依然絡繹不絕。週末,記者在博物院看到,長長的觀眾隊伍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入場,參觀在西配樓舉辦的“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而在博物院的“歷史教室”裏,幾十個孩子正在饒有興致地參加創意手工活動。

  “2007年,新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將博物館的功能定義為‘以教育、研究、欣賞為目的,徵集、保護、研究、傳播並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將‘教育’調整到了功能的首位。”該院社會教育部講解科徐楠介紹,歷史教室中的手工課,是博物院“特約講解”活動的一部分。平時,這裡還會舉辦“博物館裏的成語典故”等精品課程,暑期裏有“我是國寶守護人”特訓營等活動。

  當然,説到社會教育,就繞不開“中原國學講壇”。“2006年,央視的百家講壇火了,差不多同時,以河南博物院為主要會場的中原國學講壇成立了。10多年來,300多位名家奉上了260多場文化盛宴,極大地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講壇承辦方之一——河南嵩陽文化策劃有限公司國學項目總監李向陽説,2014年開始,圍繞著“文明向心力”這個時代主題,中原國學講壇由原來的每月1到2場改為每週1場。今年,講壇將以“百家經典”“文明之光”“唐風宋韻”“根脈文化”等幾個單元陸續開展。

  而説到文創産品開發,在博物院負責相關工作的宋華告訴記者,目前,博物院自主或與企業聯合開發的文創産品有200多種,涵蓋了從書籤、U盤、文具、茶具、箱包到絲綢、工藝收藏品等各種品類,預計今年能達到500多種。説著,宋華打開手機相冊,向記者展示了之前以如意瓷枕等為原型製作的糕點,果然頗有趣味。“博物館文創産品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公眾參與的熱情也很高。”宋華介紹,前不久,博物院舉辦的第六屆河南省博物館文化産品創意設計大賽,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315件(套)投稿,其中有不少參賽者是年輕人,“通過文創産品開發,我們希望大家把寶貝帶回家,把博物館的記憶帶回家,把傳統文化帶回家。”

  今年上半年,河南博物院還啟動了傳統音樂文化進校園、進社區系列交流展演,並舉辦了相關講座。而據記者了解,“5·18”期間,以“傳統音樂”作為主題舉辦活動的,還有開封博物館。

  “這個鐘錶所展示的,叫作‘開封時間’。從夏朝的‘老丘’到今天的‘開封’,表盤上標注的是開封在不同時期的15個地名。24個小時,仿佛就是一個個晝夜的輪迴,讓人想起逐鹿中原,想起勾欄瓦肆,一眼千年。”開封博物館新館坐落于新區中意湖畔,從西門走入後轉身,可見一座造型奇特的碩大鐘錶,講解員許博雅向遊客們闡釋著它的寓意。

  “開封博物館目前有兩個館區,包公湖館區有110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籌建劉峴紀念館,和故宮博物院聯合建設的數字博物館預計明年10月完工。中意湖館區有54000多平方米,去年3月就開始投入使用了。兩個館區的文物共計80000余件,以陶瓷器、銅器、書法、繪畫、石刻為特色。”館長曾廣慶介紹,作為省內已建成開放的最大的市級博物館,開封博物館的主體展覽放在了新館,除了基本陳列,還有各種專題展覽。

  開封素以“宋文化”聞名。5月18日前後,開封博物館推出的“大晟樂府再出山”活動構想,也正是來自北宋大晟編鐘。在一樓展廳,記者看到一尊泛綠的真品大晟編鐘,而在不遠處,安放著兩排複製的編鐘和編磬。

  “編鐘和編磬演奏,親耳聽過的人少,親手操作過的更少。‘5·18’活動期間,我們會聘請專業老師,和館內工作人員、志願者、觀眾一起學習樂理知識,並讓提前預約的觀眾親手演奏。”曾廣慶介紹,為了吸引年輕人參與,除了古曲,屆時還會結合鋼琴、吉他、笛子等樂器,共同演繹當下潮流歌曲並製作成文物音樂MV。此外,還會舉辦專業講座,講解大晟編鐘的歷史故事——這一切,都會通過多個新媒體平臺進行直播。

