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類霜天競自由 無數鳥兒不遠萬里赴“黃河之約”

2020-01-13 10:14:42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城市遠洋】【中原名景-圖片】【移動端-文字列表】萬類霜天競自由

黃河濕地飛鳥翔集。

【城市遠洋】【中原名景-圖片】【移動端-文字列表】萬類霜天競自由

萬里黃河孟津藍,清清的黃河水魅力獨特。河南日報記者陳更生攝

【城市遠洋】【中原名景-圖片】【移動端-文字列表】萬類霜天競自由

孟津黃河濕地吸引大批候鳥覓食、棲息。河南日報記者陳更生攝

  一條大河,浩浩蕩蕩。

  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刻,高品質發展的大棋盤上落下重磅一子。

  “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2019年9月18日,隨著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視察並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座談會,中華民族的母親河迎來了高光時刻和新的方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新年伊始,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主持研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問題,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路子”。

  從馬克思、恩格斯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論述,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提出,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總書記對保護母親河重要指示的偉大意義。河之福,人之福,亦是世間萬物之福。從遠古走來的黃河,從未像今天這樣與人類心心相印,與世間萬物惺惺相惜。

  “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我們的視線越過立於我省孟津縣黃河岸邊的宣傳牌,在此段黃河特有的藍寶石般的水面上,鸕鶿、赤麻鴨、豆雁等鳥兒呼朋引伴,這一群,那一夥,或低空盤旋,或嬉戲玩鬧,或閒庭信步,遠遠望去,真像水面上跳動著的一串串音符,寫下一首和諧相生的黃河協奏曲。

  萬木蕭瑟已是冬,為何無數鳥兒卻不遠萬里,執著趕赴“黃河之約”?歲末年初,本報黃河濕地採訪組沿黃而行,與這些先知先覺的精靈一起,傾聽河之聲,見證河之變——只為我們共同的家園、共同的未來。

  驚喜

  “呀,快看,多可愛啊!”在封丘縣陳橋鎮東湖黃河濕地,記者看到在水中游弋的青頭潛鴨時,不禁叫出聲來。

  採訪之旅,充盈著驚喜。

  第一重驚喜就來自這只小鴨子。不過,千萬別小看了它。

  它的身份不普通——全球種群數量不超過1000隻。

  它的身世不普通——國內首例經人工輔助孵化出生。

  初見這只青頭潛鴨,它正和兩隻綠頭鴨在一片圈起來的水塘裏玩耍。頭大嘴寬,背褐腹白,長相並不出眾。聽到動靜,它就一個猛子紮下去,水花四溢,瞬間沒了蹤影。

  “青頭潛鴨不僅會飛,比起只能把頸部伸進水中捕食的天鵝、綠頭鴨等,它更是游泳健將,能潛到水底覓食。”河南省鳥類專家、鄭州師範學院自然博物館館長李長看教授是採訪組一員,他長期對青頭潛鴨進行種群監測,眼前的小傢夥兒正是他研究孵化的“作品”。

  青頭潛鴨膽子極小,一受到驚擾就會棄巢。孵化的鳥蛋就是從一隻老鴨丟棄的鳥巢裏收集而來的。

  “一開始把孵化任務交給一個鳥園裏的火雞,總擔心火雞個頭大把蛋壓碎。後來碰巧一隻赤麻鴨坐巢,就把它們混進去了。”李長看説。

  去年6月底,兩隻青頭潛鴨雛鳥出殼,李長看不敢再“糊弄”赤麻鴨,趕快把雛鳥拿走餵養。養到120多天,眼看壯實了,又把小鴨送回它們的出生地。

  陳橋東湖濕地負責人劉東洋為兩個小傢夥兒專門開了“包間”,計劃待它們長大後放飛。不想,剛住進的第一天,調皮搗蛋的那只就來了個“勝利大逃亡”。怕留下的孤單,劉東洋從養殖場買了2隻綠頭鴨和它做伴。

  新生命在傾心呵護下一天天綻放,帶給李長看他們滿滿的驚喜。而在河南省境內長達711公里的黃河沿岸,更多的驚喜和感動在不斷上演。

  母親河對河南是厚愛的。

  黃河橫亙河南省東西,流經28個縣(市、區),沿線濕地面積213萬畝,佔全省濕地總面積的22.67%,黃河無時無刻不在潤澤著中原大地。

  “河南省黃河濕地位於亞熱帶和溫帶的過渡地帶,濕地中既有峽谷地貌,也有廣闊灘塗,所以不但成為候鳥在遷徙途中的‘加油站’,也是許多候鳥南下越冬、北上繁殖的‘終點站’。”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野生動植物與濕地監測站站長王春平介紹,在2016年河南省33個水鳥同步調查地中,水鳥數量排名前5位的調查地,黃河沿岸佔據4席。

