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踐諾——四川托底性幫扶觀察
2025-08-29 15:26:0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鄧超責編:馮巧鳳

  區域發展不平衡是四川面臨的特殊省情和突出矛盾,關乎著高品質發展成效和共同富裕成色。涼山彝區、涉藏地區、秦巴山區中39個欠發達縣域基礎最差、內生動力最弱、歷史欠賬最多,39個縣GDP總值僅佔全省4.7%。這些縣面臨著諸多壓力和挑戰,亟待補足發展短板。

  四川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後,2023年9月作出繼續對三大片區39個欠發達縣域開展托底性幫扶的重大決定。自此,一場關乎發展公平、飽含制度溫情、消除貧困接續奮鬥的“系統打法”在巴山蜀水間徐徐展開。

  托底性幫扶是對“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誓言的踐行,亦是對區域協調發展規律的深刻探索,彰顯著一個多民族人口大省在現代化征程中的責任與擔當。

  機制創新

  制度生命力激活幫扶效能

  錢雪娟是四川省發改委基礎設施發展處處長。最近,她獲得托底性幫扶工作協調機制辦的另一份任命:大小涼山彝區第三片區工作組組長。與錢雪娟一道組成工作組的5名工作人員涵蓋發改、財政、生態、文旅等廳局,他們負責涼山州鹽源、普格、布拖3縣片區的跨部門協調工作。對他們的工作要求是:直面問題、主動靠前、高效有力。

  類似錢雪娟這種片區專項工作組共有10個,同時設立39個專班聯絡員,實現39個托底縣域全覆蓋。涼山州喜德縣委書記曾浪舟用“如逢甘霖”形容專項工作組。

  2025年8月,喜德縣梳理13項托底性幫扶工作困難問題清單,涉及教育、交通、住建、水利等11個省級單位。按以往流程,喜德縣將問題清單提交給對口幫扶的牽頭廳局,牽頭廳局再居中協調,但這種模式效率與效果大打折扣。

  “信息不對稱、級別不對等,該找誰,誰的責任,怎麼辦成,不確定性太多。”四川省應急廳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劉志紅一語中的。而這個專項工作組直擊“正在研究辦理中”等“太極陣圖”,馬上辦、跟進辦、督促辦,困難同當,問題同解。“問題清單交到專項工作組3天時間,立即運轉,所有涉及相關工作廳局都主動和我們進行了對接,積極商討解決辦法。”曾浪舟對專項工作組“打開方式”尤為滿意。專項工作組猶如“中央廚房”,受扶縣域拿出“點菜清單”,涉及工作廳局(單位)備好“食材”,“同炒一盤菜”。這是機制搭建創新的疊加效應。

  托底性幫扶的持久效能根植于機制創新的土壤。在産業幫扶領域,同樣凸顯機制創新激活幫扶效能。四川通過建章立制的系統性設計,讓“輸血”更精準、“造血”可持續。

  在飛地園區建設中,四川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構築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長效機制。成都市金牛區與石渠縣共建的金石飛地園區位於成都金牛區信息園西路,來自石渠縣的綠色生態優質農産品在這裡線上線下暢銷兩旺。這種“研發在外、轉化在內”的合作方式,巧破“一廂情願”與“生態保護與産業發展”難題。飛地園區通過“稅收分成、産值統計雙向計入”的制度設計,讓成都金牛區的企業資源與石渠縣的生態優勢實現精準嫁接。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犍為縣共建的飛地化工園區,聯合謀“化”創新推出“環境容量置換”制度,通過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破解環保瓶頸,目前已吸引3家高新技術企業入駐,預計年産值將突破20億元。

  在托底性幫扶中如何持續提升東西部協作制度“出牌能力”,讓“物理組合”更有“化學反應”。四川創新“産業鏈貫通、價值鏈提升、利益鏈共享”方式,體系化推出東西幫扶與受扶兩地協同協作模式。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幫扶涼山州金陽縣時,在西昌市共建電商産業飛地,首創“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參與”的三方協議:鎮海區負責搭建銷售渠道,金陽縣組織貨源,運營公司按銷售額的5%提取幫扶基金,反哺當地公益事業。這種“盈利性與公益性綁定”的共贏機制讓飛地不僅成為商品交易平臺,更成為可持續的幫扶載體。

