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榆林治沙“色”變 打造綠色塞上明珠

2018-09-09 17:03:06|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陳夢楠

  編者按:天道酬勤,春華秋實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週年。40年來伴隨著改革的春風,陜西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的“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緊抓“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用心講好陜西故事。近日,圍繞改革開放40週年,國際在線陜西頻道特策劃“改革開放四十年 見證魅力榆林”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榆林各個區縣,了解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榆林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風貌、新成就。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吳宇婷):提起陜西榆林,“濯濯萬山無草木,蕭蕭千里少禽鴉。”曾幾何時,這便是榆林留給世人的印象。9月8日,國際在線陜西頻道走進榆林市,共同見證改革開放40年來,榆林治沙防沙新成就。

  飽受風沙肆虐 “一件皮襖四季穿

  榆林,古稱“上郡”,因秦朝名將蒙恬率30萬大軍“樹榆為塞”得名,位於中國陜西省的最北部,是古代的兵家必爭之地,長世間的戰亂和墾荒導致榆林的水土流失嚴重,風蝕土地增多,因此,榆林成了一個自古時候起就和沙漠打交道的城市。

  陜西省是中國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危害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也是阻止西北風沙東越南進的重要防線。陜西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的99%都集中在位於毛烏素沙漠南緣的陜北榆林。

  由於過度墾殖、氣候變化等原因,榆林的植被曾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日趨惡化。在新中國成立前近百年,流沙已越過長城南侵50多公里。解放初期,榆林市僅殘存60萬畝天然林,林木覆蓋率只有0.9%,流沙吞沒農田牧場120萬畝,沙區僅存的165萬畝農田也處於沙丘包圍之中,390萬畝牧場沙化、鹽漬化、退化嚴重,沙區6個城鎮412個村莊被風沙侵襲壓埋,形成了沙進人退的被動局面。由於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榆林每年因水土流失輸入黃河的泥沙高達5.3億噸,佔中上游入黃泥沙量的三分之一。轄區內的榆陽、橫山、靖邊、定邊、神木、府谷6縣(區、市),屬於榆林市風沙區,是京津風沙源治理的工程區(簡稱“京津工程區”),也是京津沙塵傳輸路徑西北路的沙塵源區和加強區。

  當地有句順口溜,“山高盡禿頭,灘地無樹林。黃沙滾滾流,十耕九不收”,“吃糠菜,住柳庵,一件皮襖四季穿”是生活在榆林大地和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

  打好治沙組合拳 造林“色”變

  “榆林的林業發展,完全可以説是一部榆林治沙造林的史詩,也是榆林的發展史。”榆林市林業局長呂學斌接受國際在線陜西頻道採訪時説道。

  提到以前的榆林,據呂學斌描述,過去的榆林林木覆蓋率只有1.8%,漫天黃沙,水土流失荒漠化嚴重,年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那個時候,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環境非常惡劣。”呂學斌説道。

  

  沙地造林(供圖 榆林佳縣林業局)

  為了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榆林就開始對沙漠進行長期不間斷治理,尤其改革開放以後,在國家政策引導下,榆林市積極踐行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工作,並且結合南北不同地貌,形成“南治土,北治沙”針對性防治體系。經過多年的綜合治理,榆林森林覆蓋率從當時1%左右提升到現今的38%左右,極大的改善了人居環境。

  從“哪有風哪栽,要把風沙鎖起來。”“哪有空哪栽,再把窟窿補起來。”“適地適樹合理栽,又把三松引進來。”到“喬灌混交立體栽,綠色屏障建起來”,再到“打造精品連片栽,增值增效富起來。”據了解,榆林針對五大沙化土地類型區,採取不同的治理措施,走出了不斷升級的科學治沙之路。通過採取人工、飛播、封育相結合,植治、水治、土治相結合,一改(改良土地)、三化(林網化、水利化、園林化)、八配套(田、渠、水、林、路、電、排、技)等一系列綜合治理措施,推廣樟子松“六位一體”等造林治沙實用技術,提高了治理水準,保證了治理成效,讓榆林植樹造林蓬勃發展。

  多年來,榆林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治沙造林經驗,曲折前行,經歷了試驗摸索階段、集體大規模治理階段、改革開放轉型階段和生態建設全面發展階段。科技支撐、改革創新、産業帶動在治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科技治沙作用明顯。榆林的沙區降雨稀少、氣候乾旱,種樹種草難度大、成本高。林業部門加大治沙關鍵技術科研攻關,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治理模式和技術,不斷提高防沙治沙科技含量。一項項先進的治沙科技成果在實踐中大顯神威。