  記者拿起小錘,試著敲擊了一下編鐘和編磬,聲音或雄渾、或清脆,十分悅耳,仿佛可以感受到一絲“聲震天中”的韻味。

  安靜的文物“活起來”

  鄭州連霍高速與中州大道交叉口東南隅,有一座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這裡,有我國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仰韶文化房基遺址。去年“5·18”之前,記者曾在這裡使用VR設備,體驗在原始村落中與先民一起狩獵、捕魚的虛擬場景。前幾天,當記者再次來到這裡,一進門就被左側展廳飄出的焦煳味兒吸引了過去。

  原來,幾十名小學生正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幾個人一組地玩著鑽木取火的遊戲。當棉絮在摩擦作用下漸漸冒出青煙,同學們變得十分興奮。在展廳另一角的考古體驗區,另一群孩子手持發掘鏟等工具,努力地在土坑中挖著什麼。“文物仿製品就埋在土層下面,我們的工作人員正在指引孩子們以規範方法親手發掘。”館長胡繼忠介紹。果然,不一會兒,一些孩子挖到了零零碎碎的陶片,甚至還有比較完整的陶器,驚呼聲此起彼伏。離土坑不遠,還有一些學生正在專心致志地學習制陶和繪彩。

  一樓大廳的最東邊兒,是植物錘染區。“植物錘染,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染色方式,可以給粗布麻衣上色,既方便又環保。錘染時,要把塑膠紙放在花瓣之上,不能直接敲擊。”指導老師講解完畢後,孩子們拿起了手邊一尺來長的錘子——黑色的錘頭比較硬,黃色的那頭兒比較軟,可以根據需要使用。“叮叮噹當”的敲打聲,響起來了……

  “好玩不?”“好玩!”“還想不想來?”“想!”臨別,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咱這裡的研學活動不收費,科學性和互動性很強,尤其是注重趣味性,很多學生還想再來一次。”胡繼忠介紹,5月17日,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將舉辦二級博物館、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小學校外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2019研學季正式啟動儀式。

  “博物館絕不是文物的倉庫。”在安陽博物館採訪時,館長周偉也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他説,觀眾看到一件器物,僅僅了解它的名稱、尺寸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進一步了解到它對應了哪個朝代、具體有什麼功用、背後有哪些故事,才能使其發揮出應有的文化價值。在博物館二層,記者看到一間文物標本與修復室,採用了玻璃全透明設計,可讓觀眾清晰地看到文物修復過程。室內擺放的木架上,按照時間順序整齊擺放著各個時期的陶器,讓人對陶器的演化過程一目了然,可謂別出心裁。

  互動、參與,讓安靜的文物“活起來”了,而不斷地“引進來”“走出去”,也讓原本只能待在陳列櫃裏的文物插上了翅膀。去年,安陽博物館在意大利都靈市東方藝術博物館舉辦了《十二生肖迎新春——生肖文化圖片展》。此外,還在鄭州、林州、安徽銅陵、河北邯鄲、北京等地多次舉辦展覽。其中,安陽地區形式多樣、色彩突出的木版年畫廣受各地觀眾的歡迎,成為外展次數最多的專題展覽。與我國台灣科學工藝博物館聯合舉辦的《防災教育展》在安陽博物館開展以來,亦廣受好評。

  在扶貧工作中,博物館無疑也具有天然優勢。今年4月30日,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安陽博物館承辦的“創新放飛夢想,科技引領未來”科普圖片展,在週口淮陽縣白樓鎮大李小學舉行。內容豐富的展覽,成功吸引了當地師生的目光,很好地起到了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分享科技成果信息的作用。“看到孩子們的笑臉,再多辛苦也值得了。”周偉説,目前,安陽博物館正在籌備“建國70週年紅色貨幣展”“形形色色的博物館”等展覽,繼續助力文化扶貧。