  主體激發

  從“要我幹”到“我要幹”的蝶變

  幫扶的深層突破在於激發受扶地與幫扶者的雙重主體能動性。四川通過重構激勵機制與賦權體系,讓幫扶從“上級派任務”的被動執行,轉變為“主動謀發展”的自覺行動。

  四川省社科院派出包括6名博士在內的10名幫扶隊員,他們在幹好喜德縣所幫扶村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人才智力優勢,主動思考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五五”規劃,為喜德縣委黨校設計精品課程,打造現場教學點、走進機關、社區講授專題黨課……鄭鈞蔚、鐘鵬、董康3名博士幫扶隊員確認金西高速在賀波洛鄉建有出站口的喜訊,在駐地爾吉村2900米草甸高地提前謀劃“雲端爾吉 星空露營”基地。3名隊員多方奔走,四處籌措資金,目前已與爾吉村致富帶頭人阿的阿哈建成4個露營平臺、1處民宿,這個夏天已接待600多人次入住。“等風來不如追風去”,鄭鈞蔚以此形容他們的主動出擊。這種轉變的背後是幫扶成效結果與晉陞、評優直接掛鉤,激勵幫扶幹部從“完成指標”轉向“解決問題”。

  欠發達縣域自身的主動性更令人振奮。涼山州普格縣在四川能投的幫扶下,發展艾草産業,並非簡單接受資金技術,而是主動組建“艾草種植合作社”,制定《農戶參與分紅管理辦法》,將企業、村集體、農戶的利益按4:3:3比例綁定。普格縣還與四川能投一道在産業鏈孵化、市場行銷、科技創新等方面發力,加快培育具有涼山特色的高原艾草品牌,已建成1.5萬平方米生産廠區;開發鄉村振興聯名産品“熊貓週末”,相關産品被納入國家衛生健康委數字醫學與家庭醫生服務銷售渠道;通過科研技術為産業加持賦能,深挖高原艾草的醫用、藥用價值,提升産業附加值和競爭力,促進普格縣“土特産”品牌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同下一盤棋

  凝聚“雙向奔赴”合力

  托底性幫扶沒有“局外人”,而是全省上下協同聯動的“大合唱”。四川統籌做好“組團式”幫扶,構建起“省級統籌、市州協同、縣鄉落實”的三級聯動體系,讓政策、資源、力量集中成勢,高效流動,形成“同下一盤棋”共同利益觀。

  省級層面,在三大片區實行“一片區一專項方案”。針對甘孜州鄉城縣蘋果藏豬園區的缺水難題,四川省水利廳、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攻關,部門協同,打破“條塊分割”的壁壘。四川省委組織部與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衛生健康委聯合實施“人才幫扶打包行動”,將醫療、教育、農業等領域的幫扶資源整合打包,按需分配到縣。2024年以來,這種“打包服務”已為28個縣解決人才短缺問題,其中鄉城縣通過“教育+醫療”打包幫扶,縣級醫院新增3個專科,高中本科升學率提升15個百分點。

  央地國企力量深度參與,成立“幫扶聯盟”,將項目投資與縣域發展規劃精準對接。中國華電在甘孜州投資建設的光伏電站,創新“光伏+牧草種植”模式,為當地培育出3個牧草加工企業。省屬國企幫扶通過股權合作、聯合開發、就地註冊、互利多贏等模式,拓展幫扶模式,基本形成“建設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産業、富裕一方百姓”的良性循環。

  回望托底性幫扶,它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它讓39個欠發達縣域短板成為潛力板,讓差距化為追趕力,讓每個同胞都能在時代浪潮中不掉隊。這份擔當寫在川西高原的青稞地裏,刻在秦巴山區的産業園區中,映在各族群眾的笑臉上,熔鑄在四川9000萬父老鄉親邁向共同富裕的堅定步伐裏。(文 馮俊鋒)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