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黃河文化 爭取黃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2020-01-13 10:12:53  來源:大河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儘快申遺、揭秘古地名、建國家公園…… “黃河座談會”上奏響“黃河大合唱”

  熱詞>>弘揚黃河文化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中,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成為其中重要的課題之一。那麼針對這一課題,省政協委員等相關人士有啥好的建議與觀點?

  黃河浩浩蕩蕩,千古幾多滄桑。寫下一個“幾”字,中華文明脊梁。中原文化在於斯,歷史文脈在於斯,中華之根在於斯,如何保護、傳承、弘揚好黃河文化?

  1月11日上午,鄭州市區山河賓館之內,一場主題為“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界別協商座談會拉開了帷幕。多位河南省政協委員、文化文藝界人士各抒己見。

  如何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

  觀點1

  成立黃河文化與申遺聯盟,爭取黃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觀點2

  講好黃河文明起源故事,對黃河精神深度挖掘。同時,進行“黃河之子”系列推介。

  觀點3

  通過古地名挖掘文化內涵,挖掘歷史故事,打造黃河旅遊文化品牌。

  觀點4

  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造精品博物館等,打造黃河文化的標誌符號。

  爭取黃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並不是河南省一家的事。省政協文化和文史委員會主任毛德富説,應該充分發揮中原文化優勢,加強沿黃九省(區)的區域合作,協同推進黃河文化發展。

  黃河文明經歷也見證了多個朝代,在上、中、下游形成了河湟文化、中原文化、海岱文化,這些文化豐富多彩,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組成部分。他説,當前首要任務是深化黃河文化的研究,打破區域之間的天塹和鴻溝。

  目前應深入梳理和挖掘黃河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突出黃河文化中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國家大一統的思想,因此要儘快建立黃河文化研究中心和全國性學會,定期開展黃河文化學術論壇,打造黃河沿線國際性學術交流平臺。

  他建議,借鑒大運河申遺的成功經驗,形成沿黃九省(區)的合作機制,成立黃河文化與申遺聯盟,最終力爭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名錄。

  弘揚黃河文化,關鍵詞還在“協同”二字。他説,應協同推進沿黃省區文明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

  弘揚黃河文化應講好這些故事

  黃河故事,不勝枚舉。然而,究竟應該講哪些故事,才能更好地彰顯黃河悠久的歷史文化?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席、黨組副書記李庚香建議説,應該講好黃河文明起源的故事,通過建設黃河文明博物館或者博物院,搞中華文明溯源之旅。把三門峽的中流砥柱精神、新鄉的太行精神、安陽的紅旗渠精神聯繫到一起,對黃河精神進行深度挖掘。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從歷史上的子産、韓愈,一直到現當代的常香玉、二月河、李佩甫等作為“黃河之子”系列推介,要把鄧亞萍、朱婷等當代河南文化名人的出彩故事講好。

  把三門峽的虢國文化、焦作的太極文化、鄭州的炎黃文化、少林文化、開封的大宋文化、安陽的殷墟文化等貫穿整合,梳理成中原文化集群,加以推介。

  通過古地名挖掘文化內涵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見證,地名是代代更迭的産物。在弘揚黃河文化方面,古地名也能派上大用場。

  省政協委員、開封市文職院漢語言文學系副主任朱峰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他在日常調研時,發現“疙瘩”一詞在黃河沿線很多地方都留下了痕跡。比如蘭考的楊疙瘩,中牟的董疙瘩、劉疙瘩,武陟疙瘩廟。疙瘩何意?是指能灌溉的小高地。黃河歷來是不安分的河流,為了防洪災,他們便選擇在地勢高的地方居住。這裡面蘊含了先民生存的智慧,體現了戰洪災、圖生存的精神。

  “一個地名的生成、淵源、變遷,到它的消失或定型,和該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文學、歷史、民俗、軍事、宗教等聯繫得很緊密。”他説,從地名中可以看出一個地方的變遷。

  為此,他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組織,摸清黃河流域的古地名,了解這方面的家底。通過普及古地名知識,留得住鄉愁,尋得住鄉愁。當然,也可以依託古地名打造黃河旅遊文化品牌。

  建造精品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黃河文化是在人與黃河的互動中生成發展起來的,反映著人與河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是物質與精神、理念與實踐、顯性與隱性的高度統一。河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河南省委主委張震宇説,在長期的形成發展過程中,以河南段為中心的黃河流域,孕育了始祖文化、河洛文化、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等寶貴財富,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為此,他建議在不斷助推黃河文化展示獨特魅力上下功夫。聯合域內各兄弟省份積極整合黃河流域的自然和文化資源聯合申報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産,建設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造精品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打造黃河文化的標誌符號,構建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

  另外,還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推進文旅産業融合,打造黃河文化旅遊精品帶,開發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文創産品,創作黃河題材文學藝術作品,把傳統的黃河故事講精彩。(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劉瑞朝蔡君彥  策劃:政務産品部 本組報道統籌:劉瑞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