  不僅飛鳥雲集,像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黑鸛這樣的珍稀野生鳥類更是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翩翩而至,從無到有,由少至多。

  李長看説,動物界呈現出一種有趣的平衡,成活率與生産或産卵的數量成反比。越是大型的高等級動物,每次生産或産卵的數量越少。

  青蛙一次排卵上千粒,大多數魚類一次産卵數萬乃至數百萬粒,而青頭潛鴨通常每窩産卵7~9枚,黑鸛則是4~5枚,“一旦生活環境遭破壞、食物鏈斷裂或遭遇大肆捕獵,這些大型鳥類的繁衍生息便亮起紅燈。”

  因為種群數量少而瀕臨滅絕,珍稀野生鳥類的每次“驚現”,都觸動著人們的神經。

  2012年2月,新鄉黃河濕地首次發現瀕危物種震旦鴉雀;

  2014年11月,孟州黃河濕地首次現身瀕危物種斑頭雁;

  2017年1月,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首次監測到4隻青頭潛鴨,兩年後,不僅種群數量擴大為180多只,還監測到成功繁育的過程;

  剛剛過去的2019年,一萬多只大天鵝“攜家帶口”來到三門峽過冬,32隻黑鸛飛臨孟津黃河濕地……

  省林業局濕地管理處處長卓衛華公佈了一組數據,黃河河南段各類保護區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鸛、金雕等9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3種,也是全國分佈大鴇、大天鵝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

  鳥兒極富靈性,食物豐足了、環境安適了、人為干擾少了,它們才會在南遷途中停靠歇腳;也有候鳥與黃河一見定了終身,就此放下驛動的心,安然成為黃河濕地躍動的風景。

  這些濕地精靈,用飛翔的翅膀來投票,充當著最公正的生態環境評價師。

  守護

  “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這是作家巴金筆下的《鳥的天堂》。

  經過近20年的接力,封丘縣陳橋鎮陳橋村黨支部書記劉繼恩和他的侄子劉東洋,把3000多畝的東湖濕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

  緊鎖的鐵門,綠色的圍網,都在向路人默默地説“不”。周圍,不時可見藍底白字的告知牌——“濕地保護核心區,遊客止步、禁止垂釣”。

  事實上,這裡屬於“河南新鄉黃河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而非核心區。

  所謂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除了經批准的科研活動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進入;實驗區則允許開展一定程度的開發利用活動。

  “對鳥兒們來説,這裡就是它們的核心區!”31歲的劉東洋話音輕細卻沉穩。

  2015年,劉繼恩的度假村開業,劉東洋從北京回鄉幫忙。在近乎原生態的濕地上,3個青頭潛鴨的巢被發現。陳橋東湖濕地成為青頭潛鴨在河南的第一個繁殖地。

  李長看回憶,他原本建議只在鳥兒的孵化期封閉濕地,孰料劉東洋他們做得更堅決,索性把木棧道截斷,核心區徹底成了一個孤島,“遊客進不來,盈利上很受影響,這個保護力度太大了。”

  打開鐵門,仿若開啟了新世界。

  湖面如鏡,週邊一圈是深溝,中間是鳥兒們棲息的淺水河灘。一人多高的蘆葦蕩,生得密密麻麻,肆意散漫。

  不遠處,啾啾聲、嘎嘎聲此起彼伏,回蕩于水天之間。細細一瞧,蘆葦葉白了,樹枝白了。“鳥兒多,糞便就多,這都是它們的‘傑作’。”劉東洋笑得開心。

  4年飛逝,愛鳥成“癡”。為了巡護時不驚擾鳥兒,劉東洋在重要區域布設了攝像頭,手機上實時監控,並把監測記錄分享給保護區工作人員和鳥類專家。

  “鳥類是大自然的天使。喜愛它們,守護它們,就像喜愛和守護自己的家人一樣。”劉東洋説。

  陳橋東湖濕地40多公里外的長垣市,有一群自稱“鴇衛者”的鳥類保衛者正在聚會。

  參加“黃河濕地大鴇保護行動經驗成果分享會”的,有眾多的鳥類保護志願者,來自河南省長垣、蘭考、封丘以及山東菏澤、東明等地。

  “‘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統籌謀劃,共同抓好大保護’的理念,正在黃河沿岸落地生根,深入人心。”長垣綠色未來環保協會負責人宋克明守護候鳥20多年,在他的經驗裏,保護鳥類單靠一個部門、一個團隊的力量遠遠不夠。