  軟硬體提升博物館邁入新時代

  隨著全省各地博物館建設的提級提速,博物館發展進入新時代。

  在新鄉市政府正南方的科技文化廣場中心,矗立著一座半環形的建築,這是新鄉市博物館新館所在地——“平原博物院”。這個名字帶著歷史的淵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設立平原省,省會就是新鄉市。這裡收藏著華北平原南部50多個縣市的出土、傳世文物近3萬件(套),包括陶瓷、書畫、青銅、玉石、碑帖等種類,尤以商周青銅器、明清書畫、歷代碑帖拓片等著稱。經過幾年的運營,這裡年均接待觀眾已達50萬人次,講解千場以上,是新鄉市民和外地遊客重要的文化休閒和遊玩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去年7月開始,這裡實行全面免費講解,這樣的舉措在國內來説也不多見。

  “這樣的講解工作量,肯定需要不少志願者吧?”面對記者提問,館長牛萬新給出了肯定答覆。他介紹,新鄉市博物館常年設有“文明使者志願服務站”,招募的志願者有200余人,市區內的新鄉學院、新鄉師範大學、新鄉醫學院等幾所大學的學生,是志願者團隊的主要來源。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志願者累計服務時間1679小時,義務講解995場,服務基層觀眾6萬餘人。

  另據了解,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將建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州博物館也在期待新館的落成。目前位於省會嵩山南路上的鄭州博物館,除了“長渠綴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和“古代石刻藝術展”兩個常設展覽,去年還引進過阿富汗國家寶藏展和哈密博物館“天山下的來客”展覽,影響不小。“去年,我們這裡達到了110萬參觀人次,其中青少年研學佔了50多萬人次。今年‘五一’4天假期,來了7萬多人。”該館副書記郭春媛介紹,“假期裏,我們累計開展了22場惠民活動,每天開門前,觀眾就已經大排長龍,源源不斷。”

  這些年,越來越多的市民和遊客選擇在假期裏走進博物館,除了了解歷史知識,還會積極參加精彩的社教活動,熱情十分高漲。而這也無形中為各地的博物館增加了很多壓力,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出了不小的挑戰。“每到傳統節假日,我們都會策劃跟民俗有關的活動,春節期間也會開設小劇場,用更加直觀的方式演繹傳統文化,很受歡迎,但也常常受限于場地大小。”郭春媛介紹,待新館正式對外開放,相關工作也會陸續深入展開。

  升級,不僅僅限于“硬體”,更在於“軟體”。國家文物局相關文件認為,博物館應樹立“為明天收藏今天”的徵藏理念,強化預防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著力推動研究型博物館建設;深化博物館供給側改革,創新博物館傳播內容、形式和手段,變“政府端菜”為“群眾點菜”,實現博物館“以需定供”的互動式、菜單式服務。

  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隨著“互聯網+中華文明”行動計劃的推進,如今的博物館存在的信息化發展不平衡、數據儲備不足、缺乏數字化後的數據管理機制、基礎科研薄弱等短板也將被一一克服,博物館事業無疑將迎來高品質發展的機遇期。

  服務現在就是服務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將由夢想照進現實。(記者 趙大明)

  “51·8”活動知多少

  鄭州

  河南博物院舉辦第六屆河南省博物館文化産品創意設計大賽頒獎活動。鄭州博物館舉辦“我的牙齒”主題活動和“建築之美”講座。

  開封

  至善圍棋博物館舉辦圍棋比賽活動;北宋官瓷藝術博物館開展手拉坯製作互動項目。

  平頂山

  平頂山博物館舉辦“水墨風華——明清書畫精品展”。

  安陽

  “安陽重寶耀中華”文物特展在安陽博物館舉辦。

  許昌

  許昌博物館舉辦“漢風魏韻——漢魏出土文物特展”。

  新鄉

  新鄉市博物館在多功能廳開展免費觀影活動,以及青少年互動活動“博物館穿越之旅——漢服體驗”兩場,同時邀約文物愛好者到博物館鑒寶室“鑒寶”。

  三門峽

  三門峽博物館與南陽漢畫館合作推出“名郡遺珍——弘農金石拓片特展”;仰韶文化博物館推出“澠池老照片展”。

  駐馬店

  駐馬店市博物館舉辦“山川精英、人文靈蘊──中原古代玉器展”。

  週口

  週口市博物館開展“匠心中國,華夏文明由我傳承”親子陶藝手工體驗活動和“尋味文物之美”文物剪影手工體驗活動。

  注:實際情況請以當地博物館公佈的官方信息為準。(河南日報綜合)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