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多餐飲店現"打賞制度" 你咋看?

2016-09-06 10:01:25|來源:西部網|編輯:王菲|責編:張琳瑞

  最近,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些連鎖餐廳興起了“打賞制度”,有點類似于小費,如果消費者覺得服務員服務週到,對他的工作特別滿意,就可以掃一下服務員身上佩戴的“二維碼”,對其進行“打賞”,金額從三塊到五塊錢不等。這樣的“微信打賞”如果出現在西安的餐廳,您會怎麼做呢?

  西安市民:“店裏服務態度感覺很好的話,可以接受,應該能起到激勵的作用。”

  西安市民:“如果是我們給了,服務員直接見到了效益,他們肯定會更好(服務)。”

  西安市民:“買的就是這種服務,額外再給那肯定是不應該的。”

  西安市民:“點讚肯定是百分百會點,因為是舉手之勞嘛。打賞不是要從你口袋裏掏錢嘛,肯定是會考慮一下吧。”

  有媒體針對“餐廳推打賞收小費”發佈微博投票,141位參與者中,57.4%的人表示“不強求,願意給就給,不願意給就算了”,39.7%的人覺得“不合理,這是變相索費,服務好是應該的”,還有2.8%的參與者對此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對服務生工作的肯定和鼓勵。

  記者走訪了一些西安的餐飲店後發現,“微信打賞”制度並不常見,但在一些消費群體較為年輕化的餐飲店,這項制度已經悄然興起。90後小王是服務行業的一名新兵,到這家燒烤為主的餐飲店工作一年多時間,在他眼裏,服務員是個很有挑戰性的工作。

  餐廳服務員小王:“會主動熱情招呼,該送的送上,喜歡吃烤肉可以多點份烤肉,在其他主食方面就不推薦了,不會推薦太多,推薦你先吃,吃完不夠,我們再加。”

  從去年年底開始,店裏開始推行“微信打賞”,每位服務員都會佩戴一個二維碼標牌,掃描進入會有固定的四塊錢獎勵,直接入賬。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能有兩百塊錢入賬,小王説,與自己每月3000多的工資相比,這200塊錢的打賞意義非凡。

  餐廳服務員小王:“客人過來之後,我們不主動去推這東西,你覺得服務好了,你就給我打賞,不會這樣子,挂著這個意義,就是讓我們內心有一種愉悅感和成就感。”

  “打賞制度”幾家歡喜幾家愁 激勵效果依然有待市場檢驗

  儘管消費者對這樣的制度褒貶不一,而不少餐廳服務員看來,錢多錢少無所謂,他們更看重的,是這樣的打賞制度,是對他們工作的認可和鼓勵。對於餐廳的管理者,又是如何看待“微信打賞”?

  在西安北郊一家商場內經營烤魚的餐廳,記者注意到,包括前臺諮詢員在內的不同崗位的服務員,胸前都佩戴著“請打賞我”的二維碼牌,餐廳主管説,“微信打賞”在他們店內嘗試了近一個月時間,這段時間店內消費者的投訴量明顯減少。

  西安某餐廳前廳主管王武俠:“顧客的滿意度也提升了很多,有些老顧客過來就餐了之後,就説我們的服務比之前上升了很多。”

  在這一個月裏,會通過掃描二維碼真正去打賞服務員的消費者,其實並不多,基本上,每天會打賞的顧客也就四五位。儘管如此,作為餐廳管理人員,王主管認為,“微信打賞”的激勵意義遠大於金錢的獲得。

  西安某餐廳前廳主管王武俠:“目前餐廳有幾名訓練員,起到的作用就是監督員工的服務操作標準,這個活動上線之後,起到的作用就是所有的顧客監督我們的服務,監督訓練員監督不到的工作。”

  在西安南郊一家商場裏主營海鮮的餐廳,負責人告訴記者,“微信打賞”他們從今年5月起開始實施,為的是能提高服務員的工作熱情,但三個月後,這個活動最終無奈停止。服務員王倩倩現在還記得,自己當時因為微信打賞遭遇的尷尬。”

  西安某餐廳服務員王倩倩:“多的話6.6元、8.8元,有的少的話就1塊錢。點讚還行,打賞有時就會覺得不好意思,客人不給的話就很尷尬,比如一天我要10桌客人,有一桌不給 我就覺得好尷尬好尷尬。”

  店家表示,實行“微信打賞”的初衷是為了激勵員工更好的服務顧客,想著員工為了獲得激勵,會對顧客更加用心的服務,但事實上,想要實現這個預期好像並不容易。

  西安某餐廳店長劉尚奎:“點下去一看咋還要付款呢,結果就很尷尬了,付吧,可能因為要付錢呢,心裏不放心,不付吧,小妹又在旁邊站著呢。新鮮的事物在推行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個阻力,這個市場的接受程度,中國傳統的餐飲(理念),我在你這吃飯,餐費已經給過了。”

  作為餐廳企業的管理方,利用“微信打賞”制度,以顧客的打賞行為、打賞金額以依據,衡量服務員工作的好壞,類似于外部考核的機制讓不少人有些質疑。

  西安市民:“激勵員工這個事應該是企業來完成,不應該是消費者來(完成)激勵他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友情連結