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人馬寨村傳承古硯文明 留存“非遺”文化

2020-06-03 09:43:30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人馬寨村賞“非遺”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三門峽市人馬寨村傳承古硯文明 留存“非遺”文化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三門峽市人馬寨村傳承古硯文明 留存“非遺”文化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三門峽市人馬寨村傳承古硯文明 留存“非遺”文化

造型各異的澄泥硯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攝

  6月1日,在三門峽市陜州區西張村鎮人馬寨村,王躍澤打開硯窯封口,小心地取出一隻只金蟾硯、虎頭硯、天鵝硯,吹去上面的煙灰,仔細地觀察。

  “這一窯出來的都是鱔魚黃和硃砂紅結合的顏色。古人説澄泥硯鱔魚黃為上,硃砂紅次之,然後是玫瑰紫,所以這次燒出來的是最好的顏色,但是燒裂的、殘破的較多,成品率不是太高。”王躍澤説。

  澄泥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據《陜縣誌》記載:“澄泥硯,唐宋皆貢。按此硯今産於人馬寨村王玉瑞製造有年。土質如紅石,碾碎成粉,摻和為料甚佳。”唐代的一些重要典籍都有對澄泥硯的記載。

  王躍澤是陜州澄泥硯第六代傳承人,也是陜州古硯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保護人。為了傳承古硯制法,王躍澤在全國各地蒐集澄泥古硯,並在人馬寨村的老宅上,建起了中國第一家以澄泥古硯為專題的民辦博物館“研山草堂澄泥硯古硯博物館”。

  “人馬寨所産古硯臺紋飾生動古樸,硯臺背面都印有産地與作者姓名,如河南陜州澄泥古硯人馬寨村玉瑞堂造、陜州人馬寨銀沙盧硯工藝局王福堂造等。”王躍澤介紹。

  在蒐集陜州古硯的同時,王躍澤認真鑽研燒制澄泥硯的古方,並刻在石碑上以示後人。近年來,他在古硯博物館原址上進行了擴建,成立“陜州人馬寨王玉瑞澄泥硯展示館”,被省文化旅遊廳公佈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産示範展示館”。

  在人馬寨村,像王躍澤這樣恪守傳統、一脈傳承的村民比比皆是。王躍澤的鄰居朱秀雲,把自家院落改建為“朱秀雲民間藝術館”,展示捶草印花技藝,目前是“捶草印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村民王四虎是“地坑院營造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村民侯引綢是陜州剪紙非遺傳承人。

  如今,“澄泥硯”“捶草印花”“地坑院”已經成為人馬寨村乃至三門峽市特有的民俗文化符號。為了更好地保護好這些黃土垣上的民俗文化,這些非遺傳承人紛紛建立傳習所,召開專題研討會,讓更多人走進人馬寨,了解黃土文化。

  在三門峽,隨著對仰韶文化遺址廟底溝類型的進一步發掘,從廟底溝村蜿蜒至人馬寨村的火燒陽溝區域的仰韶文化遺存,為研究黃河流域中原文明的演變進程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例證。

  “人馬寨村是省級美麗鄉村、省級民俗文化古村落(特色村),目前有非遺傳承人30多人,傳承的門類各有特色。我們正在對部分地坑院院落進行改造,打造一批地坑院民宿和農家樂,進一步提升鄉村旅遊的硬體設施,讓更多人來認真品讀、了解人馬寨古文化。”談到村子的未來,人馬寨村黨支部書記王新後信心滿滿。(河南日報記者 王小萍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雪紅 通訊員 張廣傑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