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農科城”看農業新圖景:新型智慧農業管理模式受追捧

2018-11-12 13:44:21|來源:新華網|編輯:王菲|責編:趙瀅溪

  11月7日,在農高會C館國際展區,工作人員邀請與會者品嘗松下植物工廠生産的綠色蔬菜。楊喜龍 攝

  符合你個人口味的蔬菜,已經可以在植物工廠定制生産了;農作物什麼時候渴了、餓了,農民通過智慧灌溉與水肥一體化系統,一目了然;點開手機App,控制溫室智慧控制設施,農民坐在家中就能“下地種田”……記者在被譽為“農業奧林匹克”的第25屆中國楊淩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採訪了解到,一些企業推出的新型智慧農業管理模式頗受追捧。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深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及智慧農業裝備在農業生産領域的廣泛應用,智慧農業不僅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産方式,也滲透到農産品銷售、物流和服務監管等各個環節。植入了“智慧芯”的農業,正在將第一産業引向前所未有的智慧高效時代。

  植物工廠:讓蔬菜標準化生走進現實

  “這顆寶玉來生菜原來口味偏甜,經過調整營養液比例後,現在不僅脆,還更爽口。”11月7日,在楊淩農高會C館國際展區松下展廳,松下農業事業部工作人員袁潤説,“松下植物工廠栽培環境與制藥廠衛生水準一樣。工作人員可以調配營養液成分比例,滿足不同顧客的口味需求。”袁潤説。

  植物工廠是通過設施內高精度環境控制實現農作物週年連續生産的高效農業系統,利用智慧計算機和電子傳感系統對植物生長的溫度、濕度、光照、CO2濃度以及營養液等環境條件進行自動控制,使設施內植物的生長髮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條件制約,省力、節約土地資源,還大幅提高了生産效率。

  “這顆寶玉來生菜從種子到成品包裝,生産週期是35天。在我們大連植物工廠,一天能生産6000余顆這樣的蔬菜,平均重量80克。”袁潤説。

  據介紹,植物工廠所需的光照、控溫、通風設備及相關技術都由松下自給。其中,LED照明設備模倣太陽光譜,只選用了紅光和藍光,縮短了植物生長週期。“這些條件保證了我們植物工廠種植的蔬菜健康無公害、高成品率、高營養以及穩定供給。”袁潤説。

  植物工廠是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農業産業化進程中吸收應用高新技術成果最具活力和潛力的領域之一,代表著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我們主要想帶給中國的朋友們一些安全、健康的蔬菜。”袁潤説,市場上做植物工廠的企業很多,大部分停留在做展示廳階段。松下已將植物工廠推向目標市場。目前,在中國市場,松下植物工廠以生産健康蔬菜為主導。下一步,公司將引進低鉀蔬菜。未來,將涉足中草藥、花卉生産領域。

  11月7日,在農高會C館國際展區,工作人員展示植物本體感測器産品。楊喜龍 攝

  智慧灌溉系統:成為農業高品質發展強勁動力

  “智慧化精準灌溉管理,較大幅度提高了作物的産量和品質,其實是自動化設備取代了原來人工判斷作物缺水肥的狀況,農作物什麼時候渴了、餓了,一目了然。”11月7日,在農高會C館國際展廳,來自中以合資的AWL公司的工作人員馬志紅,正在給與會者介紹他們的智慧灌溉與水肥一體化系統。

  隨著社會進步和農業、園林業的發展,水資源的不斷升值,傳統灌溉方式正在被現代智慧灌溉系統所取代,而依託于雲計算的智慧灌溉系統是有效解決農業灌溉節水問題的發展方向。

  AWL公司先進的本體感知系統,是該公司智慧灌溉與水肥一體化系統的核心技術,採用雲服務模式,基於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本體感知感測器于農業演算法,向用戶提供植物生産的環境數據,實時監測作物的生長和生理狀態。

  “將感測器夾在田塊作物的葉部、果實上或者根莖部,來監測作物和環境。”馬志紅説,採集的實時監測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傳輸到雲端,經過該本體感知系統運用獨特的演算法進行數據分析,告訴我們作物什麼時候缺水了,再通過與水肥機結合,提出科學生産操作建議,定時定量,給作物更精準的施肥。

  “從人工機械化灌溉到智慧灌溉系統的進步,實現了節水、節肥、提高自動化生産效率的作用,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生産的農作物産量、效益更大。”馬志紅説,目前,歐美一些國家的農業企業已經在使用這項技術,“希望在我們國內,有更多的企業和政府一起推動這項技術在灌溉領域的應用,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助力。”

  11月8日,楊淩一家農業科技企業生産經理向與會者介紹溫室智慧控制系統。楊喜龍 攝

  溫室智慧控制系統:坐在家裏玩玩手機就能種田

  “坐在家裏沙發上,通過手機APP,在不進入大棚的情況下,就可以控制溫室大棚的溫度、濕度、氣壓、光照……按個按鈕,溫度調節了,水也澆了,肥也上了。種植更簡單,更科學化了。”張旭是楊淩鴻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生産經理,在他的筆記本上,已經登記了30多個對該公司溫室智慧控制系統有意向的客戶聯繫方式。

  據了解,溫室智慧控制系統,是專門為農業溫室、農業環境控制、氣象觀測開發生産的一種環境自動控制系統,主要應用於農業溫室環境自動控制、高科技農業示範項目、農業科研教育等領域。由溫室控制器、室外氣象站、通訊單元監視器及輸出單元等硬體設施和軟體系統組成,通過感測器實現對室內外環境因子的監測、數據顯示和採集。

  “通過計算機集成監控系統,根據室內外氣候條件的變化,可對溫室的天窗、側窗、遮陽幕、微霧、濕簾、加熱器等設備進行精細控制,完成溫室的通風降溫、除濕、加濕、遮陽保溫、智慧加溫、空氣繞流、補光補氣、科學灌溉、施肥、抗風、防雨雪、PH值、EC值的檢測與調節、故障報警等功能。”張旭説,溫室智慧控制系統為溫室種植提供一個更易管理,便於操作的全新方法,達到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範圍,為農作物生長提供最佳環境。

  “未來,我們將與政府合作,把我們的溫室智慧控制系統帶進鄉村,帶到有需要的種植戶身邊,讓農民體驗到科技帶來的便利,幫助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張旭説。

  業內人士指出,從人工走向智慧生産領域,智慧農業更加突顯個性化與差異性,提供精確、動態、科學的全方位信息服務。要建立包括使成員企業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連結機制,“公司+農業園區+市場”的組織形式和“品牌+標準+規模”的經營體制在內的智慧農業産業鏈發展模式,推動農業全面升級。(楊喜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