  黃河進入長垣境內,用一個個寫意的“東搖西擺”,在豫魯交會處沖刷出近百公里的灘塗。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數萬隻候鳥來此越冬,卻也招來了猖獗的盜獵分子。

  鳥兒聰明啊,它們能跨越千山萬水,每年遷徙到固定的越冬地,其依賴的定向飛行系統至今眾説紛紜沒有定論。

  鳥兒又笨得讓人心疼,在夜晚強光燈照射之下,它們一下子呆了蒙了,任憑獵狗和盜獵者擺布。

  李海洋是山東菏澤的一名公安幹警,也是魯西南猛禽救護中心負責人。“以前,盜獵分子很倡狂,晚上的河灘裏,探照燈的光像流星一樣,一晚上有十多撥盜獵者投毒、網捕、圍獵。”他説得痛心。

  在宋克明倡議下,豫魯兩省志願者組成反盜獵聯盟,與林業部門、森林公安一起出動,對盜獵分子形成夾擊之勢。

  “噓——輕點兒,是大鴇!”順著李長看指的方向,數百米外,30多只體態豐腴的大鳥,悠閒地在長垣黃河岸邊的田野裏踱步。忽然,它們展開寬大的翅膀騰空而起,太陽為鳥群鍍上一層金邊,如夢似幻。

  “太幸運了!大鴇東方亞種全球數量只有1500隻左右,河南有300隻左右,你們一下子就看到了十分之一。”李長看笑言。

  大鴇是從《詩經》中飛來的“明星”,也是當今世界上能飛起來的最重鳥類。“一隻也不能少”,是志願者們對彌足珍貴的大鴇許下的承諾。

  數年前一個冬日,宋克明接到線索,山東境內的黃河灘有中毒的大雁。他立即帶領志願者趕到現場,發現周圍幾公里的田地裏,被撒滿了毒玉米粒。更令人揪心的是,不遠處就是一群大鴇的棲息地。

  不容過多思量,河南、山東兩地的志願者們使出“土”辦法,一邊用人、用車驅趕大鴇不要落地啄食,一邊排成一排,彎下腰細心撿拾毒玉米粒,竟然撿拾了20多天!“大鴇的家一定是最安全的家!”宋克明説。

  行進在黃河沿岸,不時可見農田裏飄揚的驅鳥帶,一閃一閃地反光。志願者王永昌解釋,很多鳥兒愛啄食農田裏的瓜果,為了消解農民對鳥兒的敵意,他們專門購買驅鳥帶送給群眾。

  在中牟縣狼城崗鎮候鳥聚集區,不僅有鄭州市森林公安局候鳥保護巡護隊24小時巡邏,林業部門還在灘區流轉數千畝土地種植冬小麥和油菜,供大鴇、灰鶴、大雁等鳥類盡情享用。

  最近5年,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救護的鳥類,年均比以往增加2倍多,而救護線索大都為群眾提供。救護中心主任李萬林説,一方面是來河南的鳥多了,另一方面是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增強了,愛鳥護鳥意識在心裏紮根了。

  大河息壤,鳥兒還家。

  共生

  人們常説,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在孟津段,濁黃的河水卻因小浪底水庫和西霞院水庫上下游蓄水的“合力”,變得晶瑩透澈,水天一色,恰似湛藍的海水,當地人自豪地稱之為“萬里黃河孟津藍”。

  黃河孟津段自古以來就是水草豐美之地,李白曾在這裡留下“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的讚嘆。

  正午時分,曾經“八百諸侯會盟津”的孟津縣會盟鎮,一場別有生趣的“會盟”正在一處黃河生態治理區上演,成百上千隻鳥兒駐紮在河中淺灘之上,唧唧喳喳,咕咕嘎嘎,熱鬧得很。

  站在最前面、陣容最龐大的是赤麻鴨、綠頭鴨和斑嘴鴨,它們身後,一群黝黑的鸕鶿正攤開翅膀晾曬羽毛,灰色的蒼鷺混跡其中,旁邊體形大點的是豆雁,遠處的島上一隻白鷺孑然而立——吃飽喝足的鳥兒們進入了“午休”時間。

  “這樣的‘會盟’場面,每天都很壯觀!”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孟津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馬朝紅感嘆。

  此地沒人説得上具體地名,曾幾何時,遠近的人都稱之為“採砂場”。

  數年前,這裡也曾經有過別樣的“熱鬧”——2家採砂場、73條抽砂船、12條生産線,機器轟鳴著,人群喧鬧著,河水混濁著,鳥兒卻早跑了。

  “砂場清退時,還留有幾十萬立方米砂石,堆得有三四層樓高,用60噸的大卡車不分白天黑夜運了28天。”馬朝紅説。

  清退了1.1萬畝砂場,濕地只有保“濕”才能生機常在。通過退地還濕、生態補水、栽種綠植,讓河流自然流淌、河岸自然呼吸、河灘自然消落,這裡不但重現了水系成線、沼澤成片、蘆葦連天的“濕”情畫意,還將打造一個功能完備的科普教育基地,讓生態文明的果實共享,把生態文明的種子播撒。

