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直觀中國       |         原創        |        視頻               融播報       |       輿情智庫            房産        
文物修復使命在肩 這個年輕團隊“勇挑大梁”
2023-01-10 12:21:51來源:中國江蘇網編輯:高一芳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南京市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所文物保護團隊:文物修復使命在肩,這個年輕團隊“勇挑大梁”

  冬日午後,身著白褂工作服的巫驍靜坐于一塊大紅漆案前,毛筆、鑷子、鬃刷、裁刀、裁尺等修復用具一字排開,只見他將一張顏色相對於古籍較淺的竹紙裁成1釐米寬的細長條,用鬃刷蘸水,借助水的浮力,將兩張殘破斷裂開的紙頁拼接到一起。

文物修復使命在肩 這個年輕團隊“勇挑大梁”

  “在進行紙質文物修復工作前,我們需要通過對紙張表面形態的觀察和借助纖維分析儀器對紙張的纖維做鑒定,確認它是竹紙、皮紙還是什麼,確定好後再去找相應的材料去修復。”巫驍説。

  在他身後,同事們正在修復一副巨型孔子像。“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由我們團隊成員一起合作,共同完成。”

  巫驍口中的“團隊”,即南京市文化遺産保護研究所的文物保護修復團隊。2014年,南京文保所成立時,文保修復團隊也于當年組建,團隊成員十余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我們團隊大部分同事學的修復專業,也有學化學、美術等相關專業,專攻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同事還具備城市規劃、文化遺産保護相關專業背景,可以説大家算是‘一專多能’吧。”

  1990年出生的巫驍自畢業後,已從事文物修復工作整整10年。十年中,他完成了百十來件不同類別文物的修復工作,其中就包括二三十件明清書畫、文書檔案的保護工作。在團隊中,他更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哥哥”。

  在巫驍看來,修文物是一件充滿神聖和使命感的事業。古籍、瓷器不會説話,看起來是“沉默”的,但字裏行間的歷史感和滄桑感與自己相觸,好似隨時可以來一場古今對話。“我在修復文物的時候,就像是在給文物治病動手術一樣,把它壞掉或者殘缺的肌理進行修復和還原。”

  而無論是修復有機質文物,還是無機質文物,都需要修復人要有著做“冷板凳”的潛心定力和善於分析解決攻克修復難題的強大的思考能力。因此修復工作不僅是一項考驗修復師動手能力的工作,更是需要我們要學會“手腦並用”。“在修復工作開始之前,要先對修復工作進行風險評估,並制定充分切實可行的方案,思考先於行動。文物一旦修壞,幾乎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所以儘量不要讓失誤發生。”這是一項容不得我們犯錯的事業。

文物修復使命在肩 這個年輕團隊“勇挑大梁”

  進入文保所文保修復團隊後,巫驍師從南京市文保所文物修復專家李瑋老師和汪桔生老師,“兩位老師手把手,傳幫帶教了我很多修復技術,汪老師還會結合自身豐富經驗,在具體修復環節中給我們及時指導,幫我們打牢基本功。李瑋所長更是從如何快速診斷出文物病害類別、如何制定出最適宜的修復方案,以及對於在修復中出現的一些技術難點問題如何解決等方面給予我很大的幫助。兩位老師經常上手做給我們看,我們照著學。一些很重要的文物修復工作,老師們也總是給予我們難得的實踐機會。”

  在日常工作中,巫驍和團隊成員們經常會就一件文物修復的方案進行反復推敲和實驗,最後才能上手修復。在文保修復團隊修復的很多歷史文物中,有相當比例是革命文物。有團隊成員認為,“很多革命文物所在的年代其實就是我們祖輩的時代,小時候聽祖輩講故事,總感覺那段革命歷史離我們很近,因此在修復這些革命文物時,經常會發現它涉及到的某件事或某個人物是我們認識或熟悉,從而更有親切感。”

  2019年是紀念“南京解放70週年”,特殊的時間節點,南京市文保所接到上級任務,負責保護修復一批革命文物,完成時間是半年。接到任務後,團隊所有成員迅速動起來,積極認領修復任務。

  日記本、獎狀、旗幟、襯衣等需要進行保護修復的革命文物類別繁多,且都有著不同程度的文物病害,有的病害還十分嚴重。巫驍要修復的文物之一——一張渡江戰役時期部隊發給老船工的表彰獎狀。

  這張用塑封工藝封存的獎狀本體已經面目斑駁,保存狀況極差。儘管修復人員小心翼翼,剝離時還是不可避免掉落了一些表層油墨,在進行全色處理和對破損部分進行修補後,原本“奄奄一息”的獎狀“獲得新生”。“那一刻的成就感是無與倫比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手藝,讓更多人看到革命年代真實歷史的樣子。”巫驍説。

  在不斷的用心打磨中,團隊終於如期完成這項艱巨任務。當文物對公眾展出時,塵封的歷史似乎打開了匣子,更多熱愛歷史的人們得以細細端詳。

  數據顯示,自南京文保所成立以來,修復保護文物總數大概在1400件(套),這每一件文物,都是這個年輕團隊共同付出心血的最好見證。

文物修復使命在肩 這個年輕團隊“勇挑大梁”

  “我們國家這麼多年來流傳下來的文物是難以計量的,但全國文物修復師隊伍缺口還很大,那麼多文物其實是修不過來的。”南京市文保所辦公室副主任張昊表示,團隊成員們都有一個共同心願,那就是盡可能延長它們的壽命,讓它們如同健康的老人一般,幸福的生活。“這既為賡續革命歷史,代代薪火相傳貢獻出我們的力量,更是我們作為文物修復從業者的初心與使命。”(中國江蘇網 記者 黃澤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