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房産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2022-01-21 10:03:54來源:新華日報編輯:陳小雨責編:周經韜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黨建聯盟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綠色標杆企業驗收——金田塑業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綠色標杆企業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執法檢查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生態環境大數據中心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泗洪啟用無人巡航監測船為河道“體檢”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遙感監測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宿遷:一“園”展盛景 百姓盡開顏

  綠水環繞、疊翠流金、灰瓦白墻,如今走進宿遷市宿城區耿車鎮大眾村,滿目清新、生態宜居,很難想像這裡曾是遠近有名的“垃圾村”。“根治廢舊物資處理産生的污染之後,我們建設美麗鄉村,村裏變了樣,很多搬出去的人又搬了回來。”説起宿遷這幾年生態環境品質的改善,村民夏歡喜上眉梢,感嘆“美了環境,甜了生活”。

  “未來30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會貫穿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並將引領我們建設一個更加綠色低碳的美麗宿遷。”宿遷市委書記王昊反復強調,良好生態環境是宿遷最大資源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動員全市上下以滾石上山的勇氣、如如不動的定力,加快“江蘇生態大公園”建設,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為建設“美麗中國”探索新路。

  數據顯示:2021年宿遷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為80.8%、同比上升7.6個百分點,改善幅度均位居全省第二;地表水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達91.4%,完成省定目標;生態環境公眾滿意率連續四年領跑全省,“江蘇生態大公園”標識更加鮮明。

  高位統籌 聯動發力——“江蘇生態大公園”標識更加鮮明

  全力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江蘇綠心”,宿遷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總指揮長,分管市領導為污染防治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的領導機制,固化“每日分析研判、每週環境會商、每月污防指例會”調度機制,形成“現場觀摩、曝光、表態+集中會議”推進模式,高位統籌、強勢推進。2021年,市領導先後召集各類治污攻堅會議、調研活動等32次,分解落實重點攻堅任務148項。

  創新“兩長”述職機制。制定“兩長”述職制度,將全市4個國控、6個省控、4個市控點位長和15個國考斷面、35個省考斷面縣(區)級斷面長納入述職人員範圍,述職履職形式包含會議述職、應詢述職、跟蹤述職等,精準壓實“兩長”責任。

  創新積分管理機制。出臺《宿遷市生態環境高品質考核月度積分管理辦法》,按照“嚴在前頭、考在平時”原則,對全市5個黨委政府、4個管委會以及39個市直部門實行月度考核。將全市高品質發展指標體系中生態環境高品質發展指標年度分值的60%作為平常每月考核分值,實行百分制,每月在100分基礎上進行扣分、加分,每月通報考核結果,倒逼責任落實、問題整改。

  創新司法聯動機制。結合宿遷“河湖長制”“斷面長制”“點位長制”相關工作,建立“河湖長+檢察長”“斷面長+檢察長”“點位長+檢察長”的“1+3”工作模式,建立聯合巡查、聯合督查、聯席會議“三聯”機制,做到重要情況及時通報、重大案件及時研究、重點環節及時協商,充分發揮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一體化辦案優勢。

  聚焦問題 系統施治——深入打好“三大保衛戰”

  從古黃河改造、馬陵河治理,到入湖河流水質改善、洪澤湖生態保護修復,宿遷水環境持續改善。從根治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污染、圍剿“散亂污”,到揚塵整治、淘汰老舊車,宿遷撥霧霾見藍天……生態宿遷“天生麗質”,更不乏後天努力。

  著眼“天更藍”,明確各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點位長、網格長,厘清“五清”職責,壓實屬地主體責任,在統籌推進揚塵治理、餐飲油煙整治等“1+6”專項行動的同時,堅持定向挖潛與重點區域相結合,創新“走航監測+執法檢查”模式,並率先通過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計量認證,啟動水性漆替代油性漆、生物膠替代醛膠工作,推進全市610家涉VOCs企業完成原料替代等,提高“治氣”精度和合力。

  著眼“水更清”,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斷面長制,對50個國省考斷面實施“一河一策”,夯實220余項工程落地,統籌推進治標和治本工程雙落實、應急和固本措施雙聯動。開展區域水準衡管理,逐步補齊污水收集處理短板和缺口,全年新增污水處理能力8.94萬噸/天。

  處在濉河330省道國考斷面上游不到兩公里、近10萬畝的江蘇省洪澤湖農場,在率先實施夏季麥秸稈離田及直播稻改機插秧試點的同時,創新以“內循環”帶優“大生態”。“在被42公里圍河環繞的基礎上,我們先開挖13條排澇溝與圍河溝通,後開挖1994條灌溉渠與排澇溝溝通,全面疏通內部水系,確保農田退水全部進入灌溉渠和排澇溝,形成完整的內部‘小循環’。”該農場有關負責人説,如今在農田退水時節,下游國考斷面水質也能穩定達標。

