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劃走3萬元手機沒記錄 銀行:手機被屏蔽

2016-09-01 10:18:29|來源:陜西傳媒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小張也算微信達人。網上買衣服,朋友間發紅包,時不時通過微信轉個賬什麼的,使用微信支付的頻率很高。可令她沒想到的是,在她渾然不知的情況下,微信上綁定的工行卡在半個月時間裏,分3次莫名被人支付走3萬元,她説就這三筆交易微信裏沒有任何記錄顯示。

  去銀行查詢

  發現3萬元失蹤

  昨日下午,在西安城東居住的小張告訴華商報記者,她的微信上綁定了3張銀行卡,分別是工行、農行,以及交行的卡。

  8月29日中午,朋友給她往農行卡轉賬1000元。“因為這張卡沒有開通短信及時通知功能,我就去農行查詢,當時就想既然查了,那就把其他兩張卡也都查查吧。”小張説她把綁定在微信上的工行卡和交行卡也查了下,發現工行卡賬戶上錢不對。“我前一陣查這張卡還有6萬多元,可這次只有3萬多。”在銀行列印了明細後,小張發現8月6日消費10000元,8月14日消費15000元,8月19日消費5000元……“我從來都沒在網上交易過這麼大筆的錢數。”她問銀行,被告知錢全部都由第三方支付——微信支付劃轉走的,至於被消費到什麼地方,工行給她了一個賬號,説三筆錢全部轉到這個賬號下了。

  小張告訴華商報記者,她也開通了網上銀行,以為是網上銀行出的問題,後來到工行大廳查詢,工作人員明確告知她,就是微信支付轉走的錢,具體轉到哪就不清楚了。

  昨日下午,華商報記者在小張的手機微信裏查詢,發現無論是從零錢支付一欄裏查交易明細,還是從錢包裏直接查詢交易明細,都沒有查到3萬元的交易記錄。但在小張出示銀行列印的交易流水上,清楚記錄著這三筆錢的支出。

  銀行查詢確定

  客戶遭遇了詐騙

  小張説:“我有工行的消費短信及時提醒服務,可是這三筆不但在微信支付交易明細中查不到,就連工行的客服短信提醒也沒收到。”工行西安太華路支行工作人員查詢了小張的銀行卡狀態,發現小張的這張銀行卡的短信及時通知功能早就處於關閉狀態,只有在2014年開卡時的第一個月有這項服務,還是銀行單方面贈送的。對此説法,小張出示了今年7月7日工行客服電話發出的一條消費提醒,工作人員對此未能作出解釋。

  隨後,華商報記者致電騰訊微信客服查詢,客服表示,從後臺上,能看到小張交易的這3筆大宗費用,也有明確的去向,但對於為什麼該交易消息未能顯示到小張的手機上,他們也不清楚。

  對於卡上3萬元莫名消失,工行西安太華路支行十分重視並向上級彙報,業務部門著手調查,昨晚8時30分,該行相關負責人致電華商報記者,初步查清,小張的3萬元確實是通過微信支付,被人轉到異地的其他行的卡上了,目前只知道是一個公戶。微信支付平臺也的確發送出了交易信息,但小張的手機被人屏蔽了,所以她沒有及時接收到這三筆交易信息,能確定小張遭遇了詐騙。該負責人表示,他們正在跟騰訊方面聯繫,不敢保證完全追回損失,但希望能儘量追回。(記者 苗巧穎)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