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撕書現象頻現

2016-07-27 16:27:26|來源:中青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中國青年報教育圓桌版6月20日刊登了邢照允老師的文章《考生撕書背後是試卷氾濫》,讀來頗有新鮮感。他認為,考生撕書背後是試卷氾濫,真沒必要發給學生那麼多書和卷子,濫用教輔資料、濫發試卷、浪費教科書可以休矣!

  沒錯,學校乃至任課教師濫發教輔資料是過去常見的現象,而且初三、高三畢業班尤甚。但是,問題在於,自2013年秋季起,針對教輔問題, 教育部要求建立完善中小學教輔材料“一科一輔”管理機制,要真正把質優價廉的教輔材料列入推薦目錄。隨後,各地相繼制定管理辦法,按照“一科一輔”新機制管理教輔。儘管如此,一些學校濫發試卷的現象確實還是存在的,這和學生撕書之間當然有某種程度的關聯。

  不過,從筆者所在的地區看,學校濫發教輔書的現象大為減少。推薦教輔書的事情由學校教科室統一按照上級規定來做,班主任或任課教師不再向學生推薦教輔書和其他復習資料,每一科所用教輔,都是按照規定由學校統一購買的。這種做法符合“一科一輔”的要求。濫發教輔書的現象,可以説在我們這裡終結了,教師辦公室很少再見到推銷教輔書的書商。

  另外,隨著對濫發教輔的整治,濫發試卷的情形也好轉了很多。筆者連續兩年教了初三4個畢業班,每年進入復習階段後,年級組也只按規定印發兩套用於練習的模擬題。教師帶領學生做完這些題,就自己分析近年來的試題變化趨勢,有針對性地結合課本歸納考點、設計題型,指導學生抓住基礎和重點,通過當堂練習熟悉題型,提高答題的準確性。

  按理説,每科教輔書就一本,試卷也不多,學生不該在復習結束、臨考前幾天再撕書。可是,撕書的現象還是出現了。有一天下午,筆者從辦公室窗戶裏面看見很多初三學生把撕碎的復習資料從教室窗戶裏撒了出來,紛紛颺颺落滿樓下一地。由此可見,單純從教輔或者試卷氾濫角度觀察撕書現象還不夠,我們應該站在更深的角度來分析才更有説服力。

  也就是説,假若應試教育不變,現有的標準化考試形式不變,撕書現象還有可能繼續發生。即便是教育管理者發文禁止,學校給學生施加壓力不許撕書,撕書式的情緒也仍然難以有效消除。

  筆者和學生的關係還算融洽。部分初三生撕書後,筆者去問了幾個學生:今年復習資料發得那麼少,有人甚至連發的一本教輔都沒有做完,怎麼還撕書?請大家實話實説。有學生回答,他喜歡學校,尊重老師,但是不喜歡這樣的競爭性考試,不喜歡父母總是在週末把他趕到校外補習班去,看到那些做過的試卷,心裏就有火氣,感到只有毀掉它心中才能平靜。有個學生還反問筆者,老師你喜歡這樣教書嗎?整整一個學期都在做題,周考、月考不斷,你不覺得這樣的學習生活枯燥乏味嗎?有個學生插話,別為難老師,學校跟老師要分數,老師讓我們出成績,這不都是為了我們嗎?筆者説,沒辦法,畢業班都是這樣的,既然上高中得過分數關,那就只能講題做題,除此之外,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幾個學生七嘴八舌説了一會兒,走了,筆者卻思緒萬千。筆者甚至在想,是不是應試教育制度下的唯分數評價的升學方式,導致了學校對畢業班的過度應試教育?

  筆者想起了發生在外地某中學的一件事。某縣一流公立高中從高一到高二學生集體將自己花錢買的書本撕爛扔掉。原因究竟是什麼呢?用學生的話説,是他們不喜雙休補課,説他們不要這蒼白的日子,不要這乾癟的歲月。多少年來,補課不就是一種過度應試教育的表現嗎?哪有考試,哪就有應試,但是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過度進行應試教育顯然是有問題的。

  因此,筆者認為,應當透過學生撕書現象分析其背後的教育環境和更深層次的心理原因。撕書的學生中有平時成績不好的,也有好的。不管學生的學習成績怎麼樣,他們都在經歷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到了畢業季,應試教育會加碼,畢業班學生的課桌上,那一摞摞書本和資料就是證明。

  就拿高三學生來説,他們一直在為分數而奮鬥,而一切讓學生感到輕鬆與舒暢的陶冶都讓位給了做題與考試,周考月考不斷,應試教育過度化也就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習生活變得如此單調和枯燥,豈能不滋生厭惡這種生活的情緒?書本和復習資料距離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最近,繼續保留的價值最小。復習結束了,對學生來説,書本和資料作為升學的工具已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價值。因此,從直觀的角度看,學生自然就會選擇它們宣泄。也就是説,他們想撕掉的不是教輔書和考試卷,而是過度應試教育帶來的心理重負。

  從大的教育環境方面説,解決應試教育過度問題,尚需深化考試製度改革,要完善綜合評價和錄取方式,不能再把考試分數當作唯一的評價標準。從學校應試環境方面説,要改變題海戰這種過度應試教育的做法,主動探索多元評價的方式方法,要從人文關懷和心理教育方面,關心每一個考生,理解每一個考生,盡最大努力寬其心、勵其志,引導考生用平常心面對緊張的備考生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