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以“數字天府 智投未來”為主題,第五屆數字經濟投融資機構四川行在達州舉行。
活動期間,通過實地走訪調研建設成效,與會各方代表參觀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在這裡,數字四川成果與産業特色亮點紛呈,一次又一次地“點燃”在場網信企業和投融資機構的合作激情。
數字經濟無遠弗屆 達州推動建設省級重點項目
近年來,達州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東數西算”達州樣本,高位推動建設省級重點項目——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作為全省5個、川東北唯一可建設若干3000機架城市內部數據中心的區域城市,2022年7月,達州成功被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樞紐節點(四川)“1+5”整體規劃佈局。
《四川省關於加快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全省以天府數據中心集群為核心,支持成都優化算力結構、提質增效,支持雅安建設集群拓展區,支持綿陽、德陽、宜賓、達州、內江等地按需建設算力基礎設施。
資料顯示,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總規劃佔地2888畝的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主要建設有城市數字大樓、智慧樓宇、智算中心及基礎設施,以數字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和市民生活品質。目前,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已與中科曙光、阿裏雲、啟明星辰、華力創通等行業領軍企業建立戰略合作,形成數字底座創新體系,助力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快速發展。
在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萬達開先進計算中心經理王振林説:“我們是四川繼成都超算、成都智算後建設的第三個先進算力服務平臺、首個超智融合算力中心,通過加入國家超算互聯網、四川省算力調度服務平臺,算力使用率達80%以上,累計為全國300家科研單位提供先進算力服務。”
數字四川如火如荼 達州數字建設成效可圈可點
數字經濟是個“風口”,如何參與到信息革命中?達州有示範,其四大數字建設成效也是可圈可點。
數據歸集全域全量。達州創建首席數據官工作制度,實施“數據大會戰”行動,2024中國開放數林指數躍升全國第30名;推動數據資源價值轉換,賦能“稅電指數”“企業發展指數”等100余個數據演算法模型,試點“醫療檢驗結果互認”等10余個公共數據産品。
應用場景統籌統建。達州按照“集約、高效、共享”原則,推行信息化項目建設,節約財政資金超2億元,打造便民利企應用場景20余個;公共資源交易大數據監管平臺入選全國先進計算典型應用案例,大竹智慧漁業入選全國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數字鄉村建設獲《人民日報》等央媒肯定性報道。
算力建設超前發力。達州建成川東大數據中心和西部首個超智融合數據中心——萬達開先進計算中心(曙光站),可提供超算7P和智算152P;加快推進萬達開先進計算中心(阿裏站)和善思開悟AI應用成渝集群項目建設,預計2025年底達州智算規模超1600P。
數智産業乘時乘勢。達州建成達州數字經濟産業園,落地中科曙光、華力創通等企業10余家;航達鋼鐵成功創建為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工廠;連續舉辦兩屆全國先進計算技術創新大賽,2024年獲得四川省政府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數字政府建設兩項督查激勵。
國家網信辦發佈的《國家信息化發展報告(2024年)》顯示,2024年,四川信息化綜合發展水準再次位居全國第一梯隊,四大數字建設成效加持的達州貢獻不可或缺。
三次産業場景涌動 智改數轉、VR體驗、數字農具……
何以搶得先機,佔位贏在未來?達州在三次産業均有不少新場景。
“智改數轉”已成為達州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引擎。
“智慧管控中心作為‘數字神經中樞’,構建起一整套覆蓋生産全流程的智慧管控體系。從原燃料進廠到合格産品出廠,整個過程以直觀、動態的方式呈現于眼前。”方大達鋼大數據中心吳家鑫介紹説。數據顯示,達州市“智改數轉”診斷評估企業比例達到56.1%,10余家重點企業通過“智改數轉”,實現生産效益平均提高15%以上。
數字經濟激活文旅深度融合發展,通過VR設備體驗全景漫遊成為新時尚。
巴山深處,遊客不僅可以觀看國家級非遺“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還能通過VR設備漫遊觀看,同時體驗巴文化的古老傳説。巴山大峽谷開園至今,旅遊綜合收入突破78億元。
數字經濟為鄉村振興注入“數字動能”。在達州達川區二東村的數字育苗工廠,一排排嫩綠的辣椒苗在LED補光燈下舒展枝葉,無人搬運車沿軌道精準送達育苗盤。這座佔地30畝的智慧育苗基地每年可為周邊鄉鎮提供優質蔬菜種苗超1000萬株。達州市委網信辦統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目前已建成數字鄉村示範村11個,農村寬頻接入端口數同比增長23%,還開展“數字農具”普及行動,推動智慧灌溉、蟲情監測、土壤傳感等技術在田間地頭落地生根。(文 楊雯涵)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