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世界X-CAT摩托艇錦標賽 鄭報全媒體記者 丁友明 圖
2018年首屆鄭州國際馬拉松賽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焱 圖
普利斯科娃獲2019年鄭網女單桂冠 鄭報全媒體記者 陳凱 圖
“漢語橋,鄭州見!”10月18日鄭州將迎來第十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的復賽、總決賽。屆時,來自全球百餘個國家的200多名師生將用漢語交流中國的科技、環保、人文等,以此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促進各國學子友誼。
此外,2019鄭州國際馬拉松賽將於10月13日開跑、12月將在鄭舉辦2019年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被網友親切稱為“國際鄭”的鄭州,“國際范”越來越濃。
“國際鄭”名片越來越靚
近年來,鄭州以高水準規劃引領城市高品質發展,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逐漸成為全省、中部地區、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及輻射帶動作用的城市,為大型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城市環境,支撐國際賽事接連舉辦。
有了良好的城市建設作支撐,“國際鄭”的名片也越來越靚。2017年世界X-CAT摩托艇錦標賽在鄭州舉辦,吸引了25個國家的200多人參賽。
今年9月,在中原網球中心舉辦的2019年鄭州網球公開賽,是WTA目前在中國舉辦的9站賽事之一,也是目前中原地區規格最高的一項國際性網球賽事。比賽共吸引了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百名頂尖高手參賽。曾經排名世界第一、現排名世界第三的普利斯科娃還現身了賽場。
鄭州國際馬拉松賽更是名聲響亮。2018年首屆賽事吸引了來自美國、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34個國家及地區的22000多名選手參賽。今年的賽事將於10月13日鳴槍開跑,設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健康跑、家庭跑四個項目,參與人數分別為7000人、8000人、9500人和1500人,總規模為26000人。
不僅如此,越來越有“國際范兒”的大鄭州,12月還將迎來一場國際頂級賽事——2019年國際乒聯世界巡迴賽總決賽。與以往巡迴賽總決賽不同的是,本年度總決賽中闖入四強的混雙搭檔將直接鎖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這也意味著爭奪必將空前激烈。屆時,國際乒壇頂尖高手將齊聚鄭州,角逐年終最高榮譽以及高達100萬美元賽事獎金,並參加球星頒獎盛典。這場賽事的舉辦,將向全世界展現鄭州的城市魅力,並把鄭州推向國際舞臺。
跨進特大城市行列
據統計,2018年鄭州經濟總量首破萬億大關,成功晉級“萬億俱樂部”。同時,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均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三大突破助力鄭州正式跨入特大城市行列,成為中原城市群裏唯一一個特大城市。
業內人士認為,晉級“萬億俱樂部”標誌著鄭州經濟社會發展又跨上一個新臺階,對中原城市群發展的帶動輻射力更強,也體現了近年來鄭州産城協同、新經濟引領、樞紐經濟盤活和創新驅動發展的綜合效應。
隨著國家和省市的一系列戰略計劃疊加,給鄭州帶來空前的發展機遇和動力。如今,以鄭州為中心建設的“米”字形高鐵、擁有全球最大的蘋果手機生産基地、全球銷量最大的客車企業所在地、全國最大速凍食品生産研發基地和物流中心等,鄭州的迅速發展,不斷增加在周邊、全國乃至全球佔有的分量。
數字印證了發展,經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GDP完成1.02萬億元左右,增長8%左右,分別高出全國、全省1.5個、0.5個百分點左右。
“內外兼修”凸現“國際范兒”
2018年底,國家出臺文件賦予鄭州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的重任,河南再次明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鄭州明確落實國家和省裏的部署要求,高品質、高水準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增強對區域發展的輻射力、帶動力、集聚力,發揮好支撐鄭州發展的“四梁八柱”作用,為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實現中原更加出彩、促進中部崛起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鄭中心”怎麼建?目前鄭州正在推進《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編制。該規劃確立了強化生態文明思想、凸現國家戰略和區域責任、突出城市文化和城市特色的總體編制思路,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規劃範圍覆蓋全市域。
據了解,此次規劃重點強化大都市區協同發展戰略,按照《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2018~2035年)》,全面推動鄭州大都市區建設,銜接周邊,聯動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共同發展,適應鄭州當前城市區域化、區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塑造高度開放、聯動密切的大都市區域格局,形成引領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發展內的龍頭區域。並與新鄉、焦作聯動,統籌黃河兩岸的人文和生態資源,優化提升景觀環境,完善多元服務和設施支撐體系,構築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文化體驗、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沿黃河魅力景觀廊道。
同時,規劃注重文化動力。“對城市內部建設,我們注重加強文化動能,以內容‘活化’城市。”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國土空間規劃處處長史向陽説,目前正在推進編制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重點提出了文化融合戰略,完善鄭州多處文化遺址,將文物遺址保護與多領域融合,讓文物“活”起來,對歷史建築進行“活化”。
根據《規劃》,未來鄭州將挖掘具有城市記憶的新文化空間,疊加存量用地改造、宜居城市建設、鄉村振興、特色小鎮、郊野公園、風景綠道等行動,構築系統性網絡化的全域魅力景觀體系,把文化遺産轉化為文化功能,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精神動力。(鄭報全媒體記者 曹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