  孟津縣居民趙軍民一家三口,經常沿著大堤綠道騎行數公里,到黃河濕地觀鳥,“濕地這麼美,鳥兒這麼可愛,心情一下子就隨著鳥兒飛起來了。”趙軍民告訴記者,他參加過縣裏舉行的觀鳥賽,大家的熱情可高了,每發現一種鳥,就像遇上多年不見的好朋友,高興得不得了。

  沙隱綠現,人去鳥來。

  目前,河南省在沿黃區域已建立5個濕地自然保護區。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省財政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先後在沿黃各市新建濕地公園8處,保護濕地面積17.2萬畝。通過推進濕地保護立法、打擊破壞濕地資源行動、開展濕地保護恢復工程,濕地生態系統品質明顯提升。

  北臨黃河的鄭州市惠濟區,也曾經是採砂場、小作坊、農家樂、漁家樂的聚集地。

  “區裏成立了黃河灘區綜合整治指揮部,抽調沿黃4個鎮辦及環保、國土、林業、河務、公安等部門200余人,實行掛牌作業、聯合執法,合力攻堅。”鄭州黃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惠濟區管理站站長王宏亮説,指揮部就設在黃河邊的一間帳篷裏,每天早上例會一開完,各組人馬直接奔赴“戰場”,“這樣的會一開就是三年,大夥兒也在寒冬酷暑中奮戰了三年。”

  採訪組驅車行駛在惠濟區黃河岸邊,替換過去那些紛亂無序舊模樣的,是由無盡的防護林築起的漫長堤岸。王宏亮説,一到夏天樹木濃密得根本“看不透”有多遠,處處遊人如織,滿滿歡聲笑語。

  以退為進,人水和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近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河南省搶抓重大戰略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國家規劃綱要,高起點進行謀劃實施。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河南省會城市的鄭州,未來將建設1200平方公里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核心示範區。正在編制的概念性規劃強調,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要同時實現,相互轉換。

  新鄉市加快推進沿黃生態帶建設,對總長約170公里的沿黃區域進行整體設計,規劃了11個花木特色生態小鎮、383個美麗鄉村、32個綠色農林生態産業博覽園、12個綠色加工園區。

  省級層面上,省自然資源廳和省發改委正在謀劃黃河河南段中游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治理工程,研究申建黃河公園、建設黃河生態廊道、推動沿黃灘區居民外遷、調整灘區耕地種植結構、建設自然博物館等具體舉措。

  “鳥兒不會主動爭福利、要待遇,能夠拿出什麼樣的‘顏值擔當’,完全靠我們人類的自覺和自省。”李長看説,鳥兒來此不易,它們是一個區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靈動標杆,想把“候鳥”變成“留鳥”,更需付出努力。

  鳥飛千白點,日沒半紅輪。2019年最後一天的黃昏時分,採訪組在洛陽市吉利區黃河岸邊一處觀景臺,和當地群眾一起飽覽萬鳥歸巢的盛景。豆雁、鸕鶿、白琵鷺們迎著夕陽,不斷在空中變換著“一”字、“人”字的隊形,鳥鳴聲聲,婉轉悠長,萬類霜天競自由,仿佛在與人們交流著對幸福的感悟。

  黃河在歌唱,鳥兒在歌唱,我們在歌唱。聽,好一首生機盎然的黃河大合唱!

  記者手記

  冬季到黃河看飛鳥、看濕地,看到了更多驚喜,收穫了更多希冀。

  黃河岸邊,蒹葭蒼蒼,這裡有飛鳥齊翔的盛景,有守護者無私無畏的付出,有年復一年持續整治,最終沙隱綠現、人水和諧的努力。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之後,沿岸幹部群眾謀劃長遠,幹在當下,讓黃河變成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關係。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類善待自然,自然也會饋贈人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們對珍稀鳥類的呼喚和期盼,實際上反映出對良好生態環境這一基本公共産品供應的渴望。

  濕地好像“晴雨錶”,飛鳥如同“溫度計”,濕地的溫潤程度、鳥類的數量多寡,映射著一個區域生態價值的高低。保護黃河,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給鳥類自由,就是給人類自由;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良好互動,也在改造著人們的主觀世界,提升文明素養和道德境界,使生態文明的價值外溢,從而獲得更高更大更多的自由,謂之萬類霜天競自由。( 河南日報記者董林張學文王映陳慧)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