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緊扣産業鏈 打造強磁場
2022-01-12 11:54:27來源:遼寧日報編輯:黃非責編:馮薇薇

遼寧:緊扣産業鏈 打造強磁場_fororder_1641948671(1)

  2021年年終歲尾,朔風凜冽。然而,冷,並未擋住資本紮根遼寧的“熱”。

  在瀋陽,新的合作正在達成:遼中區、新民市、康平縣相繼開啟“雲簽約”模式,一批投資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産業項目宣告落戶。

  在大連,新的藍圖正在展開:面向京津冀地區,圍繞全市重點産業鏈等領域,當地開展“招商月”活動,簽約各類項目30個,吸引投資365.16億元。

  在鞍山,新的動能正在積聚:當地與華潤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在電力能源、城市燃氣等領域的廣泛合作,攜手打造央地合作“新樣本”。

  不同地區、不同産業,卻折射出相同的現象:外界對遼寧的預期持續改善,“遼寧引力”正在不斷增強。

  數字刻錄著“遼寧磁場”的強度:省商務廳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前11個月,全省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789億元,同比增長13.5%。

  “十四五”開局起步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全省上下將招商引資作為促發展的“駕轅馬”、穩增長的“動力源”,積極融入和服務“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全力以赴“搶”項目、“備”項目、“幫”項目,不斷夯實高品質發展“底盤”,為奮力開創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撐。

  搭建重要平臺 吸引重大項目

  去年秋天,遼寧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資金追逐的熱點。

  9月,總投資2723.5億元的187個項目在2021遼寧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以下簡稱“遼洽會”)成功簽約。這一高層次、國際化的投資貿易合作平臺,讓世界深深感受到遼寧省深化與各方交流合作的開放胸懷,體會到“數字遼寧、智造強省”所蘊含的無限潛力。

  以遼洽會和面向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的三大招商引資促進周為代表,遼寧省建好用好省內一批具有競爭力、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招商平臺,引資金、上項目、興産業,讓載體釋放潛力、以平臺拉動增長。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一系列招商平臺的推動下,2021年前11個月,全省共有3087個內資項目到資,實際到位資金5643.3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重大項目成為引進內資的有力支撐:到資1億元以上項目981個,到位資金4915億元,佔全省總額的87.1%。民間資本和外資企業的加速涌入,也成為去年以來遼寧省招商引資工作的亮點。2021年1月至11月,民營企業項目達2882個,到資4690.8億元,佔全省到位內資總額的83.1%;全省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72家,同比增長21.4%。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稱,這表明,隨著遼寧省經濟轉型升級的逐步深入,“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越來越多的民企、外企正在遼寧找尋産業發展的契合點,共享投資興業的新機遇。

  聚焦精準招商 助推産業升級

  一塊電子屏上,3張産業鏈圖譜回答了謀劃數字經濟項目“現在有什麼、需要補什麼、去什麼地方找”的疑問。

  産業鏈全景圖展示了發展數字經濟的若干具體業務領域;産業鏈現狀圖中,數字經濟項目的分佈格局、發展態勢、專利成果等統計一覽無余;産業鏈補鏈圖中,圍繞當地數字經濟項目,用戶可按照相關條件篩選搜索,鎖定契合發展需求的優質補鏈企業。

  這是沈撫示範區利用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手段建立的“産業鏈圖譜招商平臺”。自平臺建立以來,沈撫示範區“按圖索驥”篩選鎖定目標企業1000余家,為項目儲備、簽約、開工提供了“數據庫”“動力源”。

  如今,精準招商,已逐漸成為各地招商引資的“標配”。去年以來,全省上下以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為核心,不斷提升招商引資精準度,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産業集群,引進一批優質項目。省商務廳加快完善全省産業招商圖譜平臺,指導各市借助平臺,梳理本地頭部企業配套情況,厘清相關産業鏈上下游中斷點、堵點問題,明確招商引資方向。

  新動能、新引擎,正體現在精準招商的數據中。以去年的“遼寧—長三角招商引資促進周”活動為例,一批來自重點領域、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的重大項目選擇在遼寧省簽約落戶。“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經貿合作對接會上,共有129個“老、原、新”項目進行簽約,總金額達1331.88億元。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全省商務系統將繼續圍繞“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建設開展招商引資,針對産業鏈延長、供應鏈重塑、附加值提升包裝特色項目,緊盯重點區域,拓展重點國家,“走出去”“請進來”並舉,不斷提升招商引資水準。(遼寧日報記者 董翰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