  2015年,榆林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啟動了“榆林沙區樟子松嫁接紅松技術與適應性研究”項目,主要解決榆林沙區數年來樟子松生態林缺乏更新替代樹種和經濟效益微薄問題。通過聘請遼寧章古臺嫁接技術工人到實地示範與傳授,以及本地科研人員的探索,目前,在榆林林業科技示範園、定邊林業科技示範園、橫山白界林場,已培育紅松嫁接苗7萬多株,篩選出一套完整的嫁接技術和管理措施。林業部門依靠這項技術把紅松的生長區域向南推移了1個—2個緯度,同時將樟子松生態林改造成生態防護、種子生産兼用的多功能人工經濟林,為榆林沙區常綠針葉樹種的結構調整擴充了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沙區造林樹種的多樣性。

  據了解,榆林市把類似這樣的科學研究貫穿于防治荒漠化全過程,目前已營造萬畝以上成片林165塊,使沙區860萬畝流沙全部得到治理。

  改革創新增添動力。榆林市探索建立沙化土地資産産權制度,制定用途管制辦法,完善扶持政策,拓寬資金渠道,推動建立荒漠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和防沙治沙獎勵補助政策,創新防沙治沙投融資模式,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治沙。

  在榆林綏德縣辛店鄉裴家峁村,農民進城務工留下大片果園荒廢無人管理。縣委縣政府決定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在裴家峁村建設現代農業園區。在流轉土地1000多畝,極大增加了耕地面積的基礎上,按照“家庭林場”式複合經營,滿足了有技術特長、有資金實力、有經營能力的專業大戶集約經營土地、規模化發展林果産業的願望。

  在榆林佳縣,三北防護林建設初期,佳縣人民把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確定為建立以紅棗為主的生態經濟林體系,組織專門機構對佳縣石洼進行系統規劃,並出臺了“個體承包、壘石造田,誰造田誰所有,誰栽樹誰受益,五十年不變”的石洼開發治理政策,大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從此,向石洼要地、要效益的號角吹響。截至目前,黃河沿岸石洼區開發治理石洼5萬多畝,栽植以紅棗、花椒為主的經濟樹種150多萬株,不僅經濟效益可觀,社會、生態效益也尤為凸顯。

  據了解,近年來榆林按照“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思路,制定落實了“誰造誰有,允許繼承和轉讓”的政策措施,實行治理項目和治沙造林項目招投標制,推行“企業+基地+農戶”模式。目前,承包治沙造林萬畝以上的大戶、企業有50多家,經營面積100多萬畝。涌現出李守林、石光銀、牛玉琴、張應龍和補浪河女子民兵治沙連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治沙英模。

  目前,榆林市構建起特色經濟林果産業體系,現有各類經濟林面積400多萬畝,其中紅棗170萬畝、杏100萬畝、山地蘋果65萬畝、長柄扁桃40萬畝、核桃32萬畝,建立起集産品生産、加工、銷售為主的經濟林果産業新體系,拉動榆林市農業人口年均增收1900元。

  告別黃沙 全力打造國家森林城市

  在各大生態工程帶動下,榆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狀況呈現出面積減少、程度減輕的趨勢,植樹造林使榆林遍佈綠色,極大改觀沙區生態面貌,走向“向荒漠要綠色”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榆林市不斷加大對生態環境的整治力度,大力倡導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現如今,榆林防沙治沙邁入整體好轉、局部良性循環的新階段,森林覆蓋率從原先的1%提升到了38%,徹底地讓沙漠變了“色”。榆林成為中國防沙治沙示範區之一。

  目前,榆林以建設“塞上森林城、宜居生態市”為目標,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綠”原則,以城市城郊綠化、道路兩側綠化、長城沿線綠化、礦區治理綠化、水源保護綠化、沙區治理綠化為重點,強力推進“林業建設五年大提升”,大力實施“林業十大工程”、建設“六個百萬畝基地”,計劃到2020年,林木保存面積達到2400萬畝,林木覆蓋率提高到36%以上,林木蓄積量達到730萬立方米,濕地保有量穩定在69萬畝以上,自然保護地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達到5%,林業總産值突破100億元,如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過去黃沙漫天的榆林,歷經40年巨變,如今,一行行碧樹,一灣灣梯田,一片片田園,榆林人用汗水和淚水成就的腳下的綠色,向世人展示了榆林林業建設的成就,昭示著榆林成為“塞上明珠”的新形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