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退伍軍人駐村的“三本台賬”——資陽市安岳縣芭蕉村第一書記陳思文的為民實踐
2025-07-30 17:36:3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盛夏時節,資陽市安岳縣橫廟鄉芭蕉村的山坳裏格外熱鬧。通組公路上的運輸車滿載枳殼、枳殼園裏彎腰採摘的村民笑靨如花,芭蕉村第一書記陳思文望著這番景象充滿感慨。這名曾服役于山東某部隊的“老兵”,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勁頭,都揉進了芭蕉村的山山水水,以實幹繪就了如今家園美、産業興、民心暖的振興畫卷。

  從“土辦法”到“硬工程”:他用腳步丈量宜居家園

  陳思文身上總帶著一股軍人的硬朗勁兒。2023年9月,當安岳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選派他到芭蕉村擔任第一書記時,這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兵,二話不説背起行囊,一頭扎進了這片需要他的土地。

一名退伍軍人駐村的“三本台賬”——資陽市安岳縣芭蕉村第一書記陳思文的為民實踐_fororder_圖片-1

芭蕉村通組公路 攝影 吳坤忠

  “土”辦法摸清“真”家底。剛到芭蕉村的頭三個月,陳思文磨破了兩雙膠鞋。他揣著一本厚厚的筆記本,身影出現在田埂上、屋檐下、院壩裏。和村民拉家常是他的“必修課”——“張大爺的降壓藥快吃完了吧?”“李大娘家娃在廣東的廠裏咋樣了?”“下雨天,3組那條路是不是又成‘泥塘’了?”……這些細碎的信息被他密密麻麻地記在本子上,更烙進了心裏。村民看在眼裏,陳思文不像來鍍金的,倒像村裏土生土長的娃,村裏的事兒都門兒清。

  “磨”出來的惠民工程。摸清了“家底”,陳思文立刻瞄準鄉親們最盼的路和水。為了爭取項目資金,他成了上級部門的“常客”。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彙報材料反復打磨,項目優勢條分縷析,村裏困境實事求是地講。那份軍人的執著勁兒和為民請命的真誠,最終“磨”來了100余萬元資金。項目落地,他更是釘在現場:協調施工、監督品質、解決糾紛。汗水浸透了衣裳,皮膚曬得黝黑。如今,3.13公里嶄新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33口蓄水池如明珠鑲嵌田間,20個山坪塘碧波盪漾,蓄滿希望,800多戶村民擰開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嘩嘩流淌。看著這些變化,村民由衷地豎起大拇指。

  “掃”出來的美麗家園。硬體改善了,陳思文又盯上了“軟環境”。“村是咱的家,乾淨了住著才舒坦!”他喊出口號,更帶頭行動。他率先拿起大掃帚,走上村道清掃垃圾落葉。同時,他巧用“川善治”平臺,拍照上傳、督促整改,引導村民自覺收拾房前屋後。起初有人觀望,但看著陳書記幹得熱火朝天,看著村裏角角落落一天天清爽起來,大家也紛紛加入。如今的芭蕉村,道路乾淨整潔,庭院錯落有致,那份由內而外的清爽宜居,是陳思文帶著村民,用實實在在的掃帚“掃”出來、用日復一日的堅持“守”出來的。

  從“徵拆破局”到“産業造血”:他用實幹激活新動能

  芭蕉村的好山好水間,成渝中線高鐵最高橋——田柳灣特大橋順利合龍、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如期完工、關刀橋水廠試運行。這背後離不開陳思文日夜奔忙、化解難題所打下的堅實群眾基礎和保障。

一名退伍軍人駐村的“三本台賬”——資陽市安岳縣芭蕉村第一書記陳思文的為民實踐_fororder_圖片-2

陳思文(右二)走訪脫貧戶 攝影 吳坤忠

  “拆了房,我上哪找好屋基?”7組村民田應建憂心忡忡。陳思文的“鐵腳板”很快踏進了老田家的門檻。他拉過板凳和老田並肩坐下,掰著指頭解釋補償細則和安置方案,把政策化成老田聽得懂、看得見的“實惠”。

