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5.4萬觀賽客流撬動3.4億元消費,一場球賽點燃南京夏夜——“古韻、煙火和熱血全佔了”
持續高溫擋不住人們對於“蘇超”賽事的熱情。7月5日晚,當“蘇超”第六輪南京隊主場迎戰蘇州隊的哨聲在南京奧體中心體育場響起,南京城的“足球熱”早已越過綠茵場的圍墻,向全城蔓延——萬象天地的巨型螢幕前,球迷舉著冰飲吶喊;熙南裏的古巷中,遊客看著直播逛市集;新街口的餐廳裏,歡呼聲與碰杯聲交織……這場體育盛宴,通過遍佈全城的66個重點“第二主場”,點燃夏夜的消費煙火,共吸引觀賽客流25.4萬人次,拉動總客流142.5萬人次,帶動商品銷售額3.4億元。
商圈變賽場,打開觀賽的N種方式
“南京隊,加油!”南京萬象天地的梧桐廣場上,應援道旗飄揚、歡呼聲此起彼伏。數十台冷風機送出陣陣涼意,球迷們捧著現場免費發放的冰飲,在觀賽椅上為每一次現場的精彩對決而沸騰。
“比在家看更過癮!”身穿南京隊球衣的小李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本來還在為搶不到球票而可惜,現在覺得“第二主場”觀賽體驗也不錯:解説聽得清楚、冷風機吹得舒服,夏日街頭的氛圍感也很美好。現場還聚集了不少遠道而來的球迷,一位拖著行李箱的無錫觀眾表示,“特意趕過來,逛完夫子廟就直接來這看球,‘文旅+體育’一站式全體驗,服務還週到!”“賽事+”賦能,戶外大屏“圈”出爆棚人氣以及火熱夜經濟,這裡早已不是單純的商場,而是連接球場,串聯景區與商圈的“超級樞紐”。
觀賽熱情持續轉化為“消費力”。賽事期間,遍佈南京全城的觀賽點位化身消費磁場,為“夜經濟”注入熱血激情——
金鷹新街口店同步啟動戶外大屏與中庭雙場地直播,商場順勢聯動美粧、服飾品牌推出促消費活動,主題花車展售的“蘇超”官方周邊産品、飲品小食及“助力蘇超”系列零食禮包,為市民營造熱烈觀賽氛圍,收銀臺前的交易提示音此起彼伏。
在百家湖商圈舉辦的南京國際啤酒節,“球迷競猜墻”前圍滿參與者,現場直播大屏前更是擠滿熱情的觀眾,大家喝著啤酒、看著球賽,享受愜意的夏夜。周邊商場同步開啟“夜間折扣場”,運動品牌的限時特惠與賽場直播形成聯動。
“跟著‘蘇超’遊玄武”的特色活動,則讓消費熱力向文旅領域延伸。玄武區域內的20余家賓館酒店推出住宿及餐飲優惠,圍繞球迷需求提升住宿體驗;南京博物院推出“蘇超”球迷特別福利,更讓跨城而來的球迷收穫“觀賽+文旅”的雙重體驗。
古巷遇綠茵,解鎖“夜經濟”方程式
當晚,熙南裏大板巷,古色古香的燈籠下,另一場“觀賽派對”熱鬧開場。這裡不僅有賽事直播,還融合非遺、音樂和市集。非遺手作攤位前圍滿人,市集上的吉他聲與解説聲美妙融合,遊客手裏的糖畫和冰粉,成了觀賽“標配”。
作為第二屆夏日夜經濟消費季的“開場秀”,熙南裏將足球與文旅深度融合:3個直播點同步直播賽事,商戶裏藏著“小型觀賽角”;週末的球迷服務站能領“十三太保美食地圖”,“上新”夏日消費禮包、發放權益券、開展促消費及抽盲盒活動;閒魚小廣場的“足球快閃車”送出周邊禮品……從午後到深夜,這裡的熱鬧“不打烊”,看球時的吶喊聲、逛市集的悠閒、嘗美食的滿足、體驗非遺的美好在此無縫切換,“觀賽+逛吃+文化”的多元樂趣一站式體驗。
商圈消費熱潮迭起,商戶們也紛紛“接棒”,以精準服務接住流量。不少商家在雙人套餐的基礎上還加推4人套餐,更適合朋友聚會、看球宵夜。遊客憑“蘇超”票根、線上購票記錄,或高考准考證還能在部分商戶享受專屬優惠。“邊嗦小龍蝦邊看球,晚上再打包份鴨血粉絲湯當宵夜,這趟南京行,古韻、煙火和熱血全佔了!”來自揚州的遊客王女士晃著手裏的賽事紀念徽章,滿眼笑意。
全民參與,體育IP撬動全城消費
這場由“蘇超”掀起的全民參與熱潮,又從“第二主場”擴散至全城消費領域。
南京市商務局監測數據顯示,7月5日,南京66個重點“第二主場”共吸引觀賽客流25.4萬人次,拉動總客流142.5萬人次,帶動商品銷售額3.4億元。元通、百家湖、新街口三大商圈銷售額分別增長21.2%、19.4%、16.2%,展現了賽場經濟的輻射力。
餐飲市場率先升溫。7月5日,銀杏裏街區的雲幾創意菜營收較上週六增長79.5%,晚間時段更是座無虛席。美團平臺數據顯示,7月4日至5日,南京餐飲堂食交易額增長35.9%,訂單量增長51.2%,交易規模位列全省第一;夜間消費規模佔比約51.01%,其中異地遊客消費貢獻近兩成。
住宿市場同樣火熱。攜程平臺數據顯示,7月4日至5日,建鄴區旅遊消費同比增長35.06%,南京奧體附近的國際青年會議酒店客房爆滿。地鐵及景區周邊的酒店受輻射帶動明顯,賽事人流外溢至市內其他交通方便或靠近景區的酒店,不少遊客為一場球賽,多留了兩晚感受南京的夏夜。
當終場哨響,萬象天地的歡呼聲仍在回蕩,熙南裏的燈籠更加璀璨,夜經濟“亮堂”起來。“蘇超”帶來的不只是90分鐘的勝負,更像一根引線,串聯起商圈的煙火、古巷的文脈、人們的笑臉……這場“體育+文旅+商業”的融合,讓江蘇夏夜因足球更加沸騰,因消費更有活力。(新華日報 記者 王夢然 實習生 王子月)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