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師發現疑似商代“國家糧倉”

2019-12-20 09:20:39  來源:新華社  責編:石麗敏

  新華社鄭州12月19日電:商滅夏后最早建立的城池——偃師商城遺址有了最新發現,遺址內一處排列有序的圓形建築基址群,被考古人員初步推斷為商代的“國家糧倉”。

  位於河南洛陽的偃師商城遺址發現于1983年,總面積約2平方公里,包括大城、小城、宮城三重城垣。這座城址由商湯滅夏后所建,從興到廢經歷了約200年時間,被學界視為夏商文化界標。

  此前,偃師商城陸續發現了城門、府庫、鑄銅作坊等遺址。這樣一座規模宏大的都城,如何保證糧食供應呢?最近,考古人員對小城西北部的2個圓形建築基址進行發掘,初步揭開了商代“國家糧倉”的秘密。

  “基址大體為圓形,以中心柱為圓心,被‘十’字形柱槽(或隔墻)隔成大小差不多的四部分,周圍分佈的小柱洞可能是支撐糧倉的柱礎,這應該就是偃師商城的糧倉。”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偃師商城考古隊相關負責人曹慧奇介紹,與窖穴式的隋唐洛陽城內含嘉倉、回洛倉不同,這種被稱為“囷倉”的糧倉位於地面以上。

  像這樣的圓形建築基址,目前在偃師商城共探明23個。“判斷它們為糧倉主要有兩點依據。一是形狀,圓形房子歷來以存糧食用居多,這也是偃師商城首次發現圓形建築;二是其他遺址旁證。”曹慧奇表示,在屬於同時期文化的山西夏縣東下馮遺址,也發掘出成排、成組的圓形建築基址,形制、規模和偃師商城的基本一致,學界大部分認為其是糧倉。此次發掘,並沒有在囷倉內發現糧食,可能跟地面建築不易保存有關。

  囷倉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對偃師商城都邑功能佈局的認識。此前,小城西北部屬於認知空白區域,現在可判斷為倉儲區。如此規模的囷倉存在,還説明當時整個洛陽盆地內及周邊區域的農業生産較為發達,人口相對密集,可能存在一套較為完整和嚴格的糧食收儲制度。(記者桂娟、雙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