  政策講透了,心結也解了大半。更讓老田沒想到的是,陳思文不只是“動嘴皮子”。他多次跑鄉里,幫老田理順宅基地審批流程,又“磨破嘴皮”協調建築隊優先施工,還常去工地盯進度:“保質保量還要快,讓老田哥早點住新家。”幾個月後,摸著新房光滑的瓷磚,老田咧嘴笑:“陳書記説話算話,這新家舒坦。”

  這僅是開始。陳思文的辦公桌有一張重點項目的拆遷進度圖:清晰地標注著42戶的進展。哪家談妥了,哪家還有疑慮,標得清清楚楚。他帶著村幹部,白天黑夜逐戶協調,化解疑慮擔憂,實現徵拆速度與群眾滿意度“雙提升”,為項目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名退伍軍人駐村的“三本台賬”——資陽市安岳縣芭蕉村第一書記陳思文的為民實踐_fororder_圖片-3

陳思文(左一)與村民采收枳殼 攝影 吳坤忠

  當重點項目的基石穩穩夯築,陳思文的目光又投向更遼闊的田野——要讓村民真正過上好日子,得讓土地“活”起來、産業“立”起來。陳思文瞄準村裏低産低效的枳殼園、黃花園。他心裏清楚,土地才是鄉親們長久的飯碗。

  他一次次邀請縣裏的農技專家來到枳殼園、黃花園,手把手教村民剪枝、防病;四川潤意文旅設計公司的負責人被他拽著在村裏上坡下坎轉悠了好幾遍,硬是“逼”著人家結合村裏的山水和産業繪出了一幅“枳殼花開、藥香引客”的農文旅項目藍圖。

  2025年7月,青綠的枳殼堆成小山,産量比往年多出5000多斤。旅遊大巴開進了村子,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賣出手工枳殼膏和黃花茶。村民的臉上笑開了花——這笑容裏,是對那個褲腳沾泥、帶領他們實幹的“鐵腳板”書記最深的信賴。

  從“暖胃”到“暖心”:他用真情織就幸福網

  2023年寒冬,芭蕉村村頭支起了幾口特別的灶臺。春節前夕走訪時,看到村裏大部分留守老人還是冷鍋冷灶的寂寥景象,陳思文的心裏不是滋味。他四處奔走聯繫愛心企業,終於把“愛心灶臺”辦了起來。連續半個多月,灶膛裏跳躍的火苗驅散了嚴寒,回鍋肉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每天,熱騰騰的飯菜準時端上桌,霜花結滿的窗戶後,是全村400名老人暖透身心的笑臉。“娃,你比我親兒子想得還週到。”一位大爺緊緊拉住陳思文粗糙的手掌,聲音哽咽。這口灶暖的不只是胃,還有人心。

  “鄉親們的胃暖了,更要讓大夥兒的心也亮堂起來。”陳思文深知文化滋養的力量。他一次次跑回“娘家”單位,當起“文化説客”,成功把縣裏的文化“大部隊”請進芭蕉村的院壩。

  2024年新春,平日裏安靜的院壩鑼鼓喧天。歌舞歡騰,小品詼諧,惹得圍坐的村民前仰後合。一名老大娘緊緊握著鄰座的手,笑著嘮嗑:“我活了一輩子,頭一回在家門口看這麼熱鬧的戲。陳書記來了,咱這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小小的舞臺成了凝聚人心、點亮精神的熱鬧場。

  2025年春節前夕,寒風如刀,割得人臉生疼,陳思文的心卻係在村裏的脫貧戶和困難黨員身上。他又一次多方協調,一批承載著關懷的大米、食用油如期而至。當陳思文把沉甸甸的米油送到獨居老人李婆婆手上時,老人枯瘦的手緊緊攥著陳思文,另一隻手顫抖著抹去眼角的淚花:“每年過年你都記挂著我這個老婆子……我心裏暖啊。”

  駐村兩年多,陳思文的鬢角添了霜白,臉龐曬得更黝黑。但芭蕉村的路越走越寬,村民的笑容越來越甜,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他總是説:“我曾是個兵,現在就是芭蕉村的‘服務員’,能讓鄉親們的日子好一點,再苦再累都值。”這樸素的話語是一個老兵、一名黨員最赤誠的初心。(文 潘政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