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的堅守 只為“非遺”一夢

2016-08-26 14:31:54|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楊舒曼):從事農村文化保護工作28年,他每年至少有100天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和生命賽跑,他編寫了22卷、近300萬字的非遺傳承人口述史;簽“生死狀”,他成為了非遺傳承人心中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就是被陜西媒體譽為“非遺搜索引擎”、被非遺傳承人譽為“活菩薩”、被單位稱為“五十年難得一見的怪人”的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他踐行“非遺保護應該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這句話,為西安乃至陜西省的非遺保護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履行了一名基層黨員應該履行的責任。

  走街串巷 搶救即將消失的製鞋技藝

  一次看似無意的對話,竟發現了已經消失40年的布絮鞋製作技藝。

  在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有許多外聘的保潔員,他們大多來自西安的周邊地區,王智最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因為他認為非遺文化是藏在老百姓生活中的文化,只有走進群眾、深入接觸,才能發現自己想要的東西。

  王智回憶道,有一次在衛生間門口,他遇到了來自西安市長安區小邵村的保潔員趙大德,他按捺不住好奇心就和人聊了起來,最後聊到了趙大德家裏的東西。趙大德説家裏有個製鞋的老機器一直放著,準備扔掉。因為自身的對非遺保護工作的敏感,王智覺得這老機器裏面一定有文章。隨後他就跟趙大德去了小邵村,通過多次調查了解,王智發現趙大德家裏那臺老機器就是製作布絮鞋的機器,但是布絮鞋的製作技藝已經整整消失了40年。為了搶救這項技藝,王智多次去小邵村調查,做資料收集、整理,對趙大德的姐姐趙小明進行手藝調查。後來,西安市舉辦文化活動,王智聯繫趙大德的姐姐去現場打鞋,活動結束後,一位商人一路跟到趙大德家,定做了30雙布絮鞋,作為懷舊風格的手工藝品推向市場,沒想到廣受歡迎。王智不僅成功的將布絮鞋製作技藝申報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同時還將趙小明申報為西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布絮鞋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使布絮鞋製作技藝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據了解,現在小邵村不僅成為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示範村,還吸引了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打布絮鞋技藝的人。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傳承了非物質文化遺産,趙小明説:“只要有人想學,咱免費教,把這門手藝傳下去。”

  從2005年至今,王智調查、研究的項目多達1271個,可以説他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走街串巷,到處奔波,在出差途中也不忘對非遺文化的調查。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陜西各地忙著玩社火,也是他最忙的時候,調查非遺現狀、協調記者採訪、安排各項工作。他説非遺工作有一定的規律性,往往因為時間的關係而忽略了對家人的陪伴,也是他最愧疚的的一件事,所幸的是家人對此很理解,也可以讓他心無旁騖的去做好這件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