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是位鄉村教師,受他的影響,我從小就想當一名教師,給學生上課,傳授知識。在師範學習的3年裏,每逢放假回家,我都會把在學校裏學到的音樂、舞蹈等教給村裏的孩子,這些東西是他們日常接觸不到的,所以他們都很新奇也很願意學。”在位於河南省週口市東新區許灣鄉曾莊村的李靈希望小學,80後校長李靈講述著辦學之路。
2002年,李靈畢業于原淮陽師範學校,“本來我是有機會在城市找一份教師工作的,但是想到老家村裏的好多留守兒童輟學在家,我下定決心回去,我要把知識教給他們,他們更需要我。”20歲的她回到老家,開始了希望小學的籌辦。
“辦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
經當地教委批准後,李靈希望小學在兩間租來的房子裏開課了,第一年有二三十個學生,李靈帶著他們學數數、拼音、音樂、跳舞等,學生年齡小,放學後李靈便挨個把孩子送回家。“那年下大雪,我背著學生一個一個安全送回家,鞋子濕透,襪子都能擰開水了,提著心勁把最後一個學生送完,我累癱倒在家。”李靈的付出,家長們看在眼裏。
第二年學生增加,之前的教室不夠,李靈開始想辦法建校舍,“地是村裏出面協調租來的,可房子總得自己蓋,建房的時候,我這邊上完課,那邊搬磚頭和泥蓋房子。”羸弱的李靈承受著苦和累,並沒有抱怨,終把校舍建成,迎接更多的孩子走進課堂。艱辛挺過來了,但也有獨自難過的時候,“老校蓋房子資金有困難,老師工資也不能按時發放,街坊鄰居都借遍了,當時擔子重、壓力大得喘不過氣,沒人的時候我就跑到廁所哭,不能讓別人看到,我得給大家信心。”回憶起當時,李靈低下了頭,“也心酸,也幸福,慢慢走過來了,是有意義的。”
2009年是李靈生命中一個重要的年頭。這一年,一張在雨中艱難蹬著三輪車為學生收書的照片,讓李靈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也是這一年,26歲的她憑藉多年的默默付出當選了“200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更多的人知道了李靈的故事,更多的人開始關注農村教育。
學生人數在增加,李靈希望小學老校區的場地和基礎設施跟不上,2012年,李靈決定建新校區。在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這座新校區真正成為農村留守兒童的溫馨家園,學校佔地22畝,有標準的教室、寢室、圖書室、多媒體教室、足球場、籃球場等,現開設12個教學班,學生700余人,生源覆蓋直徑十多公里。
辦學17年來,李靈希望小學的教育教學品質穩步提升,累計培養學生萬餘人,從李靈希望小學走出的學生踏進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學生達300余人。
“辦學校是我一生的夢想,這麼多年跟孩子在一起我收穫了很多快樂,付出沒有白費,孩子們能考上學走出去、有出路,是一輩子的事啊。在家門口辦一所學校,供孩子們讀好書,鄉親們的重視是動力,孩子們喊我李靈媽媽的時候,我可幸福,這一點一滴,都是割不斷的感情。”幹練短髮,身著白色襯衫的李靈露出滿意的笑容。
“讓咱農村的孩子也能得到優質的教育“
李靈希望小學的所在地,這裡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孩子們留在家裏由爺爺奶奶照顧,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很難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引導。“辦一所‘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讓咱農村的孩子在家門口也能得到優質的教育!”李靈為了心中暗自許下的諾言而不懈努力。
八成的學生是留守兒童,為了讓他們融入到學校大家庭,讓留守兒童在輕鬆愉悅的環境中真正感受到“家”的溫馨,李靈組織開展了定期家訪、每月農曆初六統一給孩子過集體生日等活動,開設心理輔導課,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建立家長親情電話和家長微信群,讓家長和孩子至少每週聯繫一次,加強溝通理解和親情聯繫。
同時,在學校開展對每名留守兒童都採取生生結對幫扶措施,讓家庭條件好,學習成績優秀,父母均在家的學生和留守兒童結成對子;開展師生結對,讓教師成為其“代理家長”,及時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幫助其健康成長。
孤兒、貧困家庭子女也是李靈重點關愛和幫扶的對象,13歲的帥帥自打3歲沒了爸媽便跟著李靈,“我在幼兒園上課,帥帥就坐在小板凳上等著我,孩子困難的時候搭把手,看著孩子跟我親,心裏樂啊,得到了很多。”王博同學身患白血病,家裏經濟條件困難,李靈找親戚朋友借錢給他,組織師生捐獻愛心,努力幫扶學生度過難關。
除了義務教育的基礎課程學習,李靈還把傳統文化融入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開展弟子規課堂、弟子規課間操、弟子規朗讀比賽、中華經典誦讀、書法進校園、戲劇進校園等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傳承。
堅持立德樹人。每逢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重要節日,李靈都要買上些禮品,領著學生走進多家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讓學生銘記關愛老人是一種社會責任,讓學生從小學會敬老、孝老,養成關愛他人的品行。”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李靈始終關注著鄉村教育、家庭教育等民生問題,並提出相關提案,問及對未來的打算,李靈説,“堅持最初的夢想,好好辦教育,以一顆感恩的心站好三尺講臺,對人民的承諾得用一輩子來踐行。”(鄭佩敏)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