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消息(記者 萬慶麗):2024年年底,信陽南灣水庫以其卓越的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成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日前,記者走進南灣水庫,探訪這顆“豫南明珠”如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一條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的雙贏之路。
南灣水庫又稱“南灣湖”,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水域面積75平方公里,總庫容13.55億立方米,是信陽人民的“母親湖”,承擔著近70萬信陽人民的飲用水供給任務。
“南灣湖”煙波浩渺 攝影 萬慶麗
南灣水庫設有一處“十四五”地表水國考斷面“飲用水源地取水口”,水質考核目標為地表水Ⅲ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南灣水庫水質下降,局部水域呈現富營養化趨勢。南灣水庫事務中心水資源科科長耿逢向記者介紹了之前污染主要成因:上游畜禽養殖糞污直排、城鄉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率低以及茶産業快速發展帶來的生態壓力。
為守護“母親湖”,信陽人民傳承革命老區精神,踐行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理念,通過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源系統治理、生態保護修復、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等措施,加強南灣水庫水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環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提升,成效顯著。
有機茶園的“綠色革命”
好山好水出好茶。在浉河區浉河港鎮有一座茶文化莊園,名曰“嘉木飲”,寓意茶之美好。
信陽嘉木飲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樂迪介紹茶園管理情況 攝影 萬慶麗
據信陽嘉木飲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樂迪介紹,位於信陽毛尖的核心産區白龍潭的“嘉木飲”茶文化莊園,用有機肥替代化肥,引導綠肥科學種植,安裝監測蟲情、捕殺害蟲的燈,在滿足茶樹養分需求保證茶葉産量品質的同時,有效減少茶園化肥農藥使用量,打造綠色有機“信陽毛尖”。
非物質文化遺産“信陽毛尖傳統炒制技藝”傳承人、中國制茶大師陳正軍介紹全流程茶葉溯源平臺 攝影 萬慶麗
消費者買到的茶葉是不是來自信陽毛尖的原始生長地“五雲兩潭一寨一門”?在文新茶村,非物質文化遺産“信陽毛尖傳統炒制技藝”傳承人、中國制茶大師陳正軍介紹説,這裡建立了基於區塊鏈的全流程茶葉溯源平臺,通過科技助力實現産品“源頭可溯、去向可查”。消費者買到茶葉後,通過掃描茶葉包裝上的二維碼,就能觀看含有茶園環境參數以及茶葉生産加工各個環節信息的視頻。
如今,在文新茶村、何家寨露營基地等龍頭項目帶動下,“嘉木飲”、八馬等37家茶莊園串珠成鏈,40個精品文旅點位星羅棋佈,浉河茶旅成為著名網紅打卡新地標。
陸域污染防治控源頭的“浉河答卷”
信陽市積極謀劃實施流域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項目,依託信陽市南灣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試點、浉河區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工程、浉河區南灣湖流域主要入湖河道綜合整治、信陽市南灣水庫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提升工程、信陽市南灣水庫水生態環境調查等多個項目,實施流域産業結構調整、污染源治理、生態保護修復、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累計投資近18億元。
污水處理廠 攝影 萬慶麗
在浉河港鎮污水處理廠,信陽市生態環境局直屬一分局副局長劉向輝介紹説:“我們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水庫周邊鄉鎮新建污水處理廠8座、一體化污水處理站25座,新增污水處理規模17510立方米/d,配套敷設管網總長度124793米,新建庫區居民生活垃圾收集貯存轉運設施,實施譚家河鄉、浉河港鎮、董家河鎮農村改廁共計16074戶,有效控制城鄉居民生活污染。”
“保水漁業”的生態智慧
信陽人民以生態優勢賦能發展優勢,做活“水”文章,做好“茶”文章,倚“綠”生“金”,以生態産業建設收益“反哺”環庫周邊群眾脫貧致富,實現水源地保護區發展綠色轉型。
記者乘船前往茶島途中,目之所及,清澈的湖水碧波盪漾。猴島、鳥島、花鰱島、茶島等自然島嶼猶如碧珠灑盤,各具特色。
遠觀南灣湖生態茶島 攝影 萬慶麗
據了解,得益於優良的水生態環境和生態養殖模式,南灣水庫盛産的“南灣魚”肉質鮮嫩、肥美可口、享譽中原,獲評中國馳名商標,連續獲得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産品金獎、中國國際現代漁業科技博覽會金獎。信陽實施南灣水庫“保水漁業”生態模式,每年投入500余萬元用於投放花鰱、白鰱等,濾食水中藍藻等浮游生物,在提升水質的同時保障生態“南灣魚”産品供給。
信陽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南灣水庫水生態環境品質穩步提升。南灣水庫水資源豐富,近10年蓄水位穩定高於88.12米,蓄水量達16億立方米,控制面積1100平方公里。2021年以來,南灣水庫流域系統治理水準持續提升,成效顯著,庫區水質穩中向好,飲用水源地取水口國考斷面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Ⅱ~Ⅲ類;南灣水庫健康狀態良好,近三年水庫綜合營養狀態指數年均值分別為39.1、38.3、38.9,穩定保持在中營養狀態。
記者站在南灣湖畔,遠山如黛,近水含煙。這片革命老區的紅色熱土,正以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詮釋著“兩山”理念的深刻內涵。從有機茶的“減法”到生態漁業的“加法”,從截污治污的“攻堅戰”到綠色生産的“持久戰”,信陽人民守護的不僅是一湖清水,更是子孫後代的幸福源泉。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