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工作會議在商丘市召開。來自蘇皖魯豫4省10市的相關部門負責人齊聚一堂,以“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協同推進四省十市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共商合作發展大計。
這次會議,是4省10市合作的升級。這10市分別是:江蘇徐州、連雲港、宿遷,山東棗莊、菏澤、濟寧、臨沂,安徽淮北、宿州,河南商丘。
會上,10個城市共同簽署了涵蓋物流、社會信用、流通體系、社會保險、人力資源、市場監管、招標投標、醫檢互認、統計改革、生態環保等關鍵領域協同高品質發展協議,破除行政壁壘,推動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繪製區域一體化發展新藍圖。
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世紀80年代,地方就自發成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2018年12月,一場在徐州召開的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座談會,聚集了如今的10個城市,共同簽署了《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併發出協同發展宣言,標誌著合作從鬆散走向緊密。2024年,《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出臺,就4省10市協同發展的目標任務作出了統籌部署。此次在商丘召開的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工作會議,正是《行動方案》出臺後,4省10市聯合召開的首次工作會議。
今年以來,蘇皖魯豫4省發展改革委聯合製定了年度重點合作事項,交界地區的發展路徑越來越清晰、合作成果越來越豐富。特別是自2018年區域協同發展座談會制度化召開以來,10個城市先後簽署産業、交通、環保、文旅等各領域合作協議21項,協同發展進入系統發力、多點突破的快車道。
其實,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的10個城市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是中部地區崛起、長三角一體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疊加之地,産業門類齊全、配套協作能力強,區位優越、市場龐大、潛力巨大,在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具備先天優勢和獨特條件。
地處河南省“東大門”、蘇皖魯豫4省接合部的商丘,是國家規劃的全國80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六大無煙煤基地之一,下轄的9個縣(市、區)都培育了“一縣一特色産業”。柘城縣的金剛石微粉出口量佔全國的85%以上,培育鑽石年産量佔全國的60%以上;全國每10雙運動鞋就有3雙産自睢縣;民權縣冰箱冷櫃年産能佔全國的10%,冷藏保溫車企業的數量、産能、産量均佔全國的50%。商丘超硬材料産業入選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群。這為推動蘇皖魯豫省際交界地區高品質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商丘市搶抓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機遇,與徐州、菏澤等9市開展常態化溝通對接,與江蘇、安徽等17個省的138個市簽訂合作協議;發掘運用“一源一城一故道,一河一山一群賢”文化資源,實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商丘品牌;構建“東西南北海”全方位開放格局,向東對接長三角城市群,向西對接鄭州都市圈與“陸上絲綢之路”,向南連結粵港澳大灣區,向北深化豫魯聯動並對接京津冀,向海推進沱澮河航運與商丘港建設、實現通江達海。
商丘市聚焦“1+2+4+N”目標任務體系,在全國全省大局中精準定位、找準方位,發揮基礎優勢,強化比較優勢,加快建設殷商文化起源地、四省交界協同區、豫東開放橋頭堡、樞紐經濟新高地,積極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千萬溪流匯聚,方有大海的波瀾壯闊。蘇皖魯豫4省10市以“一盤棋”思維打破行政壁壘,展開深度合作,必將繪就一幅省際交界區域協同推進高品質發展的生動圖景。(記者 李鳳虎 劉夢珂)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