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龍頭更像龍頭 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2025-08-21 11:20:28來源:人民網編輯:馮巧鳳責編:馮巧鳳

  “以前縣醫院遇到難題直接轉成都大醫院,現在找我們!”巴中市中心醫院院長楊傑的話語中難掩自豪。近日,記者來到這家醫院,探訪四川省人民醫院託管給其帶來的新變化。

讓龍頭更像龍頭,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巴中市中心醫院南壩院區 巴中市中心醫院供圖

  “以前我們雖是‘龍頭醫院’,但更像是個空架子。”楊傑坦言,託管前的巴中市中心醫院雖為區域醫療中心,卻因科室間缺乏聯動、優質資源下沉不足,難以真正發揮龍頭作用。四川省人民醫院託管後,將“患者至上、員工第一、協同創新”寫入工作價值觀,並大力推動多學科協作成為常態。

讓龍頭更像龍頭,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醫護人員開展培訓 巴中市中心醫院供圖

  一個骨科患者的經歷印證了這一變化。

  不久前,通江縣一位老年骨折患者家屬焦急地致電楊傑:“楊院長,能否聯繫省醫院?”得知患者情況後,楊傑立即安排麻醉科、骨科會診。骨科主任楊明坤斬釘截鐵地説:“我們能解決!”手術5天后,患者順利出院。家屬感慨道:“沒想到本地就能治好,省心又省錢!”

讓龍頭更像龍頭,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巴中市中心醫院。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醫院還將“患者至上”理念轉化為具體服務。

  “其實週末來看病的患者反而更多。”為此,楊傑表示,針對“工作日無暇就診”的痛點,醫院增設週末全天專家門診(“雙休門診”),覆蓋多個核心科室,切實為上班族、學生和育兒家庭提供便利,“服務上線後,臨床與醫技科室累計收到患者49面錦旗、31封感謝信”。

  以前,市民張先生為了等專家號,需要在工作日請假,現在週末也能挂專家號,他和家人來看病更方便了。“這回不用扣錢了!”張先生高興地説。

  醫院在便捷就醫方面的創新,還包括大力推行日間手術、日間病房、日間化療等工作,通過流程優化與精細調度,讓患者在24至48小時內完成診療並安全出院,顯著縮短住院時間、減輕就醫負擔。

讓龍頭更像龍頭,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巴中市中心醫院內部場景。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攝

  醫院的人文關懷也在細微處得到體現。

  楊傑經常去一線和基層巡查工作情況,隨時掌握醫院各種情況。一次巡查中,楊傑注意到患者小張面色蒼白、精神萎靡,便立即上前詢問。了解了患者感受後,他立刻安排急診科護士為其抽血檢查,並叮囑值班醫生及時處理。對此,楊傑説:“我們每天都要多看一眼、多問一句。很多問題早發現,就能避免小病拖大。”

  專科建設是醫院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我們緊扣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要求,抓住優質資源擴容與人才隊伍建設兩大關鍵,系統推進省級區域醫療中心與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楊傑告訴記者,目前,醫院已獲批8個四川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正培育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加快構建“1+2+8”優質專科矩陣,形成引領區域的重點專科體系。

讓龍頭更像龍頭,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隨時待命出發,保護群眾健康。實習生 唐藝娟攝

  據楊傑介紹,未來巴中市中心醫院將繼續發揮省醫託管優勢,做強“1+2+8”專科矩陣,完善救治體系,推動互聯網醫院與醫聯體深度協同,努力讓群眾“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看得近”,夯實區域健康服務網。

讓龍頭更像龍頭,讓醫療更有仁心 這樣醫改“要得”!

巴中市中心醫院病房樓。實習生 唐藝娟攝

  據悉,圍繞巴中市“十大行動”部署,醫院正以“患者全生命週期健康”為主線,聚焦“專科強基、技術創新、協同增效”三大領域,努力創建引領區域醫療新格局。

  “大醫精誠,醫者仁心。”秉持這樣的觀念,楊傑把醫院院訓改成“仁愛、精業、求是、創新”,明確中心醫院發展的方向——患者至上、惠及群眾。現在,全院醫護人員目標更明確、氛圍更團結、行動更協同,正朝著建設川東北區域醫療高地目標堅實邁進。

  【記者手記】

  從“轉診省城”到“本地解決”,從“舟車勞頓”到“雲端問診”,巴中之變,在於精準破解了區域醫療兩大核心困局:一是資源下沉的“最後一公里”梗阻,通過管理賦能與數字杠桿有效打通;二是技術幫扶的“水土不服”難題,借人才“雙循環”(引進與培養並重)實現本土化生根。

  “詩意山水,紅色巴中。”當革命老區堅韌不拔的精神底色,遇見現代醫改的科學智慧,巴中市中心醫院的“破繭”之路,為全國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啟示:真正的託管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替代,而是點燃內生發展的引擎;醫療改革不僅追求技術的飛躍,更需注入深厚的為民情懷。這份書寫在紅土地上的健康答卷,深刻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新時代革命老區全面振興注入了強勁的康養動能。(人民網記者 劉海天 實習生唐藝娟參與采寫)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