  著眼“土更凈”,有序開展超標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重點深化化工園區土壤及地下水環境品質監測與預警體系項目建設,持續跟蹤監測。動態更新農村黑臭水體清單,狠抓畜禽糞污、農業面源和內源污染等治理,行政村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率達71%,高於省定年度目標6個百分點。

  源頭治理 增綠擴容——厚植美麗宿遷生態基底

  錯落有致的水塘、種類繁多的植物、蜿蜒曲折的棧道……已建成的宿城區運河宿遷港産業園生態安全緩衝區,看起來更像是個濕地公園。“我們將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與濕地公園打造結合起來,集污水處理、生態修復、休閒娛樂於一體,在為百姓提供休閒遊玩的理想場所的同時,也為企業從根源處解決水污染與用水問題。”宿遷市港城水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經理張茂介紹。這是宿遷堅持源頭治理、增綠擴容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生態福利。

  宿遷堅持綠色引領,統籌實施溧河洼生態修復工程和退漁禁捕、退圩還濕等工程,先後恢復37平方千米溧河洼生態濕地;持續開展泗洪城北污水處理廠、泗陽六塘河口、宿城運河宿遷港産業園等生態安全緩衝區建設,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生態環境容量和空間。

  與此同步,宿遷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同時,突出源頭治理,集成綠色信貸、應急管控豁免等多項政策,先後爭取中央和省級資金6847萬元、綠色信貸資金1.32億元,激勵企業主動提標改造,已培育5批次14家“綠色標杆”示範企業,引導玻璃、板材、新材料等主導行業發揮示範作用,從源頭為生態環境減負。據初步測算,14家企業累計PM減排約20.5t/a,SO_2減排約170.7t/a,NO_X減排約390.8t/a,VOCs減排約9.6t/a,減排效果顯著。

  為厚植美麗宿遷生態基底,宿遷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全市完成新造林1.9萬畝,修復濕地1000畝,自然濕地保護率達59.5%。發揮“兩湖兩河”水資源優勢,全面取締非法採砂,全力推進駱馬湖東岸和大運河、古黃河沿線“一岸兩線”生態系統建設,形成了“以水串城、清水繞城,水綠交融、人水相依”的濱水特色。兩湖退圩還湖5.6萬畝、退漁還湖21.9萬畝。推進北京路綠廊、環湖大道景觀等建成投用,運河灣公園等96個精品公園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41.22%、43.86%,形成以林蔭路系統為網狀框架,多層次、多功能的綠色生態網絡,成功獲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定向領航 融合聚力——“黨旗紅”引領推動“生態綠”

  近年來,宿遷生態環境部門堅持黨建引領定方向、深度融合促提升、示範帶動聚合力,著力打造“團結向善、勇毅向上”文化內核,擴大生態環境保護“朋友圈”,以工作實效增加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宿遷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人大開展《宿遷市駱馬湖水環境保護條例》《宿遷市洋河雙溝酒産區地下水保護條例》立法,用法律手段保障洋河、雙溝酒産區地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安全,為建設“中國酒都”提供法治保障。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交通運輸局聯合組建“先鋒綠源通”黨建聯盟,與市水利局開展“綠水先鋒、勇毅同行”黨建結對共建,排定21個項目協同推進綠色發展。

  以“黨建領航助力綠色發展”為主題,紮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發展。推進“綠島”建設,為中小企業配套建設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幫助中小市場主體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建成2個集中噴塗中心,積極服務沭陽、泗陽傢具製造中小企業。位於泗陽高新區的江蘇綠享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採用5G智慧機器人噴塗技術、智聯網雲數據技術,降低了60%的綜合涂裝成本,保證每平方米的涂裝成本遠低於傳統手工噴塗成本。建成宿遷宇新固體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綠島”項目,借力物聯網平臺,破解小微企業危險廢物收貯困境。

  與此同時,堅持依法依規監管與有力有效服務並舉,積極服務經濟高品質發展。成立億級項目幫辦服務小組,對50億元級以上項目實行清單化管理。建立廳市會商機制,定期開展重大産業項目會辦,為宿遷紡織、光伏玻璃、釀造行業等重大産業提供高效服務。編發《宿遷市工業企業環保指導手冊》,將環評審批、項目驗收、排污許可、過程管理等全生命週期相關政策,以及容易被處罰的行為和環境執法要點歸納“一冊”,幫助工業企業解決環保工作難題。2021年全市共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903件,同比增長58%;處罰金額7249萬元,同比增長29%。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宿遷將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和“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範區建設一體謀劃、集成推進,建立健全高位統籌、法治管控、智慧監管、市場調節“四項機制”,堅定不移把生態保護好、把生態優勢發揮出來,全力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建設“江蘇生態大公園”,讓綠水青山得到充分展現、金山銀山得到充分體現,更高水準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新華日報 作